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创作与叙事特色

2015-10-26马晓慧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莫里森黑人小说

马晓慧

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论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创作与叙事特色

马晓慧

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托尼·莫里森将人物模糊、流动的意识描写渗透于小说创作中,真实反映了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充分展示了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复杂的心理结构和丰富而神秘的黑人民族文化。本文选取了莫里森最具代表性的五部作品《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宠儿》和《慈悲》作为其小说的创作样式和叙事手法的分析例证。在这些作品中,莫里森通过独特的选材与创作视角,加之在五部作品中分别采用的多重叙事、音乐叙事、空间叙事以及模糊叙事等不同叙事方式,由人物微观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类宏观的普遍经验的意识活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与内涵,更真实地再现黑人女性群体的性格特征与心理发展状况。

托尼·莫里森 小说创作 叙事特色

托尼·莫里森的美国黑人女性身份促使她投身于黑人本族文化的研究中。她从小亲眼目睹了当时美国社会上黑人的真实境遇,尤其是黑人女性所遭遇的种种不公与磨难。为黑人女性呐喊,发出她们未能发出的声音,以独特的叙述形式唤醒人们对黑人女性的社会认同便成为莫里森给自己的文学作品赋予的责任。莫里森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她的文学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在内容和题材上借鉴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样式和手法的同时,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反映主题,展现人物心理世界,把小说中的人物尤其是黑人女性在那段历史中的特殊经历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如身临其境的体验黑人女性在美国社会的真实生活以及她们内心蕴藉的情感。在莫里森的经典作品中,其特殊的创作样式和叙事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叙述特色,给故事中的情节与人物等都蒙上了一层神秘感,增加了作品的阅读魅力与艺术张力,并引领读者更好地探寻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人物的人生诉求。

一、多重叙事:跳跃的视角,游动的意识

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描述的是一个名叫皮克拉的黑人女孩的悲惨命运。她由于自己黑色的皮肤而被白人甚至自己的家人歧视与虐待。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也把悲剧的根源归结于自己缺乏一双蓝色的眼睛。后来,她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强奸,被母亲粗暴的鞭打,最终疯了后反而觉得自己拥有了一双世界上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频繁转换视角,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凌乱的故事片段拼凑而成的,但实际上莫里森通过这些无序性的故事碎片的描述让故事更为真实可信。尽管视角的多重转换会给读者带来一些阅读障碍,但人类的意识活动本身就是游动性的,视角的转换能更真实的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增加作品的文学魅力。在小说《秀拉》中,多重叙事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所采用的非对称性人物对话有时会导致一种沟通障碍,但却揭示了黑人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因为缺乏话语权,她们的话语常常得不到及时的应答,而为了让话题继续下去只能自言自语。这种飘忽不定的意识活动和不断变换的视角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黑人女性的话语如梦话般突兀,如她们的人格一样无法引起别人足够的重视。读者在这种多视角叙事的小说里会不知不觉地穿梭于不同人物的意识领域,感受作者展示的生动的意识画面,体验黑人女性追寻自我的心理历程。莫里森通过流转自如、巧妙通畅的视角转换,轻松驾驭整部小说的创作。

二、音乐叙事:根植文化传统,突显艺术魅力

黑人的民族文化传统中有着丰富的音乐元素,这是黑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于生活的感悟与理解并根植于他们的潜意识中。他们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备受歧视,只能通过音乐等特殊的手段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应该来说,音乐促进了黑人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是简单而传统的,它根植于每个黑人灵魂的最深处,是黑人历史的写照。

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另辟蹊径,以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黑人音乐运用到叙事策略中,反映现代经验和意识,让小说更具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在她眼里,黑人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是不具有人权的,他们长期受到白人的压迫与统治,甚至不具有最基本的话语权。为了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他们就在生活中找到了音乐元素来释放自己的情感需求。因此,对于黑人族群来说,音乐就是他们生活理想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莫里森则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这样的特殊叙事方法痛斥了美国社会对于黑人的镇压与歧视,与此同时也大力赞扬了黑人即使处于那样一种卑微的生活状态依然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黑人青年,他自小对于白人文化有着更多的接触与了解,并希望从自己的姑妈那里得到金钱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然而,当他在努力追求金钱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黑人自身的文化特色,并通过黑人音乐“所罗门之歌”来深入探寻黑人自身的文化历史与渊源。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莫里森将黑人特色的布鲁斯音乐与民间传说以及神话故事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黑人传统文化艺术。因此,我们可以说,莫里森其实是在借助黑人民间音乐来重现黑人历史,展现黑人的内心世界,表达黑人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强烈感情与自由的渴望。这是黑人心路历程的再现,表达了黑人对于自由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三、空间叙事:跨越空间界限,展现心灵世界

作为莫里森最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之一,小说《宠儿》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度。该部小说中有着较为独特的叙事技巧,即空间叙事,它让整个故事内容显得更为生动与立体。莫里森摆脱了传统小说创作中的时空制约,构建了新的时空秩序,跨越空间界限,在有限的空间里扩展无限的心理时间。

在小说《宠儿》中,莫里森主要布置了三个不同的空间场景,即所谓的甜蜜之家、蓝石路124号的房子以及密林深处的一块空地,生动地展现出三个不同空间人物内心复杂的意识活动。其中,第一个空间场景实际上是小说中所有人物经历的悲剧发源地。它实质上代表了所有黑人痛苦的历史命运。比如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塞丝在所谓的安全港湾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并在那里怀上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所有这一切甜蜜的外表下却蕴藏着残酷的社会现实。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白人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他们对黑人有着绝对的统治权,黑人则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失去了应有的人身自由,也无法真正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因此,这个所谓的甜蜜之家对于黑人来说只是一个虚伪的词汇,它实际上是所有黑人痛苦经历的代名词。尽管如此,黑人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因此,小说中的主人公塞丝毅然离开所谓的甜蜜之家,力求寻找到心灵获得解放的安静之地。第二个空间场景就是小说中所提及到的蓝石路124号,这是主人公塞丝生活的地方。这座房子不仅是塞丝美好生活的象征,同时又预示着她悲剧人生的开始。当她的女儿死去之后,这座房子变成了鬼魂游荡的场所,并最终使得塞丝的家人陷入精神崩溃离家而去。第三个空间场景就是莫里森在小说中提到的一块空地。这块空地正好隐匿在密林深处,可以让备受折磨的黑人来尽情地宣泄自己内心里的苦闷与不满。在这块空地上,黑人的孩子们可以自由玩耍,还可以大声歌唱。实际上,这块林中空地是黑人们寻找并体现自我价值的乐土,他们可以在此寻找到自己的民族灵魂,是黑人民族未来空间的发展象征。因此,莫里森通过这种独特的空间叙事手法把黑人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很好地串连在一起并渗透融合,以有限的空间展示了无限的心理世界,使作品形成错综复杂的多层次立体结构。

四、模糊叙事:凌乱的思绪,灵变的体验

莫里森在她的小说《慈悲》中对整个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做了大胆的模糊处理,让整部作品读起来更具灵活变幻性。这些破碎的故事情节和模糊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人物迷离的精神世界的同时清晰的外部世界也在逐渐地显现出来。

《慈悲》这部小说一共有三个部分。虽然说每一个部分的故事都是相同的,但是,莫里森却通过陌生化的叙事手法让故事显得有些凌乱而错位,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整个故事情节是充满了悬念与疑问的。在故事中,莫里森有意打乱了叙述的顺序,对叙述结构进行了全新的颠覆性重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会到文字的阅读魅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阅读难度有一定的增加。小说的主人公弗洛伦斯被自己的母亲在小的时候就卖给了别人。在她的眼里,母亲肯定是因为不喜欢她而卖掉她的。在描述主人公对于这样一段往事的感受时,莫里森对于主人公的描写可以清晰的让读者体会到黑人女性遭受的心理伤害,从而激发出读者对于主人公遭遇的深切同情心,还会让读者内心里弥漫着一种同样悲伤的感情。同时,莫里森又把叙事视角转换到另外一个主人公即庄园主雅各布身上。他看到黑人母亲为了卖掉女儿这件事而不顾尊严的下跪并哭泣时感到十分不解,因为在他们白人看来,黑人女性的命运最终都是被卖掉的结局,只是作为庄园主的选择权会最终决定到底是母亲还是女儿被他买过来,结果都是黑人母女必须分离开来。故事发展到此的时候,莫里森有意留下了一些空白之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出读者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种故意性的模糊叙述,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黑人母亲贩卖女儿这件事有一种似是而非的陌生感觉,并让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发展到了最高的程度,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这种违背人伦的生活悲剧更富戏剧性色彩。但是,后来莫里森解释了黑人母亲卖女儿给白人庄园主雅各布的原因,即不想女儿再重蹈覆辙,希望女儿在这个白人那里免受生活之苦。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黑人女性对自己女儿人性化的母爱。莫里森正是通过将人物杂乱无章的种种感触和思绪融为一体,留给读者更大的空间想象力,使文学作品在不同的阅读时间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1]高继海.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叙述特色[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2]刘俊娜.历史语境下的探寻——托妮·莫里森新作《慈悲》解析[J].山花,2011(7).

[3]毛信德.美国黑人文学的巨星:托尼·莫里森小说创作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姚娜.黑人历史铸造的心灵永久的“墓碑”——《宠儿》心理创伤解读[J].鸡西大学学报,2010(10).

[5]章汝雯.托尼·莫里森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莫里森黑人小说
黑人谈河流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托尼·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重寻黑人主体身份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小说《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试论托尼·莫里森《家》的文化书写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
郑成功的黑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