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有效性探析

2015-10-26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510175叶富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病症功能性组间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510175)叶富文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10630)宋剑立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医院(510500)林立群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非器质性病变造成的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症候群,恶心呕吐、呕气胀饱、上腹疼痛等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1][2][3]。功能性的消化不良是消化科的常见、多发病症,门诊率占消化道疾病的21%以上[4]。本文就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现将详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患者资料 资料随机抽选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研究两组各33例。对照组中,18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是19~60岁,平均年龄是(33±2.14)岁;病程范围是1~8年,平均病程是(4±1.73)年,本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中,16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是20~59岁,平均年龄是(34±1.95)岁;病程范围是1~8年,平均病程是(5±1.01)年,本组患者采用腹部推拿治疗。对照、研究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66例患者均确诊为功能性的消化不良,且该研究经我院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字表示同意。本次研究排除妊娠哺乳期患者,合并有肝、肾、心血管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

1.3 病症诊断标准 本次对所选患者进行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采用的标准是罗马Ⅲ。①上腹出现灼烧感、恶心、呕吐、早饱、腹胀、上腹疼痛等症状,诊断前以上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近期出现无明显原因造成的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反复呕吐、黄疸、发热、吞咽困难、腹部肿块、腹痛等症状。②经内镜检查后未发现肿瘤、溃疡、食管炎等。③血常规、肝功能、便常规、X射线检查后排除肠道及肝胆胰部位的器质性疾病。

附表1 治疗前后组间病症积分比较(分数,±s)

附表1 治疗前后组间病症积分比较(分数,±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停止治疗后2周对照组 5.18±1.07 3.46±1.57 2.53±1.37研究组 5.13±1.24 2.33±1.08 1.49±1.03

附表2 组间疗效比较(n)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患者由医生指导服用雷尼替丁和吗丁啉:雷尼替丁随诊1次/周,连续服用4周,早、晚饭时服用,150mg/次;吗丁啉3次/天,饭前30分钟服用。研究组患者采用腹部推拿法进行治疗,以顺时针方向对腹部进行按揉,点足三里、章门、天枢、中脘等穴位并对肋进行搓摩,之后对胃脘进行推揉,点按振腹、关元、气海等穴位,25分钟/次,3次/周,连续按摩4周。推拿由笔者进行操作。

1.5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呕气、恶心等病症反应的轻重程度用计分制进行记录。①无症状:0分;②提示后感觉到症状存在:1分;③症状存在,但不影响生活及工作:2分;④症状明显持续时间长,对生活及工作构成影响:3分。计算治疗前后病症的总分数,同时记录治疗两周后、停止治疗两周后患者病症的轻重程度。

1.6 疗效标准 ①治愈:病症基本或完全消失;②显效:病症明显减轻或得到缓解;③有效:病症有所改善;④无效:病症无改善或出现加重的情况。

1.7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方式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χ2,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治疗前后组间病症积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停止治疗后两周的病症积分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病症积分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治疗前病症积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及停止治疗后2周的病症积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比较见附表1。

2.2 组间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研究、对照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例数×100%,见附表2。

2.3 组间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对照两组均无明显不良治疗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 讨论

功能性的消化不良主要是由焦虑、紧张等情绪引起的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及胃肠神经功能失调而造成的胃肠排空功能障碍[5]。我国中医学认为胃、肝、脾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变部位,以胃为主,与肝、脾相关联。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核心是肝气犯胃、胃失通降、气机紊乱,治疗应以和胃理气为主。腹部推拿可以对胃肠的动力起到良性推动作用,调节机体中焦的气机升降[6][7]。胃气不降是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疗该病时需以补益脾气为主,辅助和胃理气。腹部推拿应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揉腹是按摩的起式,重点对足三里、章门、天枢、等穴位进行点按,以此促进胃肠的蠕动[8]。本次研究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有效性,结果为:治疗后研究组病症积分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研究、对照两组均无明显不良治疗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由此可见,使用腹部推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不明显,值得将此方法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病症功能性组间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