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滴滴革了谁的命

2015-10-22孟言

金融理财 2015年10期
关键词:班车滴滴出租车

孟言

说起打车出行,大城市的居民都会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在上下班高峰期,或是雨雪天气里,任凭你把胳膊挥残,出租车们总是视而不见、飞驶而过。好不容易碰到肯俯首停下来的出租车,拒载往往又是最终的结局。

我的夫人前段时间却忽然着迷于打车了。这位拥有20多年前就办下来的驾照,却几乎从未单独驾车上过路的女士,最近再也不搭我的“顺风车”了。每次需要出门时,她都先在手机里鼓捣一会儿,一辆计程车就会悄悄停在楼下等她了。而更为神奇的是,在最初的那段日子里,有时她打车的费用竟然是零!再到后来,来接她的“出租车”开始不断变换车型,有几次竟有奔驰、奥迪、沃尔沃这样的高大上也充当起“专车”了,令我着实感到震惊了。

在不知不觉间,这个名为“滴滴打车”的叫车软件悄然爬进了越来越多的朋友的手机里。如今在大街上,已很难再看到伸手拦出租车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手机里一幅显示你周边地区的动态地图,当你发出叫车指令后,几十辆出租车就像一只只蠕虫,争抢着你的“订单”,并从四面八方向你“爬”来。

我觉得打车软件应该被列入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为它不仅在一张地图上联通了乘客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供求信息,而且从技术的角度轻而易举地消灭了“拒载”——这个有关部门整治多年都未能根除的毒瘤。在打车与被打这场交易中,手机软件已完全形成了投标与竞标的新模式,你可以不接单,但你已无拒载的机会,甚至你只要犹豫几秒钟,乘客就被别人抢走啦!

这就是一场活生生的信息化革命的典型样本。它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这场革命也冲击了整个出租车行业。在过去那个处于行业垄断、供求失衡的时代,出租车司机是大爷,出租车公司是老爷,而作为消费者的乘客反倒要看服务者的脸色。而现在,这种形态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难怪在一些中小城市,感觉被抢饭碗的“的哥”们要聚众闹事,试图阻止打车软件来革他们的“命”。

实际上,打车软件只不过是移动互联网在出租车行业形成的一种应用而已,就像当年互联网企业颠覆了许许多多传统行业一样,移动互联网也将颠覆各行各业的传统思维和运转模式。从“滴滴打车”迅速蜕变为“滴滴出行”就不难看出,打车软件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出租车行业向公共交通领域渗透。

在北京和深圳,不少上班族已经开始每天乘坐“滴滴大巴”上班了。这种直达班车与公共汽车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公交车是先有线路后有乘客,而滴滴班车则是先有乘客订单、后定行车线路。相信不久的将来,同样处于垄断地位的公交系统,也将和出租车业一样,接受移动互联网的“革命”。

其实,面对一场势不可挡的革命,只有那些保守者和落伍者才会害怕革掉自己的命。而更多的传统行业完全不必仇视那些划时代的新产物,反而应该去热烈地拥抱它,与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新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车滴滴出租车
“滴滴”上的叮咛
乘坐出租车
悍马的“接班车”
自动班车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凭什么
李书福炮轰出租车
滴滴Uber 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