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5-10-20郑志湖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自主发展学习力生态课堂

【摘 要】教学要打开学生求知成长的内部动力系统,提升心理智力系统,完善自我管理系统,构建方法技巧系统。在学生学科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构建生态课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学习力;课程体系;生态课堂;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4-0011-03

【作者简介】郑志湖,浙江省天台中学(浙江天台,317200)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

学习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等。提升学生学习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学习力提升应建立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学科学习力提升的基础上。

一、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

1.打开求知成长的“内部动力系统”,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内部动力系统打不开,学生就缺乏动力,学习的这辆车速度就上不来,跑不远,就很难获得较快发展。通过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学生的理想志向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纠偏、自主发展,增强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进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

2.提升心理智力系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只要有一项缺失都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快速发展。学科教学中学生要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的精确性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即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和抗干扰能力;训练记忆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完善自我管理系统,提高自我控制力。

确保自己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学习计划的实施。这就需要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没有一个完善的自我管理系统,遇到困难主动退缩、畏首畏尾、意志薄弱,就无法确保目标计划的执行。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业规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反思能力、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4.建构方法技巧系统。

方法是打开问题之门的万能钥匙,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发展,就是效率和效益。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培养自学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应试水平。

二、提升学科学习力的途径

1.构建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力。

课程体系特色示意图

选修课程体系应具有以下功能:

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欲望。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拓展类课程多元化,尊重学生差异;职业技能类课程专业化,形成职业倾向;兴趣特长类课程个性化,提升自主选择性;社会实践类课程丰富化,提升人格素养;研究型课程项目化,从而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快速发展。

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阶梯。选修课程设计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选修课程体系与社会多元化需求结合,及时吸纳科技、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分层次、全方位、多渠道来构建拓展类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学生发展搭建阶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创设研究型课程,培养研究型学生、造就研究型教师为抓手,建设创新实验室和学科专用教室,提高选修课质量,利用社会资源,开设选修课。如我校与企业联合开发17门项目研究课程,企业提供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该领域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与国际接轨的一流人才和企业文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殊的教学过程和直观丰富的物化成果,促进学生专业兴趣和职业倾向的形成,成为学生创新的动力,让学生进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

2.构建生态课堂,提升学习力。

首先要构建学科学习力要素及结构,形成提升学科学习力的课堂改革思路和学科学习力指导纲要。如物理学科构建了10个一级要素、36个二级要素……

教育要回到“原点”,构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起点不单是知识,最终目标瞄准的也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习力的提升。

构建“生态课堂”的真正意义在于建立自然的学习环境,以生为本,让学生体验人类智慧的发展过程,学生学习力得以生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优化问题设计策略,提升学习力。从知识的形成来看,学生的学习力是在洞察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内化和创新力。从动态上看,创生的知识,是由“问题+方法+结论”构成的,其中,问题是知识产生的源泉,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习力。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重要手段;探究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乐于探究,归根到底是好奇心的高层次表现,是探究学习的精神动力。让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品格。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过程要到达知识、方法、技巧的内化,构建知识和方法体系。教学设计要指向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水平、学习需求、学习能力、认知体验、学习过程。如在复习课中开展自主探究,从一个小专题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到模块复习和高三复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方法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课题,自主确定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讲究证据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毅力。教育最为本源发展的动力是情感驱动,兴趣是打开探究大门的金钥匙。兴趣不仅为探究提供强大的动力,而且是激活学生探究欲望的基础,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主动持久地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在学生探究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3.变革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力。

自学能力能使学生终身受用,它是一切其他能力获得和发展的源泉,更是创新型人才所要具备的首要能力。因此,应建构适应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激活探究欲望,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

(1)构建自主探究模式,引导自主探究方向。探究式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为探究目标确定、探究方案设计、合作背景下的自主探究、自主反思和总结。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探究式学习(个体自主建构过程)框架示意图。

(2)自主探究目标的确定。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把课前的自学质疑环节作为课堂学习的一个前移关口;把教材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对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适切性和新异性。

(3)自主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发现”是建立在学生自学质疑、讨论交流基础上的课堂动态生成。要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探究活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乃至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反思。

(4)合作背景下的自主探究。通过探究共同体各成员间的合作,自主地建构多样性、个性化的知识。构建有利于开展合作竞争的学习小组是关键。课堂活动是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环节。以课前导学案的预习内容为课堂教学的切入口,组织学生把课前自学中形成的学习认识、理解体会、问题质疑带到课堂上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探讨交流,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和质疑异同点。在全班范围内对小组汇报的质疑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交流、辨析求通,最终形成新的认识。

(5)自主反思和总结。在探究学习中,自主反思必须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它是渗透性的,弥漫于探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积极的、严格的和分析性的探究过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独立地探究,自行地发现,自由地创造,大胆地表达。教师在探究活动开展之前创造特殊的学习环境,提供建构材料,让学生自主形成问题。当学生面临问题情景时,教师需把学生引入到共同体中进行共同协商和建构。在探究设计、探究实施和探究反思中,教师是探究共同体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

4.改革评价方法,提升学习力。

将“以学论教”作为一切评价的出发点,让学生体验成功,激活学生发展的内驱力,增强自信心。使评价成为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不断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自我设计个性化发展方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系统各因素与学生发展的相关性,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师生一致性检验,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性。不同层次的教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有不同评价指标和权重,凸显教学质量评价的针对性。

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中引入“问题反应时间”,建立时间常模。我校开发了“学生—问题—反应时间”信息图表评价软件,使师生能准确地获取学生群体和个体发展信息。

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让每一个学生站在同一评价起点上,构建能级法和学科“增量”法的学业水平发展性评价,形成个性化评价方法,使师生准确获取阶段性学生群体和个体发展“增量”信息。

构建由“设计、开发、评价、反馈”四环节组成的“以学论教”作业评价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核心价值理念。以“提升学习力”为目的,强化对作业功能、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和作业设计的评价。作业目标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强化策略和方法的领悟、情感的体验;作业选材联系现代科技、社会、生产和生活,重视过程与效益,充分体现作业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呈现形式多样化。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依据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作业完成率,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分层设计、布置和反馈。

构建普通高中“三位一体”评价体系,使评价目标和教学目标一致,形成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整合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评价,全面获得教与学的有效信息,为改进教与学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形成了“教学→评价→分析→改进”良性循环机制,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参考文献】

[1]陈峰.学生实用学习法与超级学习力培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自主发展学习力生态课堂
创设教学空间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基于儿童本位的学习方式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