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市场换技术”是如何提出的(1978—1988)

2015-10-20夏梁

文化纵横 2015年5期
关键词:经济史方针外商

夏梁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4期

中国经济在改革年代的“增长奇迹”与外资/港资的支持密不可分,但自2012年以来,中国境内的外资/港资纷纷撤离,引发各方瞩目,2015年9月,伴随“李嘉诚撤资”事件的持续发酵,这一话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经济史研究》在近期刊发文章,勾勒出了1978-1988年中国外资政策的演进轨迹,进而阐明中共与外商之间的动态博弈如何塑造了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方针,这对剖析今日中国频繁出现的外资撤离亦不无启示。文章指出:“文革”结束之初,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严重的储蓄/外资“双缺口”的约束条件,故而中共确立了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经济战略,但这一时期严格的市场保护政策却让外商在投资过程中顾虑重重。1982年,中共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方针,旨在加速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此后,中共一方面摆脱了市场开放影响外汇收支平衡和保护民族工业的思想包袱,另一方面对“以市场换技术”的定位越来越具体,不断地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外资随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外商根据中方提供的优惠政策选择是否进入中国投资;中方根据外商投资质量与是否转让先进技术来决定让出市场的尺度,“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则构成中共与外商动态博弈的最终结果和利益基础。反观当前中国频繁出现的外资撤离,中共亟需制定一个具备与“以市场换技术”同等效力的外资方针,方能重启中国的经济增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史方针外商
读马德斌《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一种跨国比较视野》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制造认知冲突,优化经济史教学——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为例
补足中国经济史教材短板,有效备考全国卷——以人民版必修Ⅱ为例
谁是冒牌外商
2013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的若干创见
China uses US$420 bn of FDI in 5 years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与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关于抗日战争的一般方针和具体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