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居住区停车问题研究

2015-10-21吕永慧熊亚玲

房地产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私家车

吕永慧 熊亚玲

【摘要】 居住区是私家车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集中体现并放大的地方。本文阐述了居住区停车问题在哪里,同时探讨了从规划入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城市居住区停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私家车,居住区,停车问题

引言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私人汽车,到2003年汽车保有量达到1200万辆,私人汽车突破千万辆用了近20年。而2011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了1亿辆,突破一亿辆只用了8年,机动车在中国的增长速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而2013年,中国汽车销量2200万辆,世界第一。

进入“私家车时代”无疑是生活富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私家车即便仅在城市普及,其数量也是惊人的,更何况中国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本来又较为落后,私家车的迅速普及必然造成现有各方面设施的严重不配套和环境的急速恶化。居住区首当其冲,是私家车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集中体现并放大的地方。

私家车与居住区的矛盾

私家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车辆的急速增加对居住区来说有许多难以承受的问题。

1) 车辆停放

在1994年之前,规范中没有关于居住区停车的规定,因此大部分小区根本没有设计停车位。即使是1994年之后建设的居住区,有的考虑了停车场,但配比不合理,跟不上私家车的发展速度;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车位利润有限,不少开发商往往不按规划设计实施,少建或缓建车库,都导致严重的停车问题。设计与使用相背离,造成停车空间不足。

2) 道路拥堵

私家车带来的道路问题主要是道路拥堵,拥堵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小区的出入口、主干道及道路的交叉口。从居民的活动时间分布来看,早晚上下班时是人流高峰期,大部分小区为了管理方便,都将机动车的进出控制在一个出入口内,因此,主入口在交通高峰期的拥堵自然无法避免。居住区中的道路具有一个明显不同于城市道路的特点:城市道路在发生交通拥挤时,车辆可以转移到附近的其它道路上,但是在居住区道路中却无法绕行,小区的高峰交通流

量将全部由其内部道路来承担。所以,一旦规划设计与交通量的增长不适应,交通堵塞就会天天发生。

3) 空气污染

汽车所造成的空气及噪音污染程度己成为衡量居住区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准。产生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1)车辆启动、制动时排出的废气废物;2)运行中燃料燃烧所喷出的废气;3)不同燃料废气在空中的化学反应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大量有毒气体,而且,汽车在小区内一般都限速10一5公里/小时,低速行驶和启动时所排放的尾气是正常行驶时排放量的好几倍。

国外居住区停车规划思想发展

国外比我们更早地进入了汽车社会,那么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1) 人车分流思想

美国区域规划协会(RPAA)将英国和德国的田园城市理论和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与日俱增的小汽车拥有量相结合,在新泽西州雷德朋社区进行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尝试。美国现划师斯泰恩设计了1933年开始建设的位于雷得朋新镇大街坊。

雷德朋方案采取完全人车分流系统 (即车行道与步行道完全分离的系统),其根本思想是实施设计步行系统的概念,使行人和汽车不产生平面交叉,合理布置住宅、道路及人行空间。斯泰恩采取的措施包括:以没有大量汽车穿越的超级综合体取代传统的小规模建筑综合体;街道按不同的功能分成四类;车行与步行交通分离,建立独立的步行道网,主要的步行车道和行干道处采取立交;主要居室不面向街道,而面向房前小园和步行小道;建立具有宽阔绿带的超级综合体,并使绿带形成一套发达的渗透到整个集镇的公园体系。这种公用设施的发展支配了整个公共绿地,加强了人车交流,同时也提供了足够的市镇服务设施`。

2) 人车共存思想

1960年代,荷兰出现了被称为温奈尔福((Woonerf,)的人车共存理论。荷兰的Woonerf,改造规划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车混行方式,即在限制车速和流量前提下的人车共存方式,这是交通安宁理论最成功的实践。温奈尔福一条原有街道改建成。“Woonerf”的主旨就是行人优先于机动车,这一思想贯穿在整个设 (Ennllne)率先运用了这一道路系统。①通过植物栽植、铺地变化和设施提供为人们创造一个宜人的步行环境二②车辆必须停放在限定的地点,儿童游戏场地禁止车辆进入;③步行者能方便到达区任何地方,而机动车不能;④采用弯道,路面驼峰、陡坡以及局部缩小路宽来限制车速:⑤街道长度不超过50m,车速限至11一19公里/小时。

新模式的居住区规划

居住小区的交通环境规划的好坏与否关系人们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安宁的居住环境。我们正处于一个汽车数量迅速增长的年代,从动态交通组织方式的发展和演变来看,合理借鉴发展规划组织方式是创造“以人为本”住区环境的前提。

1)人车分流的应用

人车分流是指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在住区内合理组织,分开设置,人流、车流各行其道。人车分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小人流、车流的相互干扰,以达到方便、舒适、安全和优美的住区环境,建立一套贯穿于住宅区的步行系统,保证住宅区内部居民生活环境的安静与安全,保证居民各项生活活动的舒适度。

2)人车共存的应用

人车混行是指住区内设置人行、车行共用的道路系统。

通过前文有关国外居住区停车规划思想发展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居住区的道路设计在经历了无奈的人车混行和消极的人车分行阶段后走上积极应对、人车共存的道路。体系较为完整的荷兰的温奈尔福“生活庭院”式(wonoef)交通体系至今依然值得借鉴发展。所谓“人车共存道路”指“在不威胁行人、自行车的通行及沿街住户生活行动的范围内,允许汽车通行的道路”。它强调人的活动在居住区的优先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住区精神。居住区道路不再仅是车辆移动的通道,而成为居民生活的场所。这种交通组织形式即经济,布置方式很灵活。基于对汽车交通的控制,重视街道文化和交往空间,在组织住区交通方面有着其独到之处。

总结

人車分行、人车混行都不是绝对的概念,应看到两种方式的各自优点,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在规划设计中巧妙运用。

参考文献

RADBURN[EB/OL〕. www.housing.nsw.gov.au/radburn.

刘延枫,肖敦余.低层居住群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利,2001.

朱丽芳人车共存道路一迈向人性化的道路规划设计规划师2002.11

陈林玲.居住区停车空间与绿化空间的结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1,13(2):51一52

猜你喜欢

私家车
陕西黄陵处罚拒让路私家车主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港再发5000跨境私家车通行证
我国私家车需求量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9月起试行私家车6年内免检
近两年私家车数量年均增长1400万辆
我们在变,私家车也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