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鸿趣事

2015-10-24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秦穆公伯乐徐悲鸿

九方皋图

《九方皋图》是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列子》。

春秋时期,有个姓九方名皋的人,很有识马的本领。 一天,秦穆公要求以相马闻名的伯乐,在自己儿孙中找一个继承人。伯乐对穆公说,自己儿孙中没有合适的人,他推荐自己的朋友九方皋,他向穆公说,九方皋虽然是个挑柴卖菜的农夫,但识马的本领不比自己差。秦穆公便叫九方皋去物色一匹千里马。

九方皋跑了许多地方,花了整整三个月,看了无数的马,最后,才找到一匹中意的黑色雌马,带来见穆公。

穆公问他:“你找到的马是什么颜色的啊?” 九方皋答道:“黄色。” 穆公又问:“是雄马还是雌马?” 九方皋答:“雄马。” 穆公让人把马牵来,却是一匹黑色的雌马,不禁大失所望。

穆公对一边的伯乐埋怨道:“九方皋这个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不能辨认,怎么还会懂得马的好坏呢?” 伯乐告诉穆公:九方皋在观察马的时候,是见其精而忘其粗,重其内而忘其外,应该看见的他会看见,而无关大碍的那些细节,他是视而不见的。九方皋观察马所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貌,而是马的内在素质。

秦穆公听了,让人试一下这匹黑色雌马的速度耐力,果然是一匹世间罕见的千里马。

徐悲鸿的这幅《九方皋图》,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九方皋朴实智慧的形象。土红色的山坡上,在马群中间,一位马夫牵着一匹黑色骏马走来。九方皋稍举头,嘴微张,挺直腰板,伸出右手,目光炯炯注视着面前出现的这匹马,他像是被深深打动了,终于找到了一匹好马。

此画作于1931年,是徐悲鸿的早期作品,用的也是他较早的画法。与其他徐悲鸿大量的画马作品相比,此画上的马有一个特殊处,其他徐悲鸿的马都是奔放不羁的野马,从来不戴鞍辔,唯独这幅画中的这匹黑色雌马,却例外地戴上了缰辔。有人问其原因,徐悲鸿答道: “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于此,也可以看出徐悲鸿将此典故作画的用意所在。

三笔画打猎

黄纯尧是徐悲鸿的得意门生。有一次,徐悲鸿出题,让黄纯尧据以作画:“我的题目很简单,画一个扛猎枪的猎人,带一只猎犬进大山去打猎。但有规定,这幅画只能用三笔完成。”黄纯尧思索有顷,回答说:“老师规定太严格了,用三笔是无法完成的……不知老师可否作一下示范?”

徐悲鸿从画案上拿起笔,第一笔画了起伏的曲线,一座大山;第二笔画的是一根既粗又短的直线,表示猎人进山时露出的猎枪枪管;第三笔画的是一段浸墨的粗线,表示猎犬的尾巴。黄纯尧不得不对老师高度的概括力表示钦佩。但他迅即就对老师发动了一次小小的“反击”: “恕学生冒昧,我也想出一道题回敬老师,不知吾师意下如何?”徐悲鸿一声朗笑:“来而不往非礼也,怎么依得我愿不愿意……你就赶快出题嘛!”

黄纯尧的题并不复杂:“三十晚上,猎人在森林里打鬼。”徐悲鸿一怔,随即问道:“几笔完成?” 黄纯尧答说:“请老师见谅,一笔都不给。”徐悲鸿惊疑地反问:“一笔都不给?你画得出来么?说给我听听。怎么画法?”

黄纯尧笑答:“不装墨的砚盘翻过来,涂上一层墨汁,放在白纸上使劲一摁,纸上便留下一片墨迹。这不就是三十晚上打鬼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清吗?”徐悲鸿一阵大笑:“你这小子可真够调皮呀!”

请砍枯枝朽木!

1929年9月,徐悲鸿由蔡元培引荐,就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悲鸿转而聘齐白石为教授。当时的北平画坛,死气沉沉,以摹仿古人为能事,保守势力相当顽固。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大胆创新,变革画法,可惜,却得不到多少响应,北平画坛对他一片冷嘲热讽。

当徐悲鸿乘坐四轮马车来到齐家时,齐白石为其诚心而感动:“我一个星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怎敢到高等学府当教授呢?”

“你岂止能教授我徐悲鸿的学生,也能教我徐悲鸿本人啊!”徐悲鸿说,“齐先生,我徐某正要借重您这把斧子,来砍砍北平画坛上的枯枝朽木!”

猜你喜欢

秦穆公伯乐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爱马说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千里马无须伯乐证明
伯乐之子按图索骥
伯乐传道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