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作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5-10-25李志欣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纲要作业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全国性的老大难问题。在所有教育问题中,作业成了最容易让人情绪化的领域之一,其争论之激烈,观点之多元,改进之缓慢,成为教育首段问题。教育部曾先后50余次下达“减负”政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减负”政令仍难以有效落实。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课业负担之重令人发指,使得实施素质教育更是面临四大难题:第一,学生课业负担超重,教学改革阻力重重;第二,教师成长缺乏专业引领和兴趣;第三,课程改革仅停留在理念性口号上,缺乏实操性;第四,教学文化建设找不到适合的路径。“应试教育”下所形成的沉重课业负担,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痼疾,成为消耗教师精力体力,抹杀教师教育智慧的顽症,更成为阻抗学生思维开发和兴趣特长发展,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杀手。无疑,繁琐低效的作业负担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和对学习的一系列误解,是在毁掉孩子的美好童年,毁掉他们时学校的热爱和对责任的担当。过多的低效书面作业使孩子失去了快乐生活的自由,导致了家庭教育子女矛盾的积聚。可以说,过重的课业负扪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负面效应。

基于此,校长李志欣与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原利津县北宋一中,以下简称“北宋镇实验学校”)的教师们,于200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零”作业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近十年来,经过持续不懈地探索,“零”作业教学改革不仅取得了突出成效和重大成果,而且成为农村学校有力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的重要抓手,成为“减负增效”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1.“三项规定”保障“零”作业教学改革,真正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在北宋镇实验学校,对作业布置有这样三个“铁规定”。一是“三不准”,一律不准布置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放成套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二是“两监督”,即学生监督老师,学校督查组监督老师?老师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的课下书面作业,属于违纪,学生可以不做,可以向校长写投诉信;学校督查组随时随地检查,一旦发现老师给学生布置课下书面作业,立即通报批评。三是“一必须”,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必须实现当堂评价。

实践证明,学生对过重课业负担从内心是反对的。改革措施一提出,林晓伟同学就大声喊出了“零”作业万岁!当时,学校不仅一个同学有这样的欢呼,“零”作业教学改革赋予了学生主动权,学生从学习本身发现乐趣,凝聚成为快乐学习的动因。

“零”作业教学改革十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学校发展的素质教育道路,在省内外刮起了“零”作业教改旋风,成为黄河三角洲这块新生土地上的一面教改旗帜。

2.解放教师职业生命兴趣,引领教师走专业成长之路

学校实施“零”作业教学改革的初衷,是将农村中学教育的“顽疾”——“高耗低效”作业,通过“零”作业的行动,让教师受到触动,并由此促进教师用更人文、更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改变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现状。“零”作业的实施,一方面宣告了农村中学教育“高耗低效”作业的结束,一方面体现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低耗高效”作业以及课堂建设、教师发展等的切实诉求。

学校在历经数年改革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就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和研究,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于是,如何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解放教师的职业生命兴趣,就成了学校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自动发出了成立“民间学术白组织”的倡议。通过成员之间自发开展的学习和研究活动,通过互促共进的学习交流活动,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而促进团队专业成长。这些专业兴趣相近的教师共同体建立起一种合作平等、互利互惠的文化价值观,使每个教师都得到了平等的发展机会。

第一个“民间学术自组织”是“教师成长志愿者共同体”。该组织采取“自主申报——组织备案——项目管理——定期交流——成果共享”活动方式,让教师的专业学习得以持续不断。在“教师成长志愿者共同体”的带动下,更多的“民间自组织”诞生了,且产生了教育效力。“教学改革研究者共同体”激活了教师教学改革的内驱力,催生了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引导教师在网络中获得学习资源,促进专业发展;“校际伙伴互助共同体”为教师寻找名师,提供了交流互助的机会等。这些“自组织”的出现与行动,使教师的发言权得到了尊重,让教师的知识合法地进入学术台面。对于这些“自组织”,学校的管理原则是“谁有思想,谁就是学校的领袖”。“自组织”让教师更加自信、从容、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几年来,共同体成员有大量文章经过讨论修改后被报刊采用。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柳夕浪先牛对此有过评价,认为这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创设了“一种让普通学校、普通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自然流淌的场境,让校长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同伴之间、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能够彼此平等地,而不是一方主宰另一方地交流;聚焦于课堂,而不是游离于现实课堂之外;在行动中体验、通过行动来表达,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一句话,用白己的生命来表达,在思想的聚餐中,丰富着教师的精神生活,改变着教师贫乏的思想状态,赋予教师真正的生命活力。如此,校本教研也有了自己的灵魂,而不是徒有‘沙龙‘赛课‘论文等等诸多躯体、形式”。

3.科学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形成“三纲要一综合”式课程架构

和谐高效课堂构建是北宋镇实验学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学校推行“零”作业教学改革,通过为师生减负,切断了传统的教学路径,迫使老师们的教育思想不得不发生转变,开始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思考没有课下家庭作业后的课堂是什么样子,该怎样备课;学生开始思考在没有了硬性任务之后可以做什么,该如何主动学习。

通过基于“零”作业的“有效教学的定位”、“确定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行为”、“实施课堂教学评价”,北宋镇实验学校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中学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和崭新路径。学校大胆改造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自主开发了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三种学习载体,并以此改变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外生活方式。

(1)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在北宋镇实验学校,上午第四节是雷打不动的自习课时间。自习课上,在每个学生的面前,都有一份《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纲要》是该校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数,将教学单元预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制成一份《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引领学生在课前的自习课上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具体学习目标进行分解与阐述,对学习重难点进行分析与把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指导。如李志欣所说“《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的核心是自主,在此基础上,学牛学习重心实现前移”。

对此,最有评判权的还是学生——“有了《单元自主学习指导纲要》,我们根据计划去学习,按照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做,不但使我们充分利用时问,提高成绩,而且让我们学得比较轻松,做到劳逸结合,减轻了我们的学习负担。”

(2)课堂变奏,实现课堂教学流程的科学再造。《课堂学习指导纲要》有五个环节——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和反馈评价。课堂学习目标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新生成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教师要求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在班级内形成小组之间、生生之问、师生之间的多向对话,以交流“先学”成果,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就开始丰富多彩的展示——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到黑板前讲解、提出问题,把自己的思路、观点、方法等展示出来。教师在学生展示时倾听记录,准备点评。

课前师生有了积极的准备,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变成了教师评价、引导的场所。课堂基本要素显现为“前置性学习任务、诊断性预习梳理、关键性递进问题、针对性共同作业和生成性学习指导”。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开始,而是学生学习的提升和深化,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最重要的在于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生能够张弛有度地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

(3)重新衔接学生课内外生活。学校鼓励教师挖掘相关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设计了《双休日(节假日)生活指导纲要》,成为改变学生课外生活方式的一大创新 如民问艺术篇“对称剪纸”,生活常识篇“小小商店”,科学实验篇“建一个家庭实验室”,传统节日篇“五月初五话端午”等。

北宋镇实验学校通过三个纲要的设计与实施,创造性地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落在实处。三个纲要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结束了教师唯教材与教辅而教的历史,教师因此有了课程开发的意识与智慧,开始消费自己创造的知识,同时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这种基于人格尊重的教学生活重建,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育的生命魅力。

(4)综合建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北宋镇实验学校的学校课程主要包括科技探究类、人文社会类、艺体综合类、活动体验类、综合实践类等几个大项。学校有传统的“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四大节日课程。学校依据育人课程标准“做有担当的现代人”,开发了大型德育系列主题课程“担当教育”,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性活动。学校提出“探寻传统文化,引领一方文明”的教育观,鼓励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寻访民间艺人,请他们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的课堂。

从2007年起,学校积极倡导学生社团工作建设,发展到现在已有小记者站、播音主持礼、书画社、足球队、武术爱好者、口风琴乐队、科技发叫兴趣小组等几十个社团。学校每年一届的“社团文化节”,集中展示学生社团的活动成果。这些课程和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

4.以新课程理念重建学校文化的变革精神,引领学校文化改造与创新

近十年时间,北宋镇实验学校矢志不移地坚持走一条“减负增效”的办学之路,目前,已经基本构建起独特且有效的实际操作范式更为可贵的是,由于“零”作业教学改革,学校文化得以重塑,生成了“零”作业下的改革与创新文化。可以说,这种文化冲破了农村学校长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定势与藩篱,破解了农村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密码,为新课程改革、重塑农村教师职业生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开辟了新的路径。

“零”作业教学改革实践,催生了学校“1+0+0=100”的办学特色,即“一个文化磁场+‘零管理+‘零作业=成人百分百”。学校文化的阶层设计也趋于科学合理,最顶层是“归零教育”,就是回归教育本真的教育;第二层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即学校的“志道游艺,抱朴求真”校训;第三层是学校的“一个文化磁场”、“‘零作业”和“‘零管理”三大品牌;第四层是“创领学习奠基成长”办学理念;第五层是学校的行动,如家长志愿者行动、乡村少年宫的文化艺术教育、翻转的班会课、和谐高效课堂、志道游艺课程、生活德育、学生自管委员会等;最后一层是“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探索者”的学校愿景和“做有担当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总之,学校文化因生活化、可操作性、可评价性而具有可感性,而且学校文化力的自然生成,使学校管理达到了文化管理的境界。

三、效果与反思

1.效果

自2004年9月开展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农村中学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作业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来,“零”书面作业已经成为北宋镇实验学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2007年11月,随着山东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启动与实施,研究工作进入了专业规范运行阶段;2010年1月,该研究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学会组织的专家会议鉴定;2012年,“‘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荣获第三届山东省政府教学成果(中等以下教育)一等奖。期间,学校改革成果还获山东省教育厅“十一五”山东地方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北宋镇实验学校这所普通的乡镇学校在省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省内外教育考察团纷纷而至学习“零”作业教改经验,李志欣和他的团队也先后应邀到广东、河北、辽宁、河南等十余个省作经验介绍或专题报告。

2008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重点推广该校素质教育工作经验。学校正式出版著作《“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博弈中的追求——一位中学校长的“零”作业抉择》。核心研究成果18篇刊于《人民教育》、《基础教育课程》、《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国教育报》等,其中l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零作业教学改革”做法及经验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山东教育报》等先后专题报道17次。《当代教育家》、《新校长》图文并茂报道;东营教育电视台拍摄的《“零”作业,真的是“零”吗》获全国城市教育电视台新闻节目一等奖。

2.反思

“零”作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促进了学校管理创新,达到了以下六个目的:

第一,重塑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二,重塑教学方式与策略;第三,重塑农村教师职业生命;第四,重塑家校关系;第五,重塑学校内部管理结构,;第六,重塑农村学校文化。

但是,“零”作业教学改革是在特殊历史时期采取的应对“应试教育”的绝地反击战术,随着规范办学行为的持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对教育变革以及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更高需求。

“一学多效、一效多用”,必将是目前乃至将来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而作业的变革,也必然呈现融合教育与生活、科技与人文、个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等多个维度,快速告别传统模板的时代趋势。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纲要作业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快来写作业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作业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学生作品选登
我想要自由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