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研究

2015-10-24王瑞红李金博蒋俊霞阜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北衡水053700阜城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北衡水053700

关键词:阜城县心肺心脏

王瑞红,李金博,蒋俊霞(.阜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北 衡水 053700;.阜城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北 衡水 053700)

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研究

王瑞红1,李金博1,蒋俊霞2
(1.阜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北 衡水 053700;2.阜城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北 衡水 053700)

目的 分析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126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案,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心脏骤停;心肺脑复苏护理;护理效果

心脏骤停又称心搏骤停,心脏跳动突然停止,引起排血射血障碍,心音和大动脉搏动消失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危急疾病[1]。因心脏骤停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症状较严重,发生猝死的可能性较大。临床上,最早采取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紧急抢救,心肺复苏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恢复。然而,临床大量的研究发现,心肺复苏并不是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的最终过程。因此,临床将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过程延伸至脑复苏[2-3]。基于此,本研究对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126例,男65例,女61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0.6±4.2)岁。对照组125例,男63例,女62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0.8±4.3)岁。排除脏器功能损伤者、精神病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除给予对症治疗外,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案,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案。首先,清除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使患者保持平躺,并将患者的衣服解开,进行拳击复苏,对于没有效果的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次,开放人工气道,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最后,建立颈外静脉和肘静脉通道,待心肺复苏成功后,给予肾上腺素。

1.2.2 护理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待恢复心跳之后进行早期的脑复苏。首先对患者的脑部给予低温处理,在患者的颈部、腋下等部位给予冰敷,保护耳廓和枕部出现冻伤。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给予氯丙嗪等药物治疗或高压氧疗法。此外,加强护理:(1)静脉用药指导:根据临床症状,指导合理用药,密切观察不良反应。(2)并发症护理:加强对患者心律失常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的心律、心电图检查;对于突发状况及时处理。 加强口腔的护理,防止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1.4 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病症消失,心功能恢复,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正常。有效:临床病症好转,心功能指标基本正常,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好转。无效:临床病症无好转,心电图检查结果没有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经SAS9.0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

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心脏骤停是由急性因素使患者的心脏突然丧失排血能力,可危及患者的生命[4]。心脏骤停在临床上以突然发病、救治时间短为特征,因此,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心脏骤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据统计,我国每年大概有54.4万人会发生心脏猝死[5]。经临床资料统计,心脏骤停患者多因抢救不及时或护理不到位而死亡。目前,临床上对心脏骤停患者常用的复苏方案主要有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自主循环恢复是成功进行心肺复苏的关键标志和抢救的必须过程,但并不是最终目的。心脏骤停患者有可能进入“植物人”状态或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死亡[6]。除了给以急救外,待患者清醒后还要加强临床护理。医护人员应该指导心脏骤停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避免大量的体力劳动和情绪刺激,合理饮食,禁烟禁酒,坚持锻炼。此外,还应配合切实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使致残率和死亡率降低[7]。

本研究分析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发现,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胡秋香,张梅霞,李艳兰.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2:93-94.

[2] 麦少玲.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5,2:448-449.

[3] 黄雪汝,王 瑜.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5-6.

[4] 钟 坚,李少洪,卜会驹.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2):1492.

[5] 肖 丽,龙 浩,杜晓宣.手术室心肺脑复苏培训的改革效果探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99-100.

[6] 邓 挺,余 涛,杨正飞.亚低温资料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152.

[7] 何曾娥.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4:102-105.

本文编辑:徐 陌

R472

B

ISSN.2095-6681.2015.026.186.02

猜你喜欢

阜城县心肺心脏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河北省阜城县2 100农民“线上”轻松找工作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脏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档案馆发起公开征集“老照片”活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My Visit to Beijing
My Dreams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