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加快营配调一体化建设,提高淮安一流配电网水平

2015-10-21张鹏宇

科技与企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数据共享配电网

张鹏宇

【摘要】数据共享与业务融合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的必然要求。随着公司“两个转变”的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的加快建设及管理提升工作的全面开展,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淮安供电公司在共享融合工作中,以企业架构为指导,运用相关集成方案,完成了营配调业务一体化提升,促进了淮安地区配电网建设。

【关键词】数据共享;业务融合;营配调;配电网

前言

2014年江苏淮安供电公司启动了营配调业务提升工程,实现了“业扩管理精细化”、“故障报修全过程管理”、“停电计划与现场作业一体化”、“设备管理精细化”、“配网项目管理标准化”五大业务目标,以及基于融合全网供电逻辑、实时数据、主数据的企业级GIS平台,开展了电网、客户等模型的统一设计,建立贯穿电网变电站至末端客户的全网拓扑模型,建设故障研判、抢修调度、线损分析等高级应用。通过应用集成提高专业能力,促进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配网管理“六化”(技术标准体系化、设计方案模块化、设备选型规范化、施工工艺标准化、工程造价合理化、运维检修精益化)进一步得到提升。

一、明确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目标任务

1、全面贯彻落实国网共享融合方案,结合公司管理特点和自身需要,开展共享融合的总体分析。将共享融合的工作要求融入到年度重点项目中,落实与之相关的业务主线。

2、全面完成以“三集五大”体系为核心的业务主线的数据共享及业务融合需求任务。共享融合需求可划分为人力资源、财务、物资、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等八大业务主线。

3、根据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需求,结合坚强智能电网、“三集五大”两中心建设,完善公共信息模型标准;推进主数据标准化建设,为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奠定基础。

4、结合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推进及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根据顶层设计、同质管理要求,推进业务流程标准化建设。

5、以企业架构为指导,根据共享融合需求,丰富完善集成蓝图。据此制定实施计划,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6、基于一体化平台和公共信息模型,丰富公共数据资源池数据。业务数据资源纳入公共数据资源池数据,逐步实现全模型接入。

7、在营配调提升工程建设中,系统设计要按照配网建设、运行维护到客户服务的管理过程,开展公司层面的营配调业务流程、业务对象的分析梳理、统一设计,从系统设计的角度反推业务的标准化,制定公司层面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业务规范。

二、淮安营配调一体化建设办法

1、营配调业务一体化提升工程比以往的信息化工程涉及专业、部门更多,在推广建设过程中淮安公司实行了“双项目负责人”制(业务部门项目经理、信息部门项目经理协同推进工程建设机制)。

2、坚持企业信息架构的方法论。企业信息架构将整个系统建设按业务到技术的递进关系划分为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四个层面,用顶层设计方法规划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各个层级对应不同的应用对象,避免信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错位。通过架构管控,让业务人员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地专注于“功能需求”(业务流程、功能界面等),让信息人员更加专注于系统的“非功能需求”(部署方式、平台应用、性能等)。

3、注重工程各个子项目的协同推进。提升工程更注重于共享融合,要求各个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流程要能串接、数据源头要唯一、界面体验要一致。

4、做到系统设计和业务优化同步推进。从系统建设实践来看,配网管理模式目前还不尽统一,新设备投运、设备异动等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增加了系统设计和操作的复杂度,影响后期的系统数据变更,易造成基层部门单位实际工作中的相互推诿。

5、必须加强数据治理工作。数据资源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核心资源,数据质量问题会对应用的效果、效率造成重要影响。要以业务流程为驱动,明确业务流程各处理环节的角色及职责,并建立相应考核机制,确保业务人员按职责对数据进行维护,保证数据动态变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6、要将涉及数据变更的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如低压设备数据的异动流程进行程序化,规范各类数据的源头操作,加强源头数据(主数据)的归口管理。

7、将数据分析等高级功能应用固化应用场景,如线损分析、自动判断故障点等应用落到到生产早会、月度例会中,提升运作效率和跨专业的客户协同服务能力。

三、结语

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数据共享、业务融合”以及公司信息化企业建设要求,“营配调业务一体化提升工程”实现了配网基础数据质量及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的提高。通过營配调数据集成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专业管理的融合。

1.建立统一的全网供电(拓扑)逻辑模型。建设覆盖发、输、变、配、用的完整电网拓扑关系,涵盖电网静态设备及动态运行信息,支持配电网单线图、地理图和网络图的“三图联动”的全网供电(拓扑)逻辑模型,确保营配调基础数据的“源头唯一、全局共享”。

2.夯实信息技术支撑平台。进一步完善电网空间信息(GIS)平台、共享融合平台,为统一的全网供电(拓扑)逻辑构建及配电“一张网”下电网资源的可视化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建设移动作业平台,为配网现场作业提供新的信息技术支撑手段。

3.强化高级应用建设。完善故障抢修、业扩供电方案辅助编制、停电(运方)管理、电缆辅助设施管理、线损管理、配电网运营监测工作台等应用,并新建配网规划、配网工程管控、保电管理等高级应用,实现信息系统对配网业务的全覆盖。

4.提升基础数据质量。完成营配设备用户关联关系建立、中低压设备(含表箱)GIS空间信息收集及沿布、EMS/DMS等实时数据接入工作,建立数据常态化保障管理机制,深化基于业务和数据规则的质量控制和校验,杜绝数据盲点,实现集成共享最优,夯实配电“一张网”应用的数据基础。

猜你喜欢

数据共享配电网
可视化技术在配电网故障抢修和管理中的应用
论10kv配电网运行及自动化系统的管理
基于Tabu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
科学大数据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数字化迎新系统宿舍分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理解和实施建议
面向海上平台机械电气设备的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协同办公的会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启发式规则与和声搜索的配电网重构算法
浅析配电网自动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