APP下载

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预防价值分析

2015-10-28格振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大池脑外伤发生率

格振利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山西 晋中 030600)

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预防价值分析

格振利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山西 晋中 030600)

目的 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疗效及并发症预防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颅内降压处理,观察组则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高达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脑积水1例,脑梗死1例,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症整体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P<0.05)。结论 在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方案,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脑外伤;颅内压;腰大池持续引流;降压;并发症

重型脑外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类型,有其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预后一般较差。当前临床上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案[1]。近年来也有部分文献报道提示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对改善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2]。基于此,为进一步证实腰大池持续引流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在并发症预防方面的价值,我院对近年来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研究的对象均经CT检查证实为脑中线结构偏移,入院时均为昏迷状态,伴有不同程度的瞳孔散大表现。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为50例。观察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2.1±0.6)岁;其中车祸致伤41例,高空坠落9例;脑挫伤21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干损伤8例,脑挫裂合并硬膜下出血21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1.9±1.1)岁;车祸致伤40例,高空坠落10例;脑挫伤20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干损伤10例,脑挫裂合并硬膜下出血20例。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性较强。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颅内降压处理,同时行基础治疗,包括营养支持、脱水治疗、抗炎症治疗、呼吸机支持、脑保护治疗等。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处理。操作方法:术后2~3 d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处理,取左侧屈曲卧位,从其L3~L4椎间隙进行穿刺操作,穿刺成功后迅速测定患者脑脊液压力,置入F14穿刺针,沿蛛网膜下端9 cm处置入深静脉留置导管,随后拔出穿刺针,持续引流。引流口定位于两耳上端10 cm处,严格按照患者脑压变化情况予以调整,控制每日引流量为250~300 mL,设定引流速率,一般低于15 mL/h,引流时间为1~2周。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3](GC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损伤程度进行评分。并依照评分情况评估其治疗效果。显效:患者GCS评分增加幅度超过3分;有效:GCS评分增加幅度在1~2分;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GCS评分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高达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脑积水1例,脑梗死1例,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症整体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重型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大量报道证实其术后病死率较高,预后水平差。有文献提示,重型脑外伤术后并发脑水肿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外伤脑积水、脑水肿的发病原因则主要与患者脑室内压增高及脑挫伤相关,常发于术后2周,病理表现为脑室系统扩大,蛛网膜下腔粘连、蛛网膜闭塞[4]。

人体脑组织的主要保护屏障为硬脑膜,手术降压处理后,患者颅骨的完整性可能被破坏,导致脑室受压变形,引起脑脊液循环异常。因此,为降低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行基础治疗与对症处理的同时,还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颅内压。当前临床上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包括药物脱水处理、低温疗法、脑脊液引流等,其中脑脊液体外引流是有效性较高的降压方式[5]。同时可实现颅内压的动态监测操作,可依照患者颅内压的实时变化情况调节引流速率。且大量研究表明,在实施开颅手术前,行脑室引流处理,可明显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其预后水平。

在本组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处理,结果提示其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96.0%,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68.0%,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在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方案,起效快,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 王良池,张大川,赵继军,等.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2):221-224.

[2] 张毓,肖三潮,雷振海,等.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9):2966-2967.

[3] 吴平,袁小瓦,吴自成,等.MHIPS和GCS两种评分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比较[J].江苏医药,2013,39(22):2709-2710.

[4] 程序曲,赵富文,褚荣涛,等.脑外伤开颅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3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191-7192.

[5] 陈信荣.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50-151.

R651.1+5

B

1671-8194(2015)30-0174-02

猜你喜欢

大池脑外伤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3M伤口敷料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固定导管效果分析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