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郎咸平父子的『战争与和平』

2015-10-21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32期
关键词:郎咸平妻子儿子

文/飘逸

郎咸平父子的『战争与和平』

文/飘逸

郎世玮与父亲郎咸平(左)

截至2015年4月,34岁的金融才子郎世玮出版的《寻找遗失的美好》一书已销售数十万册,他将稿酬全部捐赠给了慈善事业。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的儿子,年少时,曾因父母离异、觉得被父亲抛弃,而对父亲充满了怨恨。直到多年后与父亲重逢,他才明白,自己的怨恨和叛逆,其实都是想呼唤父爱回归。可父亲的关注和爱,从没远离……

父爱缺位,是儿子内心深处的伤痛

1981年出生的郎世玮,是郎咸平的长子。郎世玮13岁时,郎咸平从美国回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不久便与妻子离婚,郎世玮跟弟弟留在了美国。

年少的郎世玮认为父亲不要他了,于是深受打击,甚至对自己的人生都产生了怀疑。从此,他和一群称兄道弟的“哥们儿”满街游荡、打架斗殴,还在身上纹了一条龙。1995年,14岁的郎世玮因在学校将同学打伤,被校方给予很严重的处分,郎世玮更加看不到未来。

郎咸平得知后,给儿子打电话:“郎世玮,你要永远记住,世界上最可悲的男人是没出息!你要不好好读书,下场只能用可悲来形容。”没有指责也没有安慰,只是一个男人与另一个男人的对话,渴望父爱的郎世玮没等父亲说完,就一气之下挂了电话。

虽然如此,父亲的话却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郎世玮在家里待了一阵后,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卡森隆军事中学,毕业后,考入了伦斯勒理工学院,边服兵役边读书。2001年,郎世玮退伍了,同时也拿到了大学文凭,进入美国高盛公司,成了高盛投资银行的一名系统分析员。

此时,郎咸平已回到内地,执教北京大学EMBA。想到儿子的那些玩伴,绝大多数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还有不少人进了监狱,他决定让儿子回国,他怕年仅20岁的儿子重返社会后,再次迷失。

2001年秋天,接到父亲的电话后,郎世玮有些迷茫又有些期盼,加上母亲的劝说,他用一个月时间快速处理完手头所有的事,回国了。

在深圳机场下飞机的那一刻,郎世玮感慨不已。13岁起,父亲就丢下了他,如今,他已经成人,完全可以在美国很好地生活,可是却又回国了。难道就因为很小就把他丢弃的父亲如今在中国吗?

因为心里有怨恨,郎世玮不愿跟父亲在一起,在北京和父亲见一面后,又转飞深圳,进入一家证券公司。一年后,公司出现严重财务问题,他找朋友借了1万元钱,来到上海,四处求职,最后在宝钢华宝信托找到一份研究员的工作。正是在这儿,郎世玮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妻子也是华宝信托的工作人员,是位美丽的上海姑娘,父亲是工厂工人,母亲是公安局工作人员。

得知儿子在追求一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姑娘,郎咸平坚决反对,他不希望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过早地进入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郎世玮却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生的伴侣,我行我素,与妻子认识短短几个月,就领证闪婚了。

那时,郎世玮是个月光族,有段日子,他因为换工作,薪水续接不上,一次交了房贷后,只剩下120元钱,而这120元钱要支撑他一个月的生活。沮丧之际,妻子不声不响地塞了一笔钱给他。后来他才知道,是岳父观察出他已穷得冒泡了,给了女儿一笔钱,让他周转渡过难关。这让郎世玮感动不已。

有了爱情的滋润,郎世玮才华渐露,先后担任上海复星国际集团总经理助理、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2007年,郎世玮创办了“珺翰国际贸易公司”,在随后的几年里建立了中国第一只私募对冲基金“郎基金”,出任上海高汉新豪资产管理(有限合伙)公司总经理、上海哲珲金融首席执行官,成为上海滩知名的年轻企业家。

然而,事业的成功,并没有治愈心灵的创伤,郎世玮对父亲郎咸平依然很疏离……

一天,父子俩不欢而散之后,妻子看着呆愣不语的郎世玮,劝慰道:“其实,你心里明白,爸爸是关心你的。”郎世玮难过地看着妻子,长长叹了口气,内心深处,他其实很在乎父亲。

前嫌渐释,冷漠的父亲原来也温情

郎家祖籍山东潍坊,郎咸平的父亲是国民党部队的高官。那时,郎家住在台北的一处眷村,郎咸平在台中读大学,每个周末都要从台中坐公交车回台北的家,周日再返回台中。

郎世玮的母亲是公交车上漂亮的售票员,出生在台北乡下。郎咸平每次都能“碰巧”坐上这班公交车,坐的次数多了,两个年轻人产生了爱情。郎咸平大学一毕业,两人就结婚了,很快便有了郎世玮。

郎世玮3岁时,郎咸平考上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一家人来到了美国。刚到美国时,郎咸平是个穷学生,没有能力养家,为了补贴家用,郎世玮的母亲给人当过保姆,做过保洁员,还做过唐人街的缝纫黑工,一家人吃了不少苦头。

有一次,郎咸平要到别的城市出差,妻子想在丈夫临走前改善一下伙食,一家人去餐馆吃了一顿火锅。郎咸平走后,郎世玮的母亲舍不得倒掉火锅底汤,结果,再用这汤做菜时,母子俩都食物中毒进了医院。

郎世玮读小学二年级时,郎咸平博士毕业,到纽约大学做了副教授,一家人搬到纽约,生活终于好转。

1994年,郎咸平应聘到香港中文大学,他希望一家人回到香港,可那时郎世玮的母亲刚好考进纽约市联邦邮政局。这份工作对于在美国苦了许多年、做过许多下等职业的母亲来说非常难得,因此,她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不愿随郎咸平去香港。

就这样,夫妻两地分居,再加上家庭背景的差异导致生活理念不同,在不断争吵中积累了太多负面的情绪,感情渐行渐远,最终两人离婚了……

郎咸平把这段经历在某一天讲给了儿子听,朗世玮听完后,若有所思。

2007年9月,郎世玮的儿子出生。自己有了孩子,他开始重新审视父亲,想到父亲大学一毕业就结婚有了孩子,想到那个年轻人带着妻儿在异国艰难求学求生,他突然感到很心疼,对父亲的怨恨化成了怜爱。

日子如水般流过,2009年,再次离异后的郎咸平试探着跟儿子提出,想成个家。郎世玮不置可否,沉吟半晌,反问父亲:“爸,你都离过两次婚了。你为什么不能一次婚姻走到底?”郎咸平一愣,一句话也没说,显然,他已被儿子的话深深触动了。此后,郎咸平没有再提重新成家一事,多年来一直单身。父亲的妥协,让郎世玮很感动,原来,父亲是在乎他的。

想到满身的文身,以致后来在公众场合从不敢脱下衣服,甚至连白衬衫都不敢穿;想到数次对父亲大发脾气,而父亲却始终隐忍不语,郎世玮暗暗羞愧,直到这时,他才明白,许多年来,他对父亲的怨恨,他的叛逆,其实都是想引起父亲的注意、呼唤父爱回归,可父亲的关注和爱,从没远离。

郎世玮与妻子、孩子们在一起

父子约定,寻找曾经失去的美好

跟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父亲不同,经历过父母离异的伤痛,郎世玮非常顾家,从不把工作带回家,从不愿为了事业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每到周末,他会放下所有工作,甚至关掉手机,专心陪伴妻子、儿子和女儿。在郎世玮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带他出去玩过,他不愿自己的孩子也有这种遗憾,所以总是带着孩子外出旅游,享受当一个奶爸的快乐。

郎世玮对家庭尽职尽责,郎世玮的妻子沉浸在幸福中,从没有烟火女人的怨天尤人、满腹牢骚,为人做事宛如大家闺秀,从容大气,顾大局识大体。郎家在上海亲戚多,娘家的亲朋好友也都在上海,她事事总能做得很有分寸,深受大家称赞。

看着儿子一家生活幸福,郎咸平感慨万千,他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妙。渐渐地,他乐此不疲地融入这个家庭中,成了其中的一员。郎咸平的主要物业及生活都在上海,早已认可了儿媳,他把自己在上海的所有事宜都交给她打理,儿媳俨然成了郎咸平的管家。而郎咸平的财产则交由郎世玮打理,进行投资。也就是说,郎咸平挣钱的事由儿子打理,花钱的事则由儿媳妇打理。

转眼几年过去了,郎咸平对这个儿媳妇越来越满意。在一次家庭聚会中,郎咸平一时高兴,喝得多了一点,借着酒劲,跟郎世玮的岳父吐露真言:“亲家,其实我当时是很反对他俩结婚的,你知道为什么吗?门不当户不对,99.9%的婚姻可能都是悲剧。看看我的婚姻,你们就知道了。可世玮和他媳妇用事实证明我错了,他们就是那0.1%。”

郎世玮看着父亲,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怜惜,父亲婚姻坎坷,才会对正常的家庭生活如此羡慕。

仿佛为了弥补曾经失落的爱的表达,一向节俭的郎咸平很舍得给儿子一家买礼物,郎世玮妻子有一大堆名牌包,都是郎咸平送的。孙子孙女那些好玩新奇的玩意儿,也是郎咸平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在郎世玮眼里一向不喜欢孩子的父亲,竟兴致盎然地给孙子孙女当马骑,玩得不亦乐乎。

2012年6月,郎世玮的儿子从幼儿园毕业,郎世玮参加了儿子的幼儿园毕业典礼。那天,看着儿子和小伙伴们又蹦又跳地在台上表演,郎世玮突然伤感起来,从小到大,自己的父亲从来没有参加过他的任何毕业典礼,也从来没有感受过他今天的这种快乐。

典礼结束后,郎世玮将用手机拍的照片发给父亲,随后给父亲打电话:“爸,我准备读博士,希望我博士毕业时,你能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电话的另一端,郎咸平沉默半晌,说道:“我一定去,到时,我们一起穿着博士袍合影,一起把我们遗失的美好,都找回来。”

2014年,郎世玮考取了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攻读法学博士。

2014年10月,郎世玮把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困惑,记录成书——《寻找遗失的美好》,以风趣的笔触,展现积极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关注现代青年人的心灵成长。这本写给80后、90后的修心启蒙书,充满了郎世玮对人生的深邃思考,读着这本书,许多人心中的迷惑将会化解,心灵会得到净化,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如今,治愈了心灵的创伤,郎世玮已经完全理解了父母婚姻的失败、父亲对自己的爱,那个大学一毕业就结婚有了孩子的年轻人,其实深爱孩子,只是没有来得及进入父亲的角色而已。如今,他要和父亲一起,把那些曾经遗失的美好一一寻回。

猜你喜欢

郎咸平妻子儿子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打儿子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郎咸平 大湾区核心吸引力是留住高素质人才
马光远VS郎咸平——“论剑”广州之巅 解读大湾区红利
郎咸平早年是差生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郎咸平说:改革如何再出发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