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2015-10-26阮卓杰刘宏敏梁思琪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4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周 风 李 雄 阮卓杰 刘宏敏 梁思琪

(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佛山 528234)

小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周 风 李 雄 阮卓杰 刘宏敏 梁思琪

(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佛山 528234)

目的 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应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镇痛泵内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 mL,B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0.1 μg/kg舒芬太尼,镇痛泵内药物为0.5 μg/kg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 mL,C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0.03 μg/kg舒芬太尼,镇痛泵内药物为0.5 μg/kg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 mL 。对三组麻醉起效时间、下肢运动状况、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C组下肢运动状况均显著优于B组和A组(P<0.05),B组、C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于A组(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组产程短于B组和A组(P<0.05),B组短于A组(P<0.05);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分娩镇痛联合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起效快,效果好,产程短,不良不应少,值得推广与使用。

分娩镇痛;罗哌卡因;舒芬太尼

自然分娩时,产妇往往承受较大痛苦,近年来,分娩镇痛在产妇的自然分娩中应用愈发广泛。罗哌卡因是经常使用的椎管内麻醉药物,其具有作用时间长,阻滞与运动分离等优点。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可提高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且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1]。本研究对小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来本院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年龄18~32岁,平均(25.32±2.63)岁,孕周38~40周,平均(39.32±0.13)周,ASA分级Ⅰ~Ⅱ级。纳入标准:初产妇,胎位正,宫口开至约3 cm,意识清楚,患者及家属同意进行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经产妇,意识不清楚,患者或家属不同意进行本次研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A组:予单纯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选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分次注入10 mL 1%利多卡因,控制麻醉平面约T10~L3,随后接镇痛泵(泵内药物为 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 mL)以4 mL/h的速度泵入,持续到宫口开全,关镇痛泵,停止椎管内给药。②B组:腰硬联合麻醉,选L2~3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针置入腰麻针,见脑脊液流出后加入腰麻药物,腰麻药物为0.1 μg/kg的舒芬太尼混合脑脊液约2 mL,约3 s秒推注完,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随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泵内药物为0.5 μg/kg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 mL),以4 mL/h的速度泵入,持续到宫口开全,关镇痛泵,停止椎管内给药。③C组:腰硬联合麻醉,选L2~3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针置入腰麻针,见脑脊液流出后加入腰麻药物,腰麻药物为0.03 μg/kg的舒芬太尼混合脑脊液共约2 mL,约用30 s推注完,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随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泵内药物为0.5 μg/kg舒芬太尼+0.125%啰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 mL),以4 mL/h的速度给药,持续到宫口开全,关镇痛泵,停止椎管内给药。在此过程中严密监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

1.3观察指标:对三组麻醉起效时间、下肢运动状况、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下肢运动状况根据改良的Bromage评分法确定[2],分值为0~4分,分值越高下肢运动状况越差。新生儿Apgar评分主要反映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最高分10分。分值越低,新生儿窒息越严重。不良反应在本研究中主要为皮肤瘙痒。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三组麻醉起效时间和下肢运动状况比较:B组和C组麻醉起效时间及下肢运动状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和下肢运动状况比较()

表1 三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和下肢运动状况比较()

注:与B组和C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

组别 n 麻醉起效时间(min) 下肢运动状况(分)A组 20 20.82±0.89* 3.21±0.32* B组 20 1.72±0.83# 1.58±0.34#C组 20 1.34±0.87 0.93±0.39

2.2三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组产程短于B组和A组(P<0.05),B组短于A组(P<0.05);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自然分娩时,产妇产道牵张、子宫收缩,尤其是初产妇会感觉到较为明显的疼痛,直接影响产妇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不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因此,需给予自然分娩产妇适宜的镇痛。椎管内麻醉通过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及局麻药物使产妇的中枢神经系统接受不到传人神经传递过来的疼痛感,进而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罗哌卡因为常用硬膜外麻醉药物,属于酰胺类局麻药物,为长效麻醉药物,最大的优点可使运动与感觉神经明显分离,且对产妇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脑血管的不良反应较小,但是其麻醉起效时间较长。舒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取代芬太尼的阿片类药物,其性质十分稳定,脂溶性高,起效时间短,且几乎不影响产妇血流动力学,镇痛作痛十分显著,且不影响新生儿预后。但是,有研究结果表明,椎管内应用大剂量舒芬太尼,产妇易出现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因此,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舒芬太尼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

本研究中,A组仅应用罗哌卡因,B组腰麻时应用较大剂量的苏芬太尼,C组腰麻应用更小剂量苏芬太尼,结果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组产程、下肢运动状况、均明显优于B组和A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B组、C组优于A组(P<0.05),且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上述结果均表明,舒芬太尼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好,并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且小剂量舒芬太尼椎管内应用不良反应更少。

综上所述,分娩镇痛联合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起效快,效果好,产程短,不良不应少,值得推广与使用。

[1] 杜克信.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 2765-2767.

[2] 唐宝芹,万心梅.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13,39(18): 2209-2210.

[3] 苏凤龙,杜海霞,姜润东,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12): 1846-1848.

R614;R714.3

B

1671-8194(2015)24-0130-02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