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滤白时机对制备去白细胞血液的影响

2015-10-28张月萍卢小莲罗世彬谭远彩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0期
关键词:滤器残留量全血

张月萍 卢小莲 罗世彬 李 莉 周 燕 谭远彩

(梧州市中心血站,广西 梧州 543002)

血液滤白时机对制备去白细胞血液的影响

张月萍 卢小莲 罗世彬 李 莉 周 燕 谭远彩

(梧州市中心血站,广西 梧州 543002)

目的 探讨不同滤器其血液储存温度、储存时间、过滤时机对制备去白细胞血液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液成分制备需要和采血点的远近,采用不同滤器采血袋采集抗凝全血,分别将其分为:①常温组、②2~6 h冷藏组、③8~48 h冷藏组,分别滤除白细胞。测定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过滤时间,计算白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滤除率,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①组和②③组相比,白细胞残留量明显偏高,过滤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去除率偏低,红细胞回收率明显升高。②组和③组相比,白细胞残留量,过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温组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白细胞残留量部分超过国家标准,其他检测项目达标。②组和③组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各项检测结果均达标。不同的滤器,要掌握其最佳滤白时机,确保白细胞的有效去除及血液的质量。

滤除白细胞;储存温度;时间因素

去白细胞血液成分是现阶段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既安全又高效的血液成分之一,但其制备受储存温度、时间的限制。如何根据制备需要和采血点的远近,选择合适的滤器掌握其最佳滤白时机,更有效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提高血液质量,各地血站均在探讨。本站于2012年科研立项开展血液去白细胞技术研究,为掌握各种型号滤器的血液最佳过滤时机,我们对三种去白细胞滤器采血袋采集的血液在不同储存温度和储存时间的过滤性能和滤除白细胞效果进行了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多联采血袋(带软芯滤器型、即采即滤型、隔夜过滤型);超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索福12BP、贺利氏6000i 美国Thermo);SE250热合机(韩国森通);低温滤白柜(上海诺骊);Nageotte白细胞计数盘(assistent);血细胞计数仪(希森美康)。

1.2去白细胞红细胞制备:随机选取本站2012年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400 mL)各40袋:①常温组:采用带软芯滤器型多联采血袋采集全血,在(22±2) ℃血小板保存箱内不振荡保存。在6 h内连同软芯滤器一起离心,制备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制备后连同软芯滤器一起静置于2~8 ℃低温操作台,30 min~2 h内在低温滤白柜内滤除白细胞,②2~6 h冷藏组:采用即采即滤型(硬芯滤器)一次性去白细胞多联采血袋采集全血,采集后的全血放置于(4±2) ℃冰箱3 h以上,在采血后6 h内同上法过滤(控制滴速不超250滴/分钟)。过滤后的全血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③8~48 h冷藏组:采用隔夜过滤型(硬芯滤器)一次性去白细胞多联采血袋采集全血,采集后的全血放置于(4±2) ℃冰箱,在采血后8 h以上至48 h内同上法过滤(毋需控制滴速)。过滤后的全血制备冰冻血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1.3血样留取及检测:每袋分别留取过滤前的全血和过滤后的红细胞标本,分别称量过滤前的全血和过滤后的红细胞重量。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或白细胞计数盘对标本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检测,同时计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白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滤除率,血红蛋白含量。

表1 三组滤白血液质量及过滤时间的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分别计算三种方法中的白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滤除率、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过滤时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白细胞残留量三组之间比较:F=10.58>3.18,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比较:①组与②组对比:q=5.40>2.86,P<0.05有统计学意义;①组与③组对比:q=5.84,>3.44,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组与③组对比:q=0.44,< 2.86,P>0.05无统计学意义。过滤时间三组之间比较:F=19.71>3.18,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比较:①组与②组对比:q=8.40>2.86,P<0.05有统计学意义;①组与③组对比:q=6.68>3.44,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组与③组对比:q=1.72<2.86,P>0.05无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含量三组之间比较:F=0.54<3.18,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研究拟通过检测不同型号滤器在采血后不同储存温度、储存时间滤除血液中白细胞的性能,选择适合采血点、适合制备需要的滤器。

通过研究发现,②组和③组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即白细胞残留量≤5.0×106个/400mL,血红蛋白含量≥36 g,血细胞比容:0.45~0.60[1]。②组可在采集后 6 h内过滤,可以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满足临床新鲜冰冻血浆需求和制备冷沉淀用浆要求。适合用于市区采血点和车程在2 h内的乡镇采血点采血活动结束前3 h使用,但不适合用于路程较远的乡镇或县城采血,我们观察到采血后隔夜或隔天才把血液接回来过滤,会增加滤器堵塞比例。③组适合用于路程较远的县城或乡镇采血,但不能制备新鲜冰冻血浆。从过滤时间看,①组所需的时间明显多于全血直接过滤法,可能是因为悬浮红细胞较全血黏度高,过滤时不够通畅所致。从红细胞回收率看①组高于②组和③组,与报道的室温保存的血液红细胞回收率高于2~6 ℃保存一致[2]。

目前,血站使用的白细胞滤器大多是硬芯滤器,硬芯滤器因为容易破裂不宜放进离心机一起离心,不能制备手工血小板。随着血小板的临床用量不断增大,为了满足血站制备需求,近几年来已有厂家研发出可制备手工血小板的带软芯滤器的一次性去白细胞多联采血袋。我站进行了试用(见①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滤除率达不到99.9%,比其他两组高,白细胞残留量部分超过国家标准,可见滤白效果不如②组和③组,与报道的硬芯滤器与软芯滤器在白细胞滤除效果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软芯滤器滤除白细胞可达到同样的效果[3]不一致。是否与血液冷藏时间不够有关还需要进一步试验。因为血液放置在4 ℃冰箱一段时间后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聚形成微聚体从而容易被去除[4]。而且白细胞在4~6 ℃中变形能力差,容易被白细胞滤器拦截。在制备去白细胞血液过程中,去白细胞血液质量与滤器的材质也有很大关系。血液的贮存时间、贮存温度、血浆的量、过滤前白细胞的量 、过滤时间的长短 、滤过时血液的流速等都会影响白细胞的去除效果[5]。在以后的工作中找出各种型号滤器血液滤白效果好、操作简单的制备方法,掌握血液的最佳滤白时机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 潘越飞.血液过滤去除白细胞的质量控制[J].内科,2012,7(1):64.

[3] 朱琳,明文娟,丁国良.应用软芯滤器进行血液过滤的效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2):157.

[4] 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l:444-446.

[5] 刘加军,伍新尧,潘祥林,等.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对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8 (1):6-7.

R446.11

B

1671-8194(2015)30-0038-02

2012年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立项科研课题(编号:201202121)

猜你喜欢

滤器残留量全血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不同回收组套回收超长期时间窗OptEase下腔静脉滤器效果
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失败7例分析
HPLC-MS/MS法检测花生中二嗪磷的残留量
花粉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