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溶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

2015-10-27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农场医院黑龙江鸡西158325

关键词:酶原通率阿替普

刘 燕(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农场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325)

阿替普酶溶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

刘 燕
(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农场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325)

目的 探讨应用阿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阿替普酶;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具有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发病率高、起病急等特点,而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促进冠状动脉再通、血流再灌注[1]。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4.37±3.29)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5.76±2.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将尿激酶150 U融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并控制在30 min内滴完,1次/d。

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4)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总剂量为100 mg,在90 min内滴完,首先静脉注射15 mg,然后在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最后在1 h内将剩余的35 mg静脉滴注完,1次/d。在溶栓结束后,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 U,2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管再通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管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管再通率比较 [n(%)]

2.2 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n LVEF(%)E峰(cm/s)LVEDd(mm) E/A值观察组 50 67.18±8.46 79.48±5.48 58.48±6.43 1.23±0.31对照组 50 62.58±2.25 65.14±8.32 51.02±2.68 1.57±1.86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生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冠状动脉突然出现阻塞现象,使患者机体出现缺血性坏死[2]。当患者发作数小时后,仍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可直接导致其死亡,因此,使用正确的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3]。

而尿激素在临床属于高效溶栓剂,其主要是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产生的一类特殊的蛋白分解酶,其可促进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水解,将坏死的纤溶酶原转变为活性纤溶酶原,从而达到溶解血栓效果,但其单方面使用,无法改善患者心功能循环,所以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不佳。

阿替普酶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经研究表明,使用阿替普酶的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从而证实了其安全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替普酶的疗效更为显著。

者的一类药物,其属于人体天然纤维蛋白溶酶原,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具有较短的半衰期,从而使其在机体内发挥长功效,同时其在进入患者体内的4~5 min便可与血栓表面纤维蛋白选择性结合,在与其结合时,又不会对血液循环中纤溶酶原产生影响,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循环[4]。且阿替普酶能促进纤溶酶的转换,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其有效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但其不会激活患者血液中的纤溶酶原,所以,其安全性确切[5]。

综上所述,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其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心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吴海丹,徐开联,付延导,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 162-164.

[2] 彭 刚,李 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1):49-50.

[3] 陈瑞炳,胡 炜.急性心肌梗死使用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对比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45-46.

[4] 邬德朔.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LVEDD等因素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2, 39(19):25-26.

[5] 叶自力,余名华.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 10(19):38-39.

本文编辑:张 钰

R542.22

B

猜你喜欢

酶原通率阿替普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