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孩子说话,让孩子说话,说孩子话
——记《中国少年报》

2015-10-20吴峥岚

传媒 2015年13期
关键词:包钢沙土沙尘暴

文/吴峥岚

为孩子说话,让孩子说话,说孩子话
——记《中国少年报》

文/吴峥岚

孩子们在诉说,我们在倾听!在诉说和倾听的互动中,我们践行着“为孩子说话,让孩子说话,说孩子话”的办报方针,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而一代又一代孩子,一如既往地信任着我们,并赋予《中国少年报》永远年轻的能量!

《中国少年报》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可为优秀报纸,并被推荐给全国的小朋友,作为媒体人,感到非常高兴,也倍受鼓舞。笔者能够在《中国少年报》工作,能够从事这样一份职业,是人生的幸事。今天,职业选择多元化,但仍然有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坚守在为孩子办报的岗位上,无怨无悔。为什么?《中国少年报》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报纸?从创刊到现在,如果按照人的年龄来计算,她已近65岁高龄了,但在孩子们心目中,《中国少年报》就好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知心朋友,为什么?在这里,笔者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也许你心里就有答案了。

5年前的一个早晨,像往常一样,我们查阅邮件、阅读来稿来信,开启一天的日常工作。阅读小读者的来信,是我们最享受的事情。因为孩子们会在来信中告诉你很多好玩的事情,让我们这些已经远离童年的人,每天都能够回到童年,重温简单和纯粹。比如孩子会告诉你,因为文章登在了《中国少年报》上,自己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同桌为了争看漫画版,把报纸都撕破了;当然,最多的来信,是写给《中国少年报》的专栏人物知心姐姐的。我们都知道,孩子是最看重也最愿意保守秘密的人群,但是,他们会把自己心底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告诉知心姐姐。这些秘密,除了知心姐姐,很多孩子从未对第二个人说过。比如:“我的爸爸非常爱喝酒,差不多每天晚上下班都要跟同事喝酒,最早回家要21∶00,晚的话就要23∶00,我希望爸爸不要喝那么多酒……”“父母总是动不动就打我,很多次我被踢得流血,我十分伤心,觉得自己并没有犯什么错,可他们总是说我活该,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不喜欢弹钢琴,可妈妈不同意,甚至还不理我。我该怎么办?”“我们班有个同学,学习很好,但是对人很冷漠,不管同学们朝他借什么东西,他都不肯借,而且,什么事情都得按照他说的去做。请问怎么才能改变他呢?”可能在成年人看来,这些烦恼都是些无足轻重的琐碎的小事,但是对孩子来说,解决烦恼至关重要。很多孩子解决烦恼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穿越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向着远方的一份报纸、他们信赖的知心姐姐发出求助信号。我们深知这种信任的份量!所以,回应这些信号,解答孩子们的困惑,帮助他们解除烦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中国少年报》编辑、记者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我们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来源所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到笔者要讲的故事。也是一封来信,来自包头一所小学。信是这么写的:“知心姐姐,如果您来到我们学校,不巧又正赶上刮风,您一定会看到一场‘沙尘暴’。这是因为我们的操场是沙土操场,上面铺了一层厚厚的白灰和黑炭屑。只要一刮风,操场就灰尘满天飞,沙土满地跑,就像‘沙尘暴’一样。我们一去操场,个个都变成‘灰太狼’。上体育课跑步,沙尘呛得我们不停地咳嗽;我们最怕跳绳了,粗粗的麻绳在地上一抽,操场上的沙土就被扬起来,很多同学的眼睛都发炎了;家长也抱怨,因为每天都要给我们换衣服……所以,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没有沙土的操场!”

生活在北京,我们很少有机会见识什么是沙土操场。我们派出记者到学校去调查采访,亲眼看见沙土操场的“沙尘暴”,记者被震撼了。写信的孩子告诉记者,他们在报纸上看到别的小朋友把烦恼告诉知心姐姐,也把自己最烦心的事写信告诉了知心姐姐。调查结束后,《中国少年报》以“操场何时不飞沙?”为题,刊登了包钢七小孩子们的来信,同时刊登了记者的调查报道。随后,我们以编辑部的名义,给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包头市教育局、包头昆区教育局分别写了一封信,呼吁教育部门想办法解决孩子们反映的问题。信件寄出后,我们想,如果没有回复,我们就发动募捐,为包钢七小的孩子捐建一个塑胶操场。当然,我们收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的回复,承诺解决问题。更令我们欣喜的是,包钢七小操场问题的解决,推进了包头市昆区中小学的沙土操场改造。2012年,包头市昆区中小学所有的沙土操场都建成了塑胶操场。

当然,最开心的是包钢七小的孩子们,他们说:“看着操场一天天在变化,同学们兴奋地议论着,盼望着。每天,大家远远地观望着正在施工的操场,没有人进去搞‘破坏’。10月8日,我们的新操场终于竣工啦!绿绿的‘草地’、红红的跑道、白白的跑道线,跟电视上刘翔比赛用的场地一模一样。同学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冲到操场上打滚。这一刻,我们喜悦的心情,真的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看着包钢七小新操场的照片,读着孩子们再次写来的信,我们有一种深深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其实我们应该感谢写信给我们的孩子,没有他们的来信,我们不可能做成这样的事。或许,这就是我们坚守在这个岗位的原因所在。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有机会来到《中国少年报》,你会发现,在编辑部电脑中穿梭忙碌的信息流中,每天都在发生着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诉说和倾听。孩子们在诉说,我们在倾听!在诉说和倾听的互动中,我们践行着“为孩子说话,让孩子说话,说孩子话”的办报方针,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而一代又一代孩子,一如既往地信任着我们,并赋予《中国少年报》永远年轻的能量!

作者系《中国少年报》主编

猜你喜欢

包钢沙土沙尘暴
沙尘暴让火星车差点丧命?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可怕的沙尘暴
人生路
钢筋混凝土柱外包钢加固的抗震性能研究
包钢万腾钢铁公司大方坯连铸机热试成功
差别最大的字母
山东90后小伙卖黄河沙土
沙土裤里的生命密码
包钢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