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 “小学化”倾向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5-10-26曹婷刘敏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园儿童

文/曹婷刘敏

一、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综述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在6岁之前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书写、阅读等会表现出强烈的敏感,一旦儿童对某种事物具有敏感性,那就是他学习该事物的绝好时期;而一旦这种敏感性消失,儿童就难以再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

但是在我国对“敏感期”的发觉和重要性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对理论错误的理解,是”小学化“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从学前教育的特征——非义务性,让学前教育具有了非强制性和课程的灵活性,自主性的增加,给予了市场更大的商机,幼儿园“小学化”很大程度上是在幼小衔接的环节上出现的问题,在很多落后的地区或者私立幼儿园表现明显。

笔者走访很多幼儿园都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设置幼儿园的课程,而是擅自给幼儿开设了珠心算、指心算、拼音汉字、英语等课程,甚至在大班将小学一年级教材作为教授的内容,这样不但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且会让幼儿园间不良的竞争影响教育工作,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很多人会说,我们进行的课程只是一些肤浅的内容不会影响孩子的对未来学习的兴趣,但是你们确定没有影响吗?拿十以内的算数来说,孩子在6岁之前思维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孩子的家庭作业上布置一道道的算术题是正确吗?再拿英语教学为例,英语的学习属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我们本身的母语具有相互的制约性,在授课时教师本身的英语素养、教授的内容、材料的运用都是具有很严格的要求的,在笔者走访的一所幼儿园在教授时按照初中生英语教授的方式,幼儿一顿大声叫喊着一个个简单的英语单词,这又正确吗?我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像笔者走访的民办幼儿园类似的园所很多,他们教学质量较低、教师素质不高,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进行,他们不懂什么应该为之什么不应该为之,如在这些幼儿园中再加人小学课程的传授,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更是雪上加霜;更有一些贵族幼儿园,利用豪华的装修、外教吸引家长的眼球,教授的内容也是换汤不换药的“小学化”。

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走访,笔者发现“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幼儿园教育是对幼儿进行保教,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但目前的多数幼儿园,都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小学化”,造成这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

1.幼小衔接误区的影响蒙台梭利说:“敏感性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因此它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儿童特有的本能所引导的,这种本能可以使儿童获得某种特殊的与自身特点密切相关的外部信息。”经历了农业、手工业到21世纪的信息化产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更加突显:公务员的门槛是大学本科以上;想要成为社会白领,获得丰厚的财富资源,硕士、博士学历是基础。

2.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是:为了考试而达到一定升学目的而进行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对立。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社会背景下,分数成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成为升学的依据,然而分数是由系统的知识而来,自然灌输统一的知识,训练特定的技能技巧,让人死记硬背,就成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应试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延伸到幼儿教育,导致单纯的孩子过早地进入应试的围圈,幼儿园过早的进入应试教育的目的是凭借高分进入一所好的小学。在走访中,采访家长“您觉得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或者学习珠心算术等数学课重要吗?”时,有80%的父母回答“非常重要”,甚至有少部分家长在放假期间另外还为孩子报了补习班,可见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有多强烈。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授课教材“小学化”

很多幼儿园把思维数学、韵语识字、拼音识字等列为必学的教材,甚至有部分幼儿园已经开始将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作为授课书籍了。

2.班级“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并没有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那样设置班级的人数:小班25名,中班30名、大班35名,而是按照小学班级的机制进行管理,严格上下课的时间,使得幼儿园里的一些班级人数过多,难于管理。

3.教学方式“小学化”

因为教材的小学化,使得教学缺少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体形象性和操作性,幼儿缺少自己探索的过程,而是采取“小学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幼儿提不起兴趣,被动学习。

决算报表仅仅反映非偿还性资金的收支情况,未考虑高校的特殊性,例如高校教学评估所需要的相应教学经费、生均办学经费等办学指标的报表。满足不了高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不利于为领导专项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

4.授课内容“小学化”

某些幼儿园在孩子进入到中班以后,就开始给孩子设置大量的拼音、识字、数学、英语等课程,让孩子难以接受。

5.作业“小学化”

很多幼儿园会在孩子放寒暑假甚至是每个周末的时候留家庭作业,但并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比如说:拼写生字词、背诵古诗、背英语单词、抄写之类的“小学化”作业,让孩子很难独立完成。笔者曾经就看到长沙市一所民办幼儿园为小班幼儿布置的作业就是算术,抄写等,其母亲知道这样的形式不正确,将其作业内容发到朋友圈中,但是像这样的作业不能不做,最后只得孩子做一点,大部分由父母代为做。这样的父母算是有一定专业素养的父母,更有父母面对这样的情况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完成作业,若不按自己意愿免不了暴力。

(三)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害处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近年幼儿园教育中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现象,是与国家幼儿教育原则相悖的。卢梭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自己独特的生活;教育应该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主张教育要与儿童的天性自然发展一致起来;福禄贝尔认为:幼儿园的任务是发展儿童的体格、锻炼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使儿童认识人与自然,并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3]。显然西方学前教育的创始人认为在幼儿的发展上,需要顺其自然,就像植物的生长一样。错误的“小学化思想,可能暂时会让你的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上崭露头角,但是他的后劲并不足,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

1.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揠苗助长,违离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片面发展,丧失完整人格发展的根基:福禄贝尔认为学前教育要全面,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通过活动来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能力;潜能透支,过早地体验学习的压力,兴趣缺失:“游戏给儿童带来无限的快乐、自由、满足、休息、平安。一个能自己决定并坚持游戏直到身体疲惫为止的儿童,将会是一个能全面做出决定的人,能为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人”。根据格塞尔成熟理论的观点,婴儿尽管知识尚未开化,但对于其内在需要,对于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非常“聪明”,父母 (或者养育着)应追随儿童,从儿童本身得到启示,而不应该强迫儿童接受自己的意愿或规定的生活方式,即教养婴幼儿应以儿童为中心。如果成人漠视幼儿自身的成熟,会导致幼儿“成人化”,对幼儿“过度开发”,不仅会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

2.影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背离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原则: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儿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统一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与小学教育不衔接,不连贯:幼儿园提前开设小学课程,表面上看起来是往小学靠拢,让小朋友早起步、早领先,但这种优先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一种假象;导致幼儿教育的不良竞争:很多家长观念错误,盲目地让幼儿学习各种知识,选择孩子能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的幼儿园;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在1989年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以“控制”为核心,将教师仅仅看做是知识传授的“工具”,教师就是需要掌握知识传授技能和方法的“技术员”……当前教师教育普遍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其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自身的反思性发展。

三、解决对策及建议幼儿园“小学化”的消除不是一个独立的群体能解决的,他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团结合作

1.政府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管理、投入和宣传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力量,不仅对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不仅需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幼教事业的发展,更应该采取实际行动考察各个地方的幼教事业,并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特别是加强对私人办园的管理,鞭策社会人士依法办园、科学办园。政府要给予幼儿园财政上的支撑,防止幼儿园因发展上困难而被迫走上不健康的发展道路;给予专业上支持,定期对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管理者和教师的专业认识,坚定她们科学的管理和教育理念。政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思想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

2.幼儿园本身要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教师素质、纠正家长错误的观念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儿童可持续发展为本和终身教育的现代理念。幼儿园要加强教育系统内部的管理协调,强化对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力度,建立健全幼儿园的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技能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加强,在澳大利亚的幼儿园,教师是没有权利对幼儿进行舞蹈、钢琴、声乐、绘画等技能的教学的,他们觉得一线教师不成熟的教学会影响幼儿对美的感悟,只有持有国家级资格证的成人才有资格进行培训,然而在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技能是其受聘最重要的其实是不正确的。幼儿园可以聘请心理学教授、幼教办教研员以及对幼儿教育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同时教师记录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根据幼儿个人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幼儿发展的个人方案,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

3.密切幼小教育沟通,实现幼小衔接长期以来,“幼” “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

小学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想法——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事情,不是小学的事情。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做好准备,这方面日本国家做的比较好;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共同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幼小教材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避免重复和脱节,幼小教师加强联系,共同商讨;小学要适当地做一些调整,向幼儿园的教育进行学习与借鉴。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

[1]刘丰.打包中国教育[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2]肖鹏.关于幼儿园“小学化”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J].绥化学院.2013.

[3]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5

[4]华东七省市、四川省幼儿园、教师进修教材协编委员会.幼儿卫生学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8-25.

[5]李兰生.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园儿童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