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风达归来

2015-10-27糜丰

商界 2015年8期
关键词:凡客落地卓越

糜丰

在讲究速度的物流江湖,李红义从来没有掉队,他的拼命奔跑,其实是一个东山再起的故事。在沉寂许久后,如风达带着“国内最大落地配快递公司”的名号重新闯入公众视野。

盛夏的北京,闷热无比,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李红义搬进新办公楼已经半年有余,这栋九层高的灰色办公楼位于亦庄经济开发区地盛北街,离老东家凡客诚品所在地,仅有半小时车程。

在物流快递业,李红义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老江湖”。他所执掌的如风达脱胎于凡客诚品的自营物流体系,正是这种电商基因让如风达被誉为中国最具互联网思维的快递公司。作为国内最早的电商自建物流创建者之一,李红义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电商公司需求的服务标准,而这套标准,现在已成了行业标配。

只是从个人角度而言,福将李红义似乎并没有将福气带给自己。无论是卓越、红孩子,还是凡客诚品,他每加入一家公司都是当年最火的。但亲历了中国电商物流崛起的李红义,其间却不断改换门庭,跟着东家一起大起大落,收购别人,也被别人收购。

沉浮之间,往事并不如烟。2015年,在沉寂许久后,如风达带着“国内最大落地配快递公司”的名号重新闯入公众视野。一向低调,鲜少接触媒体的李红义接受了《商界》记者的采访——成就与挫折,过去与未来,在他的口中云淡风轻,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位物流老兵内心的波澜激荡。

再战江湖

“我今年又收购了三家快递公司!”提及如风达的发展势头,李红义颇为自豪。

李红义,一米七五的个头,体格强壮,一副典型的北方汉子身板,但他并不是那种喜欢煽情的“演讲型企业家”,说话语速平缓,稳重而谨慎。

作为中国电商行业最具代表性的自建物流,李红义一手创办的如风达在2014年8月,以全资并购的方式,从凡客旗下转投中信产业基金。

改换门庭后的如风达,真的又像风一样飞了起来。

从2014年底开始,如风达连续收购了河北建华、湖南创一、山东海红、陕西飞远4家区域落地配快递公司,其落地配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15个省份。

收购的过程很顺利,因为“对方心里最顾虑什么,我一清二楚”,李红义说,他自己同样被别人收购过,非常能理解这种心理,因此在做沟通和决策时会特别考虑对方的感受。

事实上,离开凡客后,李红义一直憋着一股劲儿,他想证明如风达,也想证明自己。此番扩张,李红义心中充满着一种再战江湖的豪情。

其实,很多年前,李红义也有过同样踌躇满志的时刻。

2002年,在发小陈年的鼓动下,李红义从山西太原来到北京,加盟卓越网,负责库房建设和物流工作。彼时,卓越网刚成立两年多,势头正猛——雷军、王树彤、陈年等后来的大佬们组成了卓越的梦幻团队。

李红义进入卓越的第一件事就是学电脑。在此之前,他在一家国营铝厂干了十年的车间管理,与整天火花四溅、叮叮当当的冶炼车间相比,敲键盘更像是一件针线活儿。白天学物流,晚上学电脑,李红义硬生生被逼成了一个互联网人。

对于当时的电商网站而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配送,除了邮政,大型落地配送公司基本没有,商品的落地分拨,同城转运和入宅较为困难。

在陈年的主导下,李红义参与了卓越初期的自建配送队伍,成立了世纪卓越快递公司。“这应该是国内电商的第一个物流团队”,彼时,“四通一达”在北京还没有落地配业务,顺丰和宅急送也没开始涉足电商配送,日后的电商物流江湖远未形成。

然而,正当李红义准备在卓越大显身手的时候,卓越却被电商巨鳄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收购,李红义也跟着去了新东家。但仅仅呆了一年,李红义便离开了。

“亚马逊要求管理层必须学英语,我一想,这洋文可比电脑难学多了。”2005年,李红义加入母婴电商红孩子,负责红孩子的库房管理和自建物流,当时红孩子只有不到500平方米的仓库,配送站只有6个。

两年时间里,李红义一手建立了红孩子的配送和仓储体系,到2007年,李红义转向管理分公司,并主导收购了上海一家母婴电商公司。

那时的红孩子如日中天。但因为陈年的一个电话,李红义又换了东家。

七年之痒

李红义的办公室里,放着几件凡客送来的新款衬衣。

即便离开凡客了,但凡客印记却始终伴随李红义。毕竟,七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发生改变。

2007年,陈年创办了B2C模式的服装电商——凡客诚品。在陈年的游说下,李红义加入凡客,负责整个物流和库房建设,但让李红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作为核心成员的他也会被“贬”。

有一天,因为库房出现问题,陈年找李红义谈话,“你别管库房了,既然公司一直有自建物流的打算,你就去搞个快递公司吧。”

本来当时李红义负责的业务范围很广,一下子改成了物流这一小块,他感到委屈,但后来一想陈年是公司老板,肯定要赏罚分明。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就这样,李红义拿着陈年给的10万元钱,在2008年创办了如风达。

跟几年前相比,当时的电商配送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很多落地配快递公司,但这些公司只管将货品送到,其他什么都不管。而凡客销售的是服装,对客户体验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如风达就得摸索出一套适合凡客的配送模式。

但区区10万元,又要租办公室,又要招人,根本不够用,到第三个月,如风达便无钱发工资了,李红义甚至自己掏腰包发工资。当时,如风达的员工都急得不行了,有的还私下吐槽“陈年不够意思”。

李红义最终等来了凡客的拨款,而如风达团队也很快摸索出一套个性化服务标准。

随即,凡客推出试穿服务,用户试穿,凡客每单补贴2元钱,之后,又推出30天免费退换货、差额退款、收货POS机刷卡等服务。这些个性化服务使凡客在用户心中积累了相当高的美誉度,也直接为凡客带来了销售业绩的上升,到2010年底,凡客平均增长速度超过500%。

“这些服务当时没人做,我们第一个做,当然就很牛了”,李红义说,后来其他落地配公司也开始跟着做,逐渐成为了行业的标准服务。

2011年的如风达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业务已经遍布国内30多个城市,人员规模达到近5000人。但就在这一年,凡客进入调整期,订单量波动很大。这时,摆在李红义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在凡客订单少的时候,如何把“坑”补起来。

对于如风达的生存问题,李红义有想法,陈年也有想法。李红义的想法是接外单,而陈年的想法是不能什么单都接,比如竞争对手的单就不能接。

两人达成一致后,如风达在订单不饱和的时候开始接外单——第一个客户是小米,2011年,正好赶上雷军做小米手机,因为从卓越时期建立的老关系,如风达顺理成章成了小米最初的独家物流合作伙伴。

没过多久,如风达签下了另一个重要的客户——招商银行。当时凡客跟招商银行在商谈发行联名信用卡的事情,招商银行的一位副总就问,听说如风达的服务很好,可不可以对外?李红义一听正中下怀。

外单倒是有了,但如风达的业务量依旧不饱和,随着凡客的经营逐渐深陷困境,陈年开始大规模裁员,如风达也狠狠地挨了几刀。到2013年,如风达的配送网点被砍掉一大半,员工规模从近5000人一下子变成不足1000人。

到了2014年,凡客再也无力养活一支配送队伍,在当年6月决定将如风达出售给中信旗下的物流公司天地华宇。在与中信谈判初期,陈年就对李红义说,如风达走出去会有更好的发展,留在凡客的体制内会受到制约。

6月30日晚,陈年通过微博发表感言:“在凡客历程里,如风达的贡献不可磨灭。有了中信产业基金的支持,如风达在专业快递的方向上,一定会有更强大的未来。”

就这样,李红义再一次换了东家。

斯文人是带不好队伍的

“理解不理解不重要,执行最重要,有问题可以反馈,但必须先执行。”

在如风达的大会小会上,李红义说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执行力。

事实上,快递业远远不是收发包裹这么简单,对于李红义来说,要管理几千名快递员绝非易事。一旦对撒在四面八方的配送人员管理不力,就必然会出大乱子。

因此,李红义采取了准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展现出了强硬的一面。“我如果要贯彻一个决策,一夜之间,全国的站点就得必须执行。”

李红义要求上传下达必须通畅——具体的办法就是在公司内部建立了一套在线视频培训系统,一旦发布重要信息,就通过视频上传到培训系统,各地的配送站负责人都要下载观看,并传达给其他员工。在他看来,这有助于公司推出的服务和标准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执行。

在凡客期间,有时候陈年去找李红义开会,发现总会有一个人拿着摄像机跟着。拍摄完之后,对底下员工发新闻说,陈总接见李总,或者李总做了什么重要指示。当时,陈年很难理解,一个互联网公司怎么搞这么一套,内部开会干嘛还要摄像,搞得跟新闻联播似的。

陈年偶尔也会看下这些内部视频,画面上,李红义在台上向员工们喊话,“公司为了缩减成本,以后每个包裹提成减少1块钱,大家说好不好?”下面居然整齐地回答:“好!”陈年感叹,减薪居然是这么谈成的。

除了强调执行力,李红义还制定了绝对不能违反的“天条”。比如货款的安全、对客户的态度等等都不能违反,如果无故和客户吵架就直接拿下,不能有任何含糊。

李红义明白,管理物流队伍,就得靠“武”,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支“文”的队伍。

正是因为李红义的强硬作风,在如风达,大多数员工是“怕”他的。但也有例外,曾经有一个快递员因为对站点管理不满,一个电话直接打到李红义那儿抱怨,李红义耐着性子听完两个小时的电话,并对他进行了宽慰。第二天才知道,那个快递员当时喝高了,就直接告了“御状”。

但这一件小事引起了李红义对员工心理问题的重视,随即制定了一个类似“政委谈心”的制度,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每个月必须有针对性的找员工谈心。

在很多人看来,李红义的管理风格带着明显的国企色彩,铁腕而又不失人性化。对于这一点,他从来不否认,毕竟曾经干过多年的车间管理,整天和一帮冶炼工人大声嚷嚷,他觉得以前那套办法是行之有效的。

“做物流,没有狠劲,没有几板斧是不行的,一个斯文人,是带不好队伍的。”一位如风达的员工这样评价李红义。

“我很难,你过来帮我吧”

在一起共事过的人看来,李红义是一个硬汉,在工作中有一股刚猛的狠劲,但他同时又不喜言说,性格中带着一种隐忍。

李红义最艰难的时候,是在凡客期间如风达被迫裁员的时候,5000人陆续裁减至不到1000人,那是什么滋味?不是他李红义不行,而是时运不济。但这些话,李红义只有藏在肚子里,牙打碎了往嘴里吞。

“经历多了,这种事挺过来就好了”,在李红义口中,永远都是云淡风轻,从国际巨头亚马逊出走到红孩子是这样,被迫裁员时依然是这样。

如风达被中信收购后,李红义需要得力的帮手辅助他东山再起。他找到一位以前的老同事,希望能够来如风达。但李红义并没有对其许愿,承诺高薪和前途,只是说了一句“我现在很难,你过来帮我吧”。那位老同事被李红义简单而真诚的一句话打动了,几天后就去如风达报到了。

李红义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陈年一直怀着感激之情,不希望听到有人说陈年的不好,即使离开了凡客,也和老东家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现在凡客的配送业务,还是由我们在做,今年我们还收购了凡客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仓储中心。”对于李红义来说,除了门庭改换了,其他与凡客的一切都没怎么变,送的还是凡客的货,用的还是凡客的仓库,连身上穿的也还是凡客的衬衣。

这一次的风

2015年4月,如风达在平静中迎来了七岁生日。七年前,中国消费者网络购物全年590亿元,七年后,这一数字已经变为2.8万亿元,整体电商市场总额超过12.3万亿元。

时代在变,如风达也在变。被中信收购后,如风达从凡客的自营物流体系变成了社会化物流体系,换言之,以前不能做的业务,现在可以做了。

目前,如风达已初步完成仓配一体化的全国布局,在其客户名单上,除了凡客,还有亚马逊、小米、当当、苏宁易购以及一些银行机构。近期,如风达成为了菜鸟和京东到家的签约服务商,提供O2O“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此外,如风达还为广西中烟这样的传统企业提供电商服务,帮助其完成从传统贸易向O2O业务的转型升级。

“我们以前做的是电商物流,现在要做物流电商,坚持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李红义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他期待率领如风达在物流江湖打下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但雄心勃勃的不只有李红义,顺丰从2014年起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购落地配企业,意图整合自身的线上线下资源,逐渐形成一个闭环的O2O模式,而韵达、申通等也相继与终端便利店进行合作,扩充O2O方面的物流板块。

随着整个物流终端的边界逐渐模糊,在未来,如风达不得不面临一个更加残酷的竞争局面。

只有跑得快,才能像风一样到达,这一次,李红义能领先吗?

猜你喜欢

凡客落地卓越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故地重游的凡客,归人还是过客?
卓越之梦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凡客转型“小米化”更像是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