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渣鼻患者52例行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湿敷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5-10-24宋占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莫司小檗乳膏

宋占晨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耳鼻喉科,吉林 白城 137000)

酒渣鼻患者52例行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湿敷治疗的疗效观察

宋占晨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耳鼻喉科,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观察酒渣鼻患者行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湿敷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酒渣鼻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2例行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湿敷治疗,对照组50例行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皮损积分[脓疱:(0.05± 0.01)分;丘疹:(0.16±0.08)分;红斑:(0.38±0.09)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98.08%)高于对照组(74.00%),2组皮损积分、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渣鼻患者行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湿敷治疗,疗效显著,皮损改善理想,不良反应少。

酒渣鼻;盐酸小檗碱溶液;吡美莫司乳膏;疗效

酒渣鼻是医院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多出现在30~50岁的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其复发率高,对患者皮肤造成严重的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酒渣鼻治疗中,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对52例酒渣鼻患者给予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湿敷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酒渣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2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20~61岁,平均(35.42±6.87)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4.51±1.20)年。对照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21~60岁,平均(35.50 ±6.91)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4.63±1.33)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2组均应用复合维生素B,口服,2片/次,3次/天。研究组52例同时给予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湿敷治疗,即选择1%吡美莫司软膏(生产企业:德国Novartis Pharma Produktions GmbH,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30274),对皮肤进行相应的清洁处理后,将其涂于皮肤患处,同时选择盐酸小檗碱(生产企业:四川西昌杨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3109),将其碾压成粉末状,之后溶于0.9%氯化钠溶液中,制成3%盐酸小檗碱溶液[1]。吡美莫司软膏外涂1 h后,选择浸有3%盐酸小檗碱溶液的敷料6~8层,小心谨慎地湿敷在患者皮肤受损处,时间约为20 min。两种药物均每日应用2次,坚持28 d。对照组50例同时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即选择0.03%他克莫司软膏(生产企业:Astellas toyama Co,Ltd toyama plant,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016),对皮肤进行相应的清洁处理后,将其涂于皮肤患处,每日应用2次,坚持42 d。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皮损积分标准。无:皮损积分为0分,表示未存在皮肤受损;轻度:皮损积分为1分,表示存在轻度皮肤受损;中度:皮损积分为2分,表示存在中度皮肤受损;重度:皮损积分为3分,表示存在重度皮肤受损。

1.3.2疗效标准。痊愈:脓疱、丘疹、红斑等症状基本消失,未存在增生鼻赘,皮肤受损面积消退幅度在90%以上;显效:脓疱、丘疹、红斑等症状明显改善,未存在增生鼻赘,皮肤受损面积消退幅度为60%~89%;有效:脓疱、丘疹、红斑等症状有所改善,存在增生鼻赘,皮肤受损面积消退幅度为25%~59%;无效:脓疱、丘疹、红斑等症状未有改善或加重,增生鼻赘明显,皮肤受损面积消退幅度不超过25%。

1.4统计学方法:2组之间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上处理,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皮损积分情况:2组治疗前脓疱、丘疹及红斑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脓疱、丘疹及红斑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皮损恢复情况较为良好,见表1。

2.2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疗效较佳,见表2。

2.3不良反应:研究组皮肤干涩2例,脱屑1例,刺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皮肤干涩1例,烧灼感明显2例,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情况比较[(),分]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情况比较[(),分]

组别 例数 脓疱 丘疹 红斑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2 0.82±0.51 0.05±0.01 1.53±0.91 0.16±0.08 2.21±0.83 0.38±0.09对照组 50 0.81±0.52 0.51±0.11 1.52±0.90 1.28±0.45 2.22±0.90 1.70±1.12 t -1.7452 13.2163 1.7460 13.2540 1.7438 13.452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酒渣鼻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大部分医学专家认为是在皮脂溢出情况下,机体内受到多种有害因子的影响,导致皮肤血管舒缩神经功能严重失调,致使毛细血管长时间处于扩张状态,从而引发酒渣鼻。此外,部分医学专家认为毛囊虫与局部反复感染也是引发酒渣鼻的重要原因,而不良饮食、抽烟、酗酒、情志不佳、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可使本病加重[2]。酒渣鼻严重影响患者的皮肤健康,给其容貌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尽早给予科学、有效治疗,以减少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酒渣鼻临床治疗中,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多位医学专家的认可。肖敏等[3]认为,盐酸小檗碱溶液对AP-1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对COX-2与PGE2的表达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可取得理想的抗炎效果,有效改善炎症损伤,因此在酒渣鼻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潘小钢等[4]认为,吡美莫司乳膏是临床医学中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其在特应性皮炎与脂溢性皮炎治疗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应用于酒渣鼻,不仅不会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而且可以影响皮肤胶原,加快其合成速度,使皮肤屏障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修复,缩小皮肤受损面积。张文姝等[5]认为,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进行湿敷治疗,不仅可以使皮损炎症得到显著的改善,达到理想的抑菌效果,减少炎症损伤,减少皮损积分,缓解肿胀、疼痛、瘙痒、红斑等皮肤症状,临床疗效较佳,而且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大,有助于皮肤康复。我院在酒渣鼻治疗中,对52例患者行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湿敷治疗,另对50例患者行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结果显示,前者治疗后皮损积分[脓疱:(0.05±0.01)分;丘疹:(0.16±0.08)分;红斑:(0.38±0.09)分]明显少于后者,前者总有效率(98.08%)高于后者(74.00%),2组皮损积分、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比较少,证实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酒渣鼻。

综上所述,对酒渣鼻患者给予盐酸小檗碱溶液与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湿敷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皮损积分,改善皮损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1]张大雷.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2,12(3):523.

[2]臧馥兰,轩俊丽,任雷生.吡美莫司联合中药冷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04-106.

[3]肖敏,贺琪,徐洪来,等.吡美莫司乳膏联合氧化锌糊治疗面部湿疹56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6(9):63-65.

[4]潘小钢,刘栋.吡美莫司局部应用治疗皮肤病的新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4(3):875-876.

[5]张文姝,何秋波.吡美莫司乳膏联合盐酸小檗碱溶液湿敷治疗酒渣鼻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129-131.

R751

B

1671-8194(2015)17-0081-02

猜你喜欢

莫司小檗乳膏
Taxonomic synopsis of Berberis (Berberidaceae) from the northern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in China,with descriptions of seven new species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我院肝移植术后患者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分析*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西罗莫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外周血Treg/Th17细胞的影响*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对陇南市小檗种类及分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吸水链霉菌FC-904发酵代谢产物29-O-去甲基雷帕霉素的分离和结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