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散瘟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2015-10-26王淑梅杨德光赵永生石军祥史桂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4期
关键词:洛韦单核细胞口服液

王淑梅* 杨德光 杨 杰 赵永生 石军祥 史桂荣

(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北京 101304)

清热散瘟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王淑梅* 杨德光 杨 杰 赵永生 石军祥 史桂荣

(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北京 101304)

目的 探讨清热散瘟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4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采用清热散瘟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22例,单纯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转归及临床疗效,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清热散瘟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够显着提高有效率。

清热散瘟口服液;更昔洛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效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自限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临床表现呈复杂多样性。该病多以对症、支持、抗病毒为主,抗生素治疗未见明显疗效[1]。现代医学对诊断IM有较好方法,但缺乏有效治疗,本研究旨在提高对该病早期治愈率,将对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1年来收治的46例住院传单患儿,运用更昔洛韦治疗同时给予清热散瘟口服液口服,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表1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d)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病房收治的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6例,年龄6个月~15岁,病程1~21 d。全部病例治疗前均查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EB病毒抗体四项、EBV-DNA,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和双颈部及肝脾超声。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数:<4.0×109/L者1例(2.1%),(4~10)×109/L者4例(8.7%),>10×109/L者30例(65.2%),>20× 109/L者7例(15.2%),>30×109/L者3例(6.5%),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10% 6例(13%),>10% 40例(87%);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2例,年龄6个月~15岁,平均年龄3~5岁,住院前病程1~15 d,平均病程7 d;对两组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病程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①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2]:a.临床表现为发热(高热或低热)、咽峡炎;b.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 cm以上);c.肝肿大(4岁以下2 cm;4岁以上可触及);d.脾脏肿大(可触及)。②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10以上。③EB病毒DNA拷贝数增加、EBVCA-IgM阳性或EBV-EA-IgG成倍增高。症状符合第1项中3个阳性指标,且具备其他2项中的任何1项即可诊断。②纳入标准:符合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西医诊断标准。本文所观察的病例均是在患儿家长知情同意的条件下被纳入研究。③剔除标准:排除其他病原菌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静点更昔洛韦(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20805)5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予补液、保护营养脏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散瘟口服液口服,疗程7 d。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用药24 h内体温渐恢复正常,3 d内食欲恢复,舌苔由黄厚腻转为薄黄苔,鼻塞、打鼾缓解、肝脾淋巴结缩小,肝酶、心肌酶值明显降低,EBV-DNA拷贝数明显降低;有效:一般情况好转,3 d后体温开始下降,5 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舌苔转为薄黄苔,打鼾、鼻塞始缓解,肝脾淋巴结缩小,EBVDNA水平降低,肝酶、心肌酶降低,一般症状好转;无效:5 d内体温仍未恢复正常,舌苔、食欲无明显变化,仍有明显鼻塞、打鼾,肝、脾淋巴结较前无明显缩小,并出现全身皮疹、眼睑水肿,EBVDNA载量无下降。临床观察指标的评定:鼻咽部症状消失(无咽痛及肿大的扁桃体明显缩小及渗出物消退),舌苔、食欲明显好转,肿大的淋巴结及肝脏较前明显缩小或回缩至正常;脾脏缩小;肝酶、心肌酶明显降低;治疗期间观察有无药物引起的持续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清热散瘟口服液与更昔洛韦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2.5%,有效率为33.5%,总有效率为95.8%,而更昔洛韦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1.8%,有效率为45.4%,总有效率为77.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一般治疗3~6 d[治疗组平均(3.5±1.6)d,对照组(5.1±2.4)d]后体温恢复正常,肝脾淋巴结逐步回缩,血象逐步恢复,肝功能、心肌酶好转,无死亡病例。可见,清热散瘟口服液配合更昔洛韦静点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而单纯给予更昔洛韦,虽然对大部分患儿有效,但不能明显缩短相关临床症状,提示单独应用更昔洛韦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比较缓慢。

2.2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头痛1例(4.5%),恶心呕吐2例(9.1%),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治疗组中且未见明显临床不良事件。

3 讨 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的一种良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病程约2周,近年来发病有逐步上升趋势,值得大家关注。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是一种双链DNA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相关病毒蛋白吸附于B细胞表面,感染并转化B淋巴细胞,并导致其抗原性改变,继之引起T细胞的免疫应答,形成外周血中可见的异常淋巴细胞,也就是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后者可直接破坏携带EBV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转化[3]。除引起IM外,少数可发生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症、淋巴瘤、鼻咽癌、自身免疫等多种疾病。由于病变可以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IM传统治疗是对症治疗或应用更昔洛韦,理论上更昔洛韦能掺入病毒及宿主细胞DNA内,经磷酸化发挥抗病毒作用,最终延伸终止DNA聚合酶,抑制病毒继续复制从而达到控制感染。但有学者认为机体在潜伏感染状态下,已被感染的NK或T细胞对潜伏存在的病毒基因转录物有一定表达作用,而对裂解期病毒基因转录物无表达,DNA多聚酶不参与B细胞内潜伏病毒的复制,以至于更昔洛韦对改善本病临床症状及病程没有确切疗效[4-5],且在达到治疗剂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毒性,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对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明显降低时及时停药,该不良反应通常可逆转[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中医“温疫”范畴,外感时邪由口鼻而入,首犯肺胃,故表现为发热,咳呛,咽痛。日久热毒内生,化火入里,正邪相争,痰热互结,气滞血瘀而出现瘰疬;亦可迫血妄行,灼伤络脉,血液外渗,而出现皮疹,紫癜,血尿。若气血不足,运行受阻,则因血瘀而肝脾肿大[4]。本院制剂清热散瘟口服液由吴鞠通温病条辨中银翘散和增液承气汤两方化裁而成,是一种中药制剂的广谱抗病毒、抗菌药物,本方主要成分由金银花、连翘、蓼大青叶、牛蒡子、玄参、射干等多种中药组成,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功效。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连翘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银花、连翘等均有广谱的抗菌作用,银花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连翘的抑菌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两药合用,抗菌范围还可互补,可用于邪毒内盛所致的发热性疾病。廖大青叶为清热解毒药;凉血消斑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等作用,另外还有抗炎、免疫作用;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辛散苦泄,能升能降,配连翘,并走于上,清热解毒,配玄参,相须为用,解毒利咽之功倍增。现代医学认为牛蒡子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射干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有抑制作用[7];玄参等也有一定抗炎作用。全方配伍,疏散瘟热与清热解毒并重,通过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达到非特异抗感染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清热散瘟联合更昔洛韦用于治疗IM,与对照组传统治疗方法对比,在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后者。中西药结合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临床疗效佳,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1] 蓝栋.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与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0,3(6):24.

[2]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王季午.传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9-97.

[4] 胡勇.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J].中医药导报,2008,8(18):113.

[5] 侯安存.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4):1957.

[6] 彭福梅,谭丽兰.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6):919.

[7] 秦文艳,赵金明.射干提取物体内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147.

Effect of Qingre Sanwen Oral Liquid Combined with Acyclovir for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WANG Shu-mei, YANG De-guang, YANG Jie, ZHAO Yong-sheng, SHI Jun-xiang, SHI Gui-rong
(Shouer Liqiao Children's Hospital of Beijing, Beijing 101304, China)

Objective Observe the acyclovir and Qingre Sanwen oral liquid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Method 46 case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of 24 patients with acyclovir and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f the 22patients analy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ompare of two group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 Th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efficiency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Using the Qingre Sanwen oral liquid with acyclovir therapy type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Qingre Sanwen oral liquid; Acyclovir;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Effective rate

R512.7

B

1671-8194(2015)24-0017-03

猜你喜欢

洛韦单核细胞口服液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