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夕光中侧身低语……
——关于郁颜的诗歌读记

2015-10-26霍俊明

星星·散文诗 2015年29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精神

霍俊明

在夕光中侧身低语……
——关于郁颜的诗歌读记

霍俊明

我们已经注意到,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飞快进程中农村的消泯和沦落,每天80到100个自然村落的消失,使得新世纪以来已经有近100万个村中彻底消亡。就是在这样一个愈益取消地方性而新媒体成为想象的共同体的时代,我们的诗歌写作也呈现出了趋同化。诗人之间的区别度越来越低,诗人的面影越来越模糊。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井喷式的所谓的与社会民生和底层生活相关联的写作浪潮。但是悖论的吊诡的则是这些诗歌看起来关乎现实,但是实则只是仿真性的替代品和消费物而已。在这种伦理化的写作语境之下连同批评家们也坠入到了当年的哈罗德·布鲁姆所批评的那样成了半吊子的社会学家和庸俗的政治学家。而在此语境下,谈论包括郁颜在内的“80后”的诗歌写作现象显然具有很大的难度。而我只想从个体诗人的角度来谈论郁颜和他的诗歌,因为文本是最为可靠的。

记得我全面阅读郁颜的诗歌还是在第28届“青春诗会”评审会上,尽管此前零星读到过他的部分诗作。谈论郁颜我首先感兴趣的则是浙江西南部一个叫玉岩的小镇和他的生活以及写作之间的关系。首先最为直观的印象则是这个叫“玉岩”的小镇直接催生了一个叫“郁颜”的诗人。

而当一个叫钟根清的人将出生地作为笔名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这种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层面的“出生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而进一步我也想郁颜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到个人的“地方”、现实以及修辞化的想象之中去的。

我首先在《野外》这首诗中找到了答案。这是一个冬天还未彻底散尽的暮晚的一个孤独的孩子,与他的成长相伴的是那些被工业的大雨冲刷和腐蚀的十字架一样的电线杆以及由稻草的尸体所堆积的乡村的无边墓场。我们看到了陈黯的时间影像中废弃、无用和被时代彻底消耗殆尽的东西,与此相应,还有那些仍然在前现代性的农耕情怀中留恋的挽歌诗人的面影。

而这对于“85后”同样有着乡土经验和情结的诗人郁颜而言,他同样经历了前代诗人们大致相同的精神履历——出走、寻找、失落,集体放逐和自我救赎。可贵的是郁颜不断拨开和吹落那些“出生地”以及“南方小城”的日常尘埃以寻找和倾听那些“隐秘”声音的姿态。因为对于长期生活的地方而言,我们会惯性地丧失发现和倾听的能力——“要说不好,是我对生活的热爱还不够 / 那未知的隐秘的世界,日日有新生 / 我还没法,一一应付过来”(《那未知的隐秘的世界》)。而诗人所要努力完成的就是学会“隐身术”,“成为众多的未知的隐秘的事物”(《相遇》)。

郁颜的诗歌基本为抒情短篇,他的诗歌不缺乏沉思的冥想性,又不缺乏在日常性生活场景中来自于灵魂思忖的温度以及与当下场景之间的诘问。正是有了焦虑和紧张以及世事粉尘的侵染,郁颜的诗歌有着不言自明的时间性,这种时间性既直接指向了个体生命的冷暖明暗,也牵涉了与此相连接的个人化的成长体验以及存在自身的宿命性的追挽。

所以,当郁颜的诗歌中大量出现“暮晚”、“夜幕”、“早起”、“清晨”、“隔世”、“古老”、“时光”、“夜空”、“夕光”、“子夜”、“冬夜”、“入冬之日”、“秋天”、“夜晚”等精神性的时间场景(如《野外》《抒怀》《白云山》《咏官埔垟》《星夜感怀》《人间草木》《夜泳》《遗物》等)以及在野外、城北、山野、山中小路、山坡、近郊、森林等远离现代城市生活的疏离性空间(《野外》《抒怀》《白云山》《咏官埔垟》《山中拾遗》《有寄》《盘云岩》),我们就不奇怪这个诗人襟怀中何以有如此饱满的苦痛和落寞,他为什么在秋风和寒夜中像寻找“遗物”和“理想国”一样的不断精神漫游。而由于诗人性格自身具有的自省性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的阴影,郁颜的诗歌话语有时候呈现了一种冷调和反讽性的抒情方式。这种冷调和反讽使得其诗歌的知性和现代意识的质素增强,与此同时这又补充了一般意义上的抒情所缺乏的繁复和张力。我觉得郁颜一直有着“出走”的冲动,他不断在黄昏和暮晚中走出房间、街道和拥堵的城市而将视野投注在那些远方的莽莽的树林、河流、远方、田野和山谷之中。他得以在这些“自然之物”身上重新反观自身的存在和一种远逝的“古老生活”。他得以借助内心和词语来跋涉一个个久违的精神渡口,他也得以在那些缓慢而“老旧”的“理想国”般的场景、事物甚至细节中完成一次次的精神之旅、白日梦的生活以及重新做一个“崭新的古人”(《咏官埔垟》)的梦想。

而郁颜又不是一个自恋和自我精神耽溺的写作者,他的回溯、冥想和幽挽的诗歌向度并没有阻碍他诗歌与当下和历史的沟通能力。换言之,郁颜在诗歌中完成了同时对个体、当下甚至历史之间的打通与互现。而以此观照和要求郁颜的诗歌,我们也会发现他的那些还带有一些缺憾的诗歌恰恰是因为一定程度上缺乏了这种综合性视野的能力和自我要求。

需要提醒郁颜的是,作为年轻的写作修习者还是要避免写作的惯性,因为郁颜的有些诗在不自觉中形成了相仿的格式和书写路径。一定要注意诗歌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和抵消,在涉及到大体相同的情感和精神以及相似的时空场景时诗人该如何在每一首诗里提供陌生和新质的东西,而这显然对于诗人来说有着不小的难度。

当然,在一些诗歌中郁颜也呈现了相应的可贵之处。比如他在一些诗歌中设置了同质化和相互打开的时空场景(如刚才上文所提到的那些时间性场景和疏离性的空间)并且抒发了与当下生活对照的传统文人和古人的生活式情调和“缓慢”的存在方式,而诗人的可贵就在于他尽管对此心生向往和眷顾,但是又没有封闭自我而一味沉溺,因为他诗歌中的自省意识、存疑精神和反讽性的话语方式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可以,去爱山中的万物 / 去受人间更多的苦,试着放弃更多 / 如此,便可以无畏无惧 /仿佛,这样就可以度过这短暂而漫长的一生”(《山中拾遗》)。

当然,郁颜还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诗人,他的诗歌呼吸方式和稳定性都在渐渐的成熟之中。我对他的诗歌怀有一种期许,因

为在这个缺乏理想的年代,也许只有诗歌可以陪我们走过“这短暂而漫长的一生”。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精神
诗歌不除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拿出精神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