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适用性探析

2015-10-21甘小冬

城市地理 2015年9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探析

摘要:城市土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目前在我国,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革正在进行,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城市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城市土地问题是居于城市化、城市用地、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矛盾之中首要的问题之一。在城市规划中应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将其推向市场,以最大限度实现其使用价值,此外在城市土地利用中还要考虑政治、文化、环保等问题。在社会经济变革的过程中,明显显现出了土地适用性的价值, 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土地适用性问题是其基础性工作。只有对土地适用性进行合理的分析才能保证城市空间构建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适用性;探析

引言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这对空间居住条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土地适用性的问题。土地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要对一些开发商为了自身私利进行的土地开发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有效的控制土地的使用,避免破坏土地使用布局,合理的使用土地能够积极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1.土地适用性概述

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土地的合理使用,不过我国的城市中的土地规划没能和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土,土地利用规划不断和城市规划产生冲突。在城市建设中,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为缓解有限的土地和人类不断增长的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行土地适用性的分析十分必要。

土地是自古已有的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类每天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属性包括资源、资产和资本,其中资源属性阐述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资产或资本属性阐述的是土地的社会属性[2]。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土地的自然适用性分析要充分考虑其自然属性,而对于其社会适用性的分析要在其自然适用性的基础上加之对社会经济环境、行政管理和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的考虑,对自然适用性和社会适用性的合理分析也能为城市规划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根据。自然适用性随着地形、水文、土壤、降雨量、温度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在城市规划中应对规划范围内的总土地资源通过划分进行综合考虑[3]。规划期限内将要被开发的土地的适用性的强度被称为土地的社会适用性,土地的社会适用性主要受如区位价值、边缘效应及交通等因素影响,通过对社会适用性的合理分析将土地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与此同时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2.土地适用性分析的技术流程

总的来说,土地适用性分析主要分八步进行:①评价目标的选定。即要明确进行土地适用性分析评价的目的,这一步是土地适用性分析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目的确定好了才能评价土地的自然和社会适用性,分析评价因子的确定离不开这个过程。②评价因子的选定。评价因子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土地适用性的影响因子有很多,在选取评价因子时,要考虑资料收集时的问题,所以要舍弃对土地适用性具有较小影响的因子,而选定那些具有较大影响且自身稳定性强的因子,为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不要在评价过程中去分析全部因子。③因子权重的选定。考虑到已经选取的因子对土地资源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给不同因子加上不同的权重。④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结果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评价单元的划分,合理详细地划分评价单元对城市规划的将来分区有重要帮助。⑤评价模型的选定。评价模型有多种形式,常选用的模型是灰色评判模型和模糊评判模型两种,以缩小不同级别的评分差距。⑥分项因子的评价。根据分项因子的评价标准,通常将其划分3-5个不同级别[4]。⑦单项评价综合。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评价模型更细致的分析分项因子。⑧评价分区的划定。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规划范围内用地进行分区划定,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适用性。

3.城市规划中土地适用性分析的实践应用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的土地适用性分析要基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考虑,为此,其实践应用也从这两个层面阐述。

3.1自然适用性实践应用

以具有山海风光特点的旅游基地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没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建设采取简单粗放的扩张形式,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城市边缘区域是城市生态的重要保障,该地区混合了人工和自然两种生态系统,是城乡建设的敏感地带。该地区深入研究了本地的土地自然适用性,研究选取了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状况等为影响因子,利用网格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生态单元进行分别评估,将地区的敏感程度划分为最敏感、敏感、弱敏感区域以及不敏四类,将范围内土地划分为己建区、适建区以及限建区和禁建区这四种类型四个区域,通过这些结果能很好的指导城市规划布局。

3.2社会适用性实践应用

以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商贸新城为进行社会适用性分析,该地具有开发潜力的直接影响因子,该地的土地类型的衡量依据是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主要选取的评价指标是就业密度、人口密度和商业发展目标,根据前文讲述的评价步骤进行评价。先进行各因子单项评价,然后对结果进行综合,该地的城市规划的土地适用性划分为很适宜、适宜和不适宜三个级别。根据评价结果来确定某一建设的可行性,进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中,只有在对土地适用性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该地的相关构建能否顺利进行,这对城市建设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參考文献:

[1]郭玉姝.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发展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3:190.

[2]运迎霞.城市规划中的土地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1.

[3]张国俊,汤黎明.开发权转移及容积率奖励在我国的适用性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14):80-82

[4]陈小虎,刘怡.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原则及适用性探讨[J].四川建材,2012,05:69-70

作者简介:甘小冬(1992-),男,四川广安人,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数学物理反问题探析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