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普研究进展

2015-10-21高宏斌付敬玲胡俊平

科技与企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标本科普博物馆

高宏斌 付敬玲 胡俊平

【摘要】高校为高等院校的简称。高校科普就是指高等院校的组织、机构和个人利用高校的设施、设备和人员开展的科普活动与行为。通过检索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开展科普研究的文献,发现我国高校科普研究多集中于实践层面,理论研究较为少见。实践研究多是从高校科协工作、高校博物馆(档案馆、标本馆和图书馆)开放、高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和面向高校师生开展科普工作、高校科普创作的重要意义、实施策略(方式)以及机制等内容。高校科普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章较少,主要体现在高校科协建设理论、高校科普内涵、科研科普的关系等内容。综合来看,高校科普研究内容较多,但是深入不够;实践研究多,理论研究少;实践研究多集中于方式方法研究,而机制和途经研究少;从发展的角度看,高校培养科普人才、高校科普志愿者研究、高校科普创作研究和高校科研科普关系研究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高校;科普研究;进展

科普是高校的社会责任,高校开展科普工作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我国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1(以下简称“科普法”)中明确规定高校应当将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高等院校应当组织和支持教师和学生开展科普活动,鼓励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应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举办讲座和提供咨询。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2(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中多处提到高校要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做好培训和教材开发、开放实验室和陈列室等场地设施、培养科技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高校作为我们的教育高地、人才高地、研究高地、知识高地,应当开展科普工作和科普研究工作。高校科普研究工作作为高校科普工作的指导和总结,通常起到指导提高总结提升的作用。

1、文献收集

本研究通过设定关键词检索国内期刊、报纸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得到与高校科普相关的文章达200余篇,包括理论研究文章、时间研究论文、相关事件和人物报道等。经过筛选共有研究论文150余篇。这些文献基本反映了我国高校科普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发现高校科普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设定的关键词有高校科普、大学科普、大学博物馆、大学图书馆、高校、博物馆、高校图书馆、高校标本馆、高校科协、大学生科普、大学科普创作、高校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普人才。

检索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期刊网(CNKI)全站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使用摘要中所述高校科普的定义作为主要判别标准,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献与高校科普研究的相关关系,决定该文献是否属于高校科普研究文献。

2、高校科普主要研究内容及发现

通过对高校科普研究文献的分析整理和分类后,得出高校科普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层面,理论研究较为少见。实践研究多是从高校科协科普工作、高校博物馆(标本馆)开放、高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和面向高校学生开展科普工作等内容的重要意义等内容。高校科普基础理论研究的问章较少,主要体现在高校科协建设理论、高校科普的实施策略以及机制等方面。

2.1高校科协相关研究

高校科协是高校党政领导下的科技群众团体是学校党政领导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助手,是学校党政领导联系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是学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之家3。

高校科协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她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年曲折而艰辛历程。1988年,中国科协下达“关于成立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的批复”,同意筹建“全国高等学校科协技术协会联合会”,之后,又更名为“全国高校科协工作研究会”。靳萍等人将其发展沿革,可概括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以及两个黄金时期”4。根据《教育统计年鉴》,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1908所,已经建立科协组织的高校有274所,占比不足15%。其中,全国112所“211工程”重點大学中,约占33%;全国“985工程”重点大学38所中,已建立高校科协组织的有18所,约占47% 5 6。

高校科协研究主要是高校科协的功能和职能研究较多。高校科协不仅要做好学校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7,同时还要在服务高校科技工作者方面多做工作,在服务高校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高校科协要做好人才评价奖励和技术咨询开发工作8。同时科协也要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9 10。高校科协的建设对新农村建设11、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12、促进高校科研发展 13、促进科技创新14。

高校科协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认识不足、发展不平衡、人员不足、经费无法保证等问题15。

对于高校科协建设,有研究者对高校科协建设要注意领导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自身模式创新16 17、工作职能创新、人才举荐创新18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也有学者提出要适时成立全国高校科协联合组织5和高校科协研究联合会19。针对高校科协现在的发展形势,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何国祥等人设计了高校科协组织治理结构20。科协在坚强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21。

高等院校人才荟萃、设备精良、技术齐全、成果累累,而高校科协以其与学术团体和科技人员密切联系的天然优势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更能发挥学校教学、科研实力雄厚、信息灵通、情报源广的优势,把高等院校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高校中积极支持指导大学生、研究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科技活动,对高校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培养青年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2高校博物馆(标本馆)开放研究

高校博物馆(标本馆)不仅具有培养专业人才、科学研究、藏品丰富等方面的优势,承担着服务高校教育教学、培养各类人才的任务。同时,还具有社会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根据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07年,我国己经建成103座高校博物馆,包括了人文艺术类、地球科学类、生命科学类、工程科技类、医药科学类、综合类,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藏品丰富的高校博物馆体系。高校博物馆在高校专业教学、社会科普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显示了高校博物馆以科普和教育功能为主的特征22。高校博物馆(标本馆)作为高校科普的重要阵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9年,由中国科协组织评选并命名的首批200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有22所高校博物馆(标本馆)在列 23。高校博物馆(标本馆)具备开展科普教育的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实物资源、电子资源等,同时其具备浓厚的教育氛围24。

高校博物馆(标本馆)主要通过面向社会开放来实现其科普教育功能。高校博物馆(标本馆)开放有利于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通过面向公众的开放提高公众科学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5。开放的对象包括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市民、农业科技人员、林业科技人员、进出口贸易工作人员、自然资源管理人员、药物开发人员、保护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国外友好人士、专家学者等。

高校博物馆(标本馆)通过开放实现科普教育功能过程中也需要一些策略。首先,高校博物馆(标本馆)科普知识教育内容要与馆展标本的整合,从教育设施上,不断增加有价值的动植物标本,管理人员要改变单一的通过动植物标本讲解,而用计算机管理动植物标本,使参观者能利用计算机查询每一目、每一科、每一种的动物或植物,并可查到动物或植物标本在标本馆的位置及它们的生境、保护级别及濒危状态等,同时运用声音系统模拟动物的声音,使动物标本更加形象,更加逼真;从教育手段上更新,改变教师的单纯讲为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为青少年的科技活动提供更多的条件,如制作各类动物剥制标本、昆虫标本,特别是蝴蝶标本,让学生自己采集,自己制作26。其次,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如安全制度、来访人员登记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保洁卫生制度、来访人员参观规则。再次,要利用好各种节日,与政府相关部门和相關企业联合开展科普教育活动27。最后,要重视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多种定位转变,包括变专业为通俗、变封闭为开放、变传统为现代28。

2.3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科普服务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的统计结果,我国现有高校2358所29。图书馆作为高校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几乎每所高校都有一个图书馆,甚至有些高校由于分校区等原因,有多个图书馆,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总面积约为3665万平米。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科普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功能之一。

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开展社会化科普服务30。高校图书馆通常通过科技信息检索与咨询、科普讲座和展览31、科普文献的宣传和导读服务32、开辟专门的科普文献收藏室33、开展科技下企业和科技下乡活动34等形式。

高校图书馆在发挥社会化科普服务职能时要注重把科普教育与馆藏建设相结合、使研究与普及相结合、把科普教育与读者队伍建设相结合32;处理好核心用户与社会用户的关系、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处理好同行业的关系35等问题。

2.4高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是指依托教学、科研、生产和服务等机构,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特定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馆、设施或场所36。经统计,在中国科协公布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2014年)认定名单》中有20所高校与科普教育基地,其中有高校教育和实习基地3个,高校博物馆8个,高校活动中心2个,高校标本馆3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高校科普馆有1个。在中国科技部命名的两批“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共有8所高校在列,其中有2所是高校整体为基地,有3所是高校博物馆,有2所是高校标本馆,有1所是高校科普教育中心。

高校拥有各个行业的专家及先进实验设备等资源,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加入到科普宣传活动中来,是高校科普教育基地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回报。高校作为科普教育基地有双重任务。对内使校内广大师生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的科学技术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对外向社会公众宣传科学技术在各领域的成果及对生产技术和经济全面的影响。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37。

高校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可以开放实验室、举行报告会、编制科普教材和深入厂矿企业和社区进行科普教育活动。另外也可以作为科普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建立科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相配合的方式培养科普人才38。

2.5面向高校学生开展科普的研究

科技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科普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关键,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有利于推进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39。

高校学生或称大学生开展科普的方式有传统的将科普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也有提利用社会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科学素质40 41,还有研究者提出要对大学生设立高级科普课程,即综合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42,也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科普主要应该加强科学技术史的宣传和教育43。也有一些研究是涉及对大学生开展关于生活和生存知识技能方面的科普实践研究工作,例如大学生生殖健康科普需求研究44,环保、中医、气象、天文、防灾减灾、心理健康等科普内容在大学的实施方式和策略研究等。

3、高校科普研究特点与展望

通过文献的收集和分析发现,关于科普实践研究的文献较多。这与高校科普研究相对其他科普形式的研究起步较晚、覆盖面有限有关。高校科普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在科普实践研究中,主要是高校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现存问题和方式方法研究较多,对于开展实施科普工作的策略、效果评价和机制研究较少。

高校的高知化集中、硬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丰富等特点与科普作为高校重要社会责任和职能体现需要高校科普研究在高校科普整体现状、高校科研和科普结合、高校科普功能的优化实现、高校科普实施策略、高校科普的效果评价以及高校开展科普工作的机制研究方面有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科学普及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国家与社会对科普正式程度不断加强可以从公众对科技信息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和国家针对科普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中体现出来。如何发挥高校的科协组织作用、高校如何培养科普人才、高校实验室和博物馆的常态化开放、高校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评价与激励机制等相关研究内容不仅是政策制定者据需要了解的内容,也应该成为高校科普研究的重要方向。

高校科普研究应该树立大科普的观念,研究者在认清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后,还必须探索切实可行的科普工作新途径和新方式。高校科普研究要分配好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比例,实践研究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理论研究需要实践支撑,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不断修正理论,真正实现研究与普及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工委编.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1

[2]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8

[3]姚力建,何继善,方思诚.不断强化和完善高校科协的基本职能[J].北京: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4

[4]靳萍.论高校科协的发展与责任[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 p18-21

[5]彭涛,何国祥.高校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制约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9 p117-123

[6]孙诚,吕华.我国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与发展的调查研究.大学,2009.10 p37-41

[7]程晓红,葛万锋.高校科协对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探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1No.5 2007.10 p47-50

[8]张经强.发挥高校科协的作用促进学校整体的提高[J].学会,2007.3 p38-40

[9]潘丽,赵苏.发挥高校科协作用 促进高校科技发展[J].学会,2009.4 p34-36

[10]張承军,孔文.高校科协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Vol.4 No.4 2002.12 p 80-81

[11]杨友文,叶敏.高校科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发挥[J].科技经济市场,2007.12 p19

[12]永川区科协 重庆文理学院科协 高校科协植根地方显活力[J].学会,2011.7 p60-61

[13]王敏,姚力健,江建新.论高校科协对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作用[J].现代大学教育,2003.2 P106-109

[14]许红星,袁彤.论高校科协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Vol.16No.3 2003.6 P104-106

[15]吴丹,曹桂华.高校科协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会,2009.9 p33-36

[16]李逢春.高校科协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及运行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第36期 p17-18

[17]徐秀荣.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科协工作的创新[J].科协论坛,2007.10 p103-104

[18]靳萍.高校科协工作规律与实证研究[J].学会,2007.10 p47-51

[19]湖北省科协.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促进科协事业发展[J].科协论坛,2010.10 p54-55

[20]彭涛,柏坤,何国祥.高校科协组织治理结构理论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6 P107-111

[21]靳萍.立足高校优势 探索科协工作规律[J].学会,2007.7 p37-40

[22]西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研究 李初一 p1

[23]任有福,徐世球.高校博物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及发展思考[M].公众理解科学----2000年中国国际科普论坛 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2000.10

[24]蔺光.浅析高校博物馆的科普功能[J].长三角,2008,05(7) p95-96

[25]阮桂文,罗洁梅,蒙丽等.地方高校动物标本馆建设与开放的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 p94-98

[26]黎红辉,范均山.科普教育与馆展动植物标本资源整合的探讨[J].中学生物学,2006,22(4) p63-64

[27]郑伟,齐永安.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努力奋斗——河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的建设与思考 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348762.aspx

[28]朱玉杰,刘雪松,陈军.新时期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及其发挥[J].教育探索, 2011(8) p95-96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1.9 p2

[30]黄继东.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社会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0月 p25-26

[31]郭腊梅.科普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使命[J].晋图学刊,2005年6月2005年第3期(总第88期) p58-60

[32]徐立纲.图书馆开展科普教育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 p19-20

[33]刘昆雄.图书馆应加强科普文献信息的开发与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3年9月 Vol.21No.3 p83-84

[34]刘振西.在科普宣传中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主阵地作用[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6) p110-112

[35]刘娟.试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J].农业网络信息,2009年第2期 p54-56

[36]林爱兵,刘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科普研究,2008.2 p6-12

[37]刘新福,蒋石梅,战英民,宋敏茹.高校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如何承担科普重任[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第15卷第3期 2000年9月 p44-46

[38]金浩,曲家惠,王曦,李桂春.高校科普基地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第6卷第9期 2011年9月 p188-189

[39]廉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J].科学大众,2009年01期 p101-102

[40]刘克彩.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科技素质[J].社科纵横2005年2月总第20卷第1期 p160-161

[41]廖洪元,邱煌明,胡新华.高校科普的思考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卷第3期2002年9月p48-50

[42]许志峰论.高校大学生的高级科普内容与形式[J].科普研究,2007.10总第10期 p47-51

[43]石新明,谢辉.论大学科普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第6期(总第40期) p10-13

[44]周远忠,张玫玫,尹平等.北京市大学生对生殖健康、避孕教育及服务需求的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2) p74-77

作者简介

高宏斌, 副研究员,中国科普研究所。

猜你喜欢

标本科普博物馆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博物馆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