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三物理高效复习课的研究

2015-10-21缪国忠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考复习立体化知识结构

缪国忠

摘 要:高三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高中前两年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进行了基本的掌握、运用,那么在最后一年的冲刺阶段,对于物理课程进行系统化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分析问题,是学生与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通过对高三物理复习重要性的分析,为提高高三物理总复习的复习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阐述了一些关于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看法。

关键词:高考复习;立体化;知识结构

一、高三物理复习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物理而言,高三一年的复习环节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在前两年的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高中物理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与运用,但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未能搞清楚,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未能做到系统化,因此,高三物理复习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知识梳理,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够熟练地将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高三复习绝不仅仅是对于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的过程,它还是学生自身查漏补缺的关键一课,是学生发现新问题,展开新思路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对高三复习课程加以重视,不能因其是已学知识就掉以轻心。

二、提高高三物理复习质量的策略

1.创设情境,实现立体化复习

无论是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情境创设都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脑中散乱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更快速地形成解题思路,在复习课堂上的情境创设应当围绕高考热点进行例题选择。例如在复习曲线运动有关能量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探险队员翻越山沟的情境,让学生根据图1求出人落坡面时的动能及跳出速度多大时坡面动能最小。

通过此探究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将平抛运动和动能定理的知识点进行了回顾与应用,对于函数最值的计算进行了训练。

2.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

高中物理复习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系统化的复习方式,因此将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概念、规律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机械能这一章节的结构示意图:

无论是功能原理还是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以及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之间都有着种种关联,这些细小的关联用语言的表达很难说的清楚,但运用示意图的方式就可以系统地表现出来,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3.注重知识复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可以运用物理知识加以解释,很多问题也可以运用物理知识加以解决。因此,高考的出题方向也变得越来越生活化,也是通过物理学科对于学生生活能力的一种考查。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应多注重物理知识生活化的讲解方式,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转化成物理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讲解。

如图2为某同学为夜间行车安全设计的自行车“闪烁”装置,图中磁感应强度B=0.10T,θ=π/6,车轮相对于转轴转动速度ω=2πrad/s。而闪烁装置中该同学想要用“1.5V、0.3A”的小灯泡,那么同学们能否运用物理知识对装置进行评价呢?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将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并给出题目的正确解答。

三、高三物理高效复习课堂设置

教师对学生之前两年学习成果的不信任,使得复习课堂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细的复习方式与教师不顾及学生感受只顾着讲课,使得课堂充满了“睡意”的复习现象是高三复习课堂的两大病症。这两大病症的存在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复习课会加大他们对物理知识理解运用的难度,分不清主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于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这种复习课堂会使他们原本开阔的物理思维受到束缚,自主复习的计划被打乱,无法在自身的水平上进行拔高,真实成绩的展现受到阻碍。如何治疗这些课堂病症,使学生恢复健康,实现高效的物理复习课堂的设置呢?下面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复习课程为例进行问题的解决。一般情况,高三复习课程可分为知识回顾、习题训练、典例分析、针对练习、出题训练五个部分。

1.知识回顾

教师先组织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三项定律内容、表达式进行阐述,并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并在学生回答完毕时给出相应的评价,例如,教师可以提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你对力的概念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什么不会相互平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能解答哪两类问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等一系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对于回答较好的同学可给出“答得很好很全面”这样的评语;对于因课堂提问的紧张感造成表达遗漏现象的情况,要对学生漏掉的内容加以补充并给予“可能是太紧张了,运用时记得就好”这样的评价。

将微笑与鼓励带入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课堂充满活力,不再死板;给予学生鼓励是为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可以做到更好。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不用批评性语言,在高三这个特殊时期,学生通常都是绷紧弦似的努力学习,教师不经意的一句批评就有可能使学生的那根弦断开。

2.习题训练

教师要精心选出两个题目用于习题训练,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习题解答,使学生对上一部分知识回顾中的知识点进行熟悉与运用,教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如何下手解決问题。

例如,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内容,可根据马拉车的情景设置多项选择,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学生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出汽车与拖车的相互拉力,应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拖车之所以能加速前进是因为受到了向前的合力的缘故。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高中物理教学犹如一门把教材变厚再变薄的魔术课程,变厚体现在前两年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详细讲解与补充,变薄便体现在高三一年学生能够自主地掌握物理学科的精华,掌握细化知识点中的重点。因此,高三课堂要采用这种学生自主解答习题,教师进行关键指导的方式进行复习,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物理思维得到解放。

3.典例分析

教师运用设置典型真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真题剖析,通过对典型题目的讲解与分析,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提高自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如,风洞实验中,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上图所示。①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滑动摩擦因数。②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间为多少?

在此例题的分析讲解后,学生便会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建立对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其受力情况间的对应关系,为学好牛顿定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4.针对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做到“精讲精练”。物理复习课堂中对于“量”的要求不用太高,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并且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完成典例分析之后,教师应在课堂上抛出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对刚刚复习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巩固。设置如下练习:高空滑索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一个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钢索上运动,在下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形,若不计空气阻力,能否根据图示判断两种情况中的人做什么运动?

在对基础题型进行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对较难题型进行突破,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反复讲解。教师还可以运用编制难题册的方式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生难以解决的难题加以汇总,让学生进行练习与纠正的训练,在复习的过程中对自身掌握的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

5.改题训练

教师可大胆组织学生对高考题进行改编,对压轴大题进行猜想。例如,教师可以对往年的压轴题进行总结,在为学生提供参考的同时结合社会的热点问题对高考题目进行猜想,比如人们高度关注而一直得不到解决的雾霾问题。

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压轴大题都是由一个个基本模型构成的,之所以难是因为思维拐角比较多,只要能够明确考试的重点,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保持物理思维的活跃度,善于运用多种解题思维找到切入点,就可以化难为易。此环节的开展主要是想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长时间实施下来就会发现,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克服面对压轴题的恐惧心理,答题过程变得更加从容,对题目的思考也更加全面了。

对高三物理复习课堂进行精心的策划,运用情境布设、知识结构构建、联系生活等多种教学手法使课堂具有灵动性,让每一堂复习课程都得到学生热情的配合,让学生对已学过的内容仍然充满好奇,不要产生厌倦情绪。精讲精练,不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将基础打牢,总结解题规律,反复突破各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调整考前心态,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踏入高考考场,打一场胜仗。

參考文献:

[1]于正荣,李俊成.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评析与启示[J].物理教师,2013(11).

[2]姚小琴,叶兵.2013年高考江苏物理卷评析及对高三复习的建议[J].物理教学,2013(10).

猜你喜欢

高考复习立体化知识结构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高考复习英语作文讲评策略和模式
2017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之我见
化整为散,条分缕析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