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5-10-22郭娜刘顺

商业经济 2015年8期
关键词:牡丹江

郭娜++刘顺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牡丹江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优质产区。目前,牡丹江绿色食品认证数量逐年提高,绿色食品生产规模扩大,产值增加,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品牌杂乱、市场监管不严、秩序混乱、龙头企业带动不足、中小企业发展薄弱的问题。牡丹江应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创绿色食品知名品牌;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引进资金技术,扶持企业发展。

[关键词] 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一、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概况

(一)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区位优势

牡丹江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牡丹江市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牡丹江中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充足,地域内多条河流流经,东面临海,空气湿润,西面山脉,阻挡沙尘入侵,气候相对宜人。全市总面积40,583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北靠三江平原,西接省会哈尔滨市,南临珲春金三角地带,东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牡丹江市经济发达,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牡丹江市自然资源丰富,包括水利、水产等水资源,动物、植物等生物资源以及各种矿产资源等,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牡丹江市交通便利,不仅国内水路、陆路、航空运输发达,而且是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的通道。陆路运输方面,有滨绥铁路,绥满公路,鹤大公路等多条交通干线,是滨绥铁路与图佳铁路的交汇点,航空运输方面,开通了连接国内外包括东三省、北上广以及俄罗斯海参崴、雅库斯克和哈巴罗夫斯克、韩国仁川等15城市的航线,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同时作为沿海开放的口岸城市,与俄罗斯贸易往来频繁,在对俄开放方面,该市作为距离俄罗斯东港口城市最近的中心城市,大大推动了双边贸易发展。牡丹江市交通便利,有效促进了本市绿色食品销往全国、扩大出口。

(二)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1.牡丹江绿色食品认证数量逐年提高

近几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数量逐渐增加,2008年,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农产品仅92个,经过三年发展,到2011年,通过认证的绿色产品数量上涨60%,达148个,牡丹江市绿色食品认证规模已达到较高水平。2012年,牡丹江市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市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标志的产品上涨至161个,同比增长8.7%,六种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几乎涵盖了农业所有产业。2013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182个,同比增长8.2%,玉米、食用菌等发展成为优势产业。2014年,认证产品达197个,同比增长8.2%[1]。

2.牡丹江绿色食品生产规模扩大,产值增加

随着牡丹江绿色食品认证数的增加,相关企业扩大生产基地面积,促成多个大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年加工量和加工产值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根据黑龙江农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该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分别为380万亩、400万亩、430万亩,年增长5.3%、7.5%,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4年,全市贯彻落实“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发展战略,建设大型生产基地18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9%。在加工产值方面,2013年较2012年同比增长33.3%,2014年较2013年同比增长25%,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年加工产值已突破50亿,加工量突破100万吨。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产值增加,较高的产值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绿色农业产业发展。

3.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

牡丹江市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创造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知名度,有效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同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各方面服务建设,促进牡丹江市绿色食品产业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截止至2012年6月,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已达156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8户,半年内实现销售额37.52亿元,获利1.73亿[2],带动中小企业和分散农户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品牌战略,打造8个著名商标,13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效开拓了国外市场,全省对俄出口的果菜70%来自于牡丹江[3]。

二、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杂乱,缺少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2年,牡丹江绿色食品注册商标近2000件,但是知名商标仅2件,注册商标6件,同一企业多个品牌,同一种产品多个品牌竞争,品牌价值较低。2007年,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排行榜中,牡丹江品牌价值指数3.015,品牌排名53位[4],小众品牌知名度低,影响力不足,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缺少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博野特产网的数据分析发现,牡丹江市十大地理标志绿色食品品牌受关注度仍然很低,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响水大米受关注指数15,仅占五常大米受关注指数的1.5%,仅与五常大米的竞争,其市场占有率就严重不足。商洛、内蒙、龙井等地的黑木耳受关注指数均达到486,而牡丹江市的特色产品东宁黑木耳受关注指数仅为15,海林黑木耳受关注指数为10。东北大豆受关注指数486,穆棱大豆同样作为东北大豆的一种,却鲜有人知,仅10个关注指数。“陆野牌”红尾鱼干受关注指数486,而镜泊湖作为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是国家5A级景区,但是镜泊湖红尾鱼作为当地特产,其受关注指数仅为10,品牌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

(二)市场监管不严,秩序混乱

现阶段,牡丹江市地方监管部门管理力度不够,在各个街区缺少监管机构,生产基地建设不完善,生产过程缺少监督,导致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地方政府对绿色食品市场准入认证不严,导致大量劣质产品通过各种手段进入市场流通,市场上绿色食品良莠不齐,秩序混乱。而打击假冒产品力度不够,对不法商家的惩处力度也不够,在信息公开和违法事件披露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严重阻碍了牡丹江市强化市场建设,加强市场流通管理。

据调查显示,某果品批发市场的果品中,有近20%的产品包装上印有“绿色食品”字样,其中近80%的“绿色食品”系假冒产品[5]。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证标识了解有限,购买时常选购带有“绿色”字样的产品,多次购买假冒产品,从而降低了对全市绿色食品质量的信任。

(三)龙头企业带动不足,中小企业发展薄弱

现阶段,牡丹江市绿色食品大型龙头企业数量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带动中小企业增加经济效益,农民增加收入的作用。据报道,2014年,牡丹江市规模以上加工型绿色食品龙头企业59家,但是该市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不够,从事绿色食品行业,且年产过亿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不足三分之一,国家级龙头企业仅2家,相较于国际国内很多年销售收入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本市的龙头企业发展不成规模,市场占有份额小,带动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共同发展能力有限。

据调查显示,全市105家小企业年生产总值不足17亿元,所有中小企业市场占有率仅四成,收益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风险能力差,面对龙头企业的压力,中小企业毫无竞争优势,发展缓慢。

三、牡丹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创绿色食品知名品牌

鼓励龙头企业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生产优质农产品。扶持龙头企业努力建设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加强农户合作,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纳入企业监管范围内,生产优质初级产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深加工,并提供配套的物流设施,提高销售水平。通过龙头企业一体化建设,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创建绿色食品知名品牌。

政府支持龙头企业申报驰名商标,通过媒体宣传帮助龙头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依法打击违法侵权行为,保护龙头企业品牌价值。依托牡丹江市特有的丰富资源和地理优势,吸引外来龙头企业入驻,形成龙头产业集群。创新融资途径,扩大企业融资担保物范围,加强银行合作,强化资金风险管理,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资金支持。

(二)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监管

由于市场处于动态变化中,需要实时动态监管,在各个街区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不定期深入市场巡查管理,联合公安、工商、技监等部门,严厉打击违法产品,假冒产品及时销毁,违法人员严格惩处,全面提高地方政府监管能力。

对牡丹江市绿色食品产业的监督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强化绿色食品生产监管,密切监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科学生产,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其次要提高企业产品抽检覆盖范围,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第三,加大对假冒产品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非法竞争企业或个人的惩处力度;第四,建立公告通报制度,对拒绝接受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予以通报,帮助消费者识别绿色产品标识,打造本市绿色食品诚信体系。

(三)引进资金技术,扶持企业发展

牡丹江市农户生产经营分散,而企业大多资金不足规模较小,发展薄弱。促进企业发展,需要创新筹资方式,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丰富绿色食品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企业研究生产加工技术难度较大,而且成本高,研发失败的风险大,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增加资金投入,从国外引进,或者委托研发机构,结合企业生产现状,引进合适的加工技术。而中小企业资金较少,先进技术研发引进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引进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转变技术方式,增加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 考 文 献]

[1]李楠.牡丹江市绿色有机食品企业队伍壮大认证产品近200种[EB/OL].新民网,2014

[2]牡丹江市委.牡丹江龙头企业产能扩张畜牧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EB/OL].黑龙江农业信息网,2012

[3]刘加勇.牡丹江市发展绿色食品壮大绿色产业[EB/OL].新华网,2015

[4]郑秀梅.牡丹江城市品牌塑造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区域经济,2012

[5]赵毅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M].辽宁:东北林业大学,2005

[责任编辑:刘玉梅]

猜你喜欢

牡丹江
构筑牡丹江市冰雪产业的文化高地
木材加工行业对牡丹江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鸟儿,让牡丹江唯美生动
牡丹江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牡丹江流域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浅析牡丹江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策略
牡丹江城市品牌传播策略
探究牡丹江、绥芬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