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20例报告

2015-10-27王艳艳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山西运城044000

关键词:搭桥术旁路体外循环

王艳艳(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山西 运城 044000)

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20例报告

王艳艳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20例,患者均实施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术后存活110例(91.7%),发生出血7例、心律失常3例、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1例、气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可行性,但要求医师做好体外循环灌注和心肌保护工作。

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发症

针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手术操作要求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替换手术同时进行,但由于时间长、操作复杂,患者心功能差,增加了手术风险[1]。术中如何保证有效的体外循环灌注,并保护心肌功能,成为了手术重难点。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具体的手术操作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4±2.8)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1.2±0.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37例、Ⅲ级72例、Ⅳ级11例;病变类型:冠心病合并二尖瓣54例、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瓣41例、其它25例;冠脉受累单支56例、双支38例、三支26例。

1.2 临床诊断标准

(1)患者均满足《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后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操作。(2)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肝脑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1.3.1 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选用咪唑安定5 mg、异丙酚1.0 mg/kg、芬太尼10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依次静脉输注。当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穿刺患者的颈静脉,监测血压指标。手术过程中使用芬太尼、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为维持肌肉松弛,静脉注射哌库溴铵。

1.3.2手术操作:对患者的升主动脉进行阻断操作,灌注冷停跳液(含血晶体)保护心脏。然后根据不同病情对症处理:针对主动脉瓣病变、心脏停搏不佳患者,及时切开主动脉,通过冠状动脉灌注停搏液;针对二尖瓣病变患者,探查二尖瓣的具体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搭桥位置,然后在下肢大隐静脉近心端,对回旋支、对角支进行吻合操作;针对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替换患者,选用2-0线进行间断缝合,确保人造瓣固定牢靠,然后远端吻合左前降支旁路移植。另外,阻断主动脉后,在主动脉壁上打孔,并使用6-0线连续缝合,确保主动脉和静脉桥在远心端完成吻合。术毕充分排气、取出升主动脉钳夹,观察患者的心脏跳动恢复情况。

1.3.3体外循环:选用人工心肺机和膜肺,对全身血液进行中低温稀释,预充液按照30 ml/kg计算,并加入乌司他丁1万U/kg、白蛋白20 g。使用肝素激活凝血时间,使其保持在480 s以上,将灌注流量控制在60 ml/kg,压力控制在70 mmHg,血氧饱和度控制在65%以上。当体外循环停止后,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1.3.4 心肌保护:(1)血液降温操作:当患者的鼻咽部温度降至32℃,对升主动脉进行阻断,从主动脉或冠状动脉灌注停搏液,初始计量按照10~15 ml/kg计算,然后每30 min灌注5~10 ml/kg,可在心包内适当放置冰屑。(2)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切开患者的右心房,放置逆灌注管,连接压力监测系统,将灌注流量控制在150~250 ml/min,压力控制在30 mmHg,灌注剂量按照5~10 ml/kg计算。(3)冠状动脉桥灌注:患者病变血管和桥血管吻合后,连接桥血管和桥灌管,灌注流量控制在50~100 ml/min,压力控制在40 mmHg,剂量共100~500 mL。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患者的手术和疗效,准确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2)对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2],以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为代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n),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和疗效分析

1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早期死亡5例、心脏骤停死亡2例、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共计存活率为91.7%。手术操作包括二尖瓣成形12例、二尖瓣置换60例、主动脉瓣置换41例、联合置换7例;同时移植旁路血管154支。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为(2.8±1.0)天,住院时间为(21.5±3.3)天。

2.2 术后并发症分析

在并发症上,术后发生出血7例、心律失常3例、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1例、气胸2例,共计发生率为12.5%,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2.3 随访结果分析

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分,±s)

表1 患者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分,±s)

注:和入院时比较,#P<0.05。

组别 n 躯体功能 心理健康 社会功能入院时 120 52.6±3.4 44.8±2.7 40.3±2.2出院时 110 64.0±5.7 58.8±7.1 52.4±3.8出院6个月 110 73.5±6.0 66.2±5.4 61.7±4.3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冠心病、瓣膜疾病发生率不断提升,危害身心健康。中老年患者在实施心脏瓣膜置换前,需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明确有无发生冠心病,作为术中同期实施冠脉旁路移植术的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术后存活110例(9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经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术后6个月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王宏山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综上所述,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可行性,但要求医师做好体外循环灌注和心肌保护工作。

[1] 王 春,谷天祥.19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J].山东医药,2011,51(18):42-43.

[2] 王喆妍.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J].现代医学,2011,39(04):446-448.

[3] 吴 龙.70岁以上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07):719-721.

[4] 王宏山,戴仕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同期心脏瓣膜的手术治疗[J].临床医学,2011,31(07):1-2.

本文编辑:徐 陌

R654.2

B

猜你喜欢

搭桥术旁路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旁路放风效果理论计算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分析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脏康复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搭桥术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