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氯化钠与庆大霉素外用治疗骨科感染切口疗效的分析比较

2015-10-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庆大霉素氯化钠换药

黄 煜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浓氯化钠与庆大霉素外用治疗骨科感染切口疗效的分析比较

黄 煜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目的 研究浓氯化钠与庆大霉素在骨科切口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骨科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浓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治疗效果、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结果 ①观察组中有18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治疗有效,4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浓氯化钠对骨科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有利于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庆大霉素;浓氯化钠;切口感染;临床疗效

骨科术或切口感染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感染症状未能得到良好控制,便会导致手术治疗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可能形成慢性骨髓炎。以往很多人认为采用抗菌药物,能够使切口感染症状有效改善,实际上,这种观念并不正确[1]。本文主要分析浓氯化钠与庆大霉素在骨科切口感染中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在1年间收治的42例骨科切口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骨科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治疗,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在16~76岁,平均年龄(40.37±9.83)岁,浅表切口感染患者11例、深部切口感染患者8例、腔隙(器官)感染患者2例。观察组采用浓氯化钠治疗,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在15~75岁,平均年龄(39.85±9.16)岁,浅表切口感染患者12例、深部切口感染患者8例、腔隙(器官)感染患者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庆大霉素治疗。给予常规消毒后,将坏死组织清除,利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清洁,将砂条用庆大霉素(8万U/mL)浸湿,置切口内引流,利用无菌敷料将创面包扎。观察组:浓氯化钠治疗。给予常规消毒后,将坏死组织清除,利用0.9%氯化钠溶液对患者创面进行清洁,将砂条用5%氯化钠溶液浸湿,控制松紧适度,确保引流通畅,利用无菌敷料对患者伤口进行包扎。以切口分泌物情况为依据,明确换药时间,若发现分泌物较多,则可每天换2次药。4~7 d后,可换每天换药1次,持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患者需接受2~3个疗程的治疗。若患者有严重局部感染,在换药时实施药敏试验,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1.3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治愈:患者局部创面修复非常彻底,感染症状消失。有效:患者创面有所缩小,且分泌物明显减少。无效:创面无缩小迹象,甚至逐渐扩大。

1.4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治愈患者18例,治疗有效患者3例,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治愈患者13例,治疗有效患者4例,治疗无效患者4例,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的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比较

3 讨 论

切口感染大部分都表现为混合性感染,细菌种类非常多,且有耐药株菌存在,控制难度大。5%氯化钠溶液属于高渗晶体液,患者局部应用后,可以将组织多余水分吸附,使细菌生存条件遭到破坏,缓解患者的创面水肿症状,对肉芽组织生长有着促进作用[2]。

局部使用高渗盐水,可有高渗环境形成,通过高渗透压作用,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对病原微生物生长有着抑制作用,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庆大霉素属于广谱抗生素,不过这种药物在杀菌过程中,具备选择性[3],仅仅对部分株菌敏感,耐药株菌产生的可能性较大。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采用浓氯化钠治疗后,治疗有效患者3例,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100.0%,且患者的愈合时间与换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这种治疗方式非常可靠,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取得理想的疗效。

由于切口感染细菌类型较多,必须采用有效的杀菌药物,才可改善症状。浓氯化钠杀菌效果非常强,对多种类型的株菌均有着较好的作用,采用这种药物治疗,能够取得明显疗效,对患者血液循环具备促进作用[4],有利于促进骨折患者患肢的愈合,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使用药物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海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切口感染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72-73.

[2] 杨艳玲,王军霞,左立新,等.不同皮肤准备方法与骨科切口感染的关系[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107+109.

[3] 宋昭君,张为华,倪卫东,等.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J].重庆医学,2011,40(35):3636-3637.

[4] 谢朝云,熊芸,孙静,等.浓氯化钠与庆大霉素外用治疗骨科感染切口疗效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5):388-355.

R68

B

1671-8194(2015)30-0173-02

猜你喜欢

庆大霉素氯化钠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硫酸庆大霉素药剂学研究进展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