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

2015-10-20陶炳芳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7期
关键词:灰土陷性交底

陶炳芳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提高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

陶炳芳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路基为道路的基础,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因此提高路基施工质量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的调查、详细分析出现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相应对策以提高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

路基;施工质量;平整度

0 引言

西安市312国道(纺织工业园区段)市政工程是我分公司承建的一项大型市政工程,该工程南接蓝田县,北通田洪正街,全长5747.298 m,道路红线宽度为40 m,行车速度50 km/h,为城市主干路Ⅰ级。根据地勘报告,拟建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路基湿陷等级为三级(严重),因此该标段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路床以下0.6 m内采用石灰土(含灰量8%;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6 MPa)分层处理,以消除路基湿陷性,最下层就地与石灰进行翻拌。 湿陷性黄土特征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由于大量节理和裂隙的存在,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1]。主要病害有路基路面发生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发生崩塌、剥落,道路内部易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

本工程于2011年3月开工,8~11月份西安处于多雨季节,和往年相比雨水偏多,路基施工大多处在那个时段,所以给正常的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由于以前完工的属于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战备路工程,通车几年后出现了许多病害,加之312国道改造工程工期短,时间紧,交通不能中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1 现状调查

根据西安市312国道工程中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工艺,选择了K2+100~K2+200作为试验段,对试验段路基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有效监控,并做好相关的原始记录。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效果检查以此提高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对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及已竣工西安市战备路道路排水工程(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质量进行了缺陷调查,具体情况见表1[2]。

表1 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质量缺陷调查表

在表1中,实检点数合计为120,其中不合格点数合计为24,以《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的要求做计算,平均合格率为80%。

通过上面的表格数据分析绘排列图,见图1。

从排列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路基压实度差是影响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质量的主要问题。

2 原因分析

我们小组针对以上实测项目缺陷调查图得出的主要问题于2011年6月28日前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广泛收集现场工人、班组长、质检员、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集思广益,相互讨论,相互补充,通过因果分析图确定要因,见图2。

对图2中的原因一一进行确认,认为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灰土含水量控制不严,未能准确计算灰土含灰量,松铺土厚度过大四项因素确定为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小组针对上述4项主要原因进行专项研究,制定了以下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图1 排列图

图2 因果分析图

3 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施工工序须交底

相关人员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不及时,不彻底,现场操作人员无法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施工,为此于2011年9月15日在西安市312国道市政工程项目 部召开了施工人员及作业班组人员的交底会,就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操作工艺进行交底并传达给每一个人,将交底内容形成书面文件。

效果检查:2011年9月20日检查组在西安市312国道市政工程施工现场,针对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工艺进行检查,发现现场的施工人员都能够按照《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交底》内容要求进行施工。

3.2 灰土含水量控制不严

由于路基施工时间大多处于雨季,加之工期紧,粘土的含水量较大,为了节约资金,利用现有场地粘土,这就给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在施工前将土和白灰试样送到有资质的试验室,按照设计灰剂量8%进行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为16.8%。按照施工灰土厚度20 cm先铺设一试验段,对其含水量进行测定,根据《城镇道路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灰土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达到最佳压实度[2]。我们在施工时将灰土含水量控制在14.8%~18.8%范围内,确保路基压实度在96%以上。在铺设粘土时,对于现场粘土含水量小于要求时,通过计算确定洒水量,指导洒水车在规定范围内洒适量的水,使拌合灰土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对于现场粘土含水量大于要求时,采用晾晒的方法,确保灰土含水量符合要求[3]。

效果检查:2011年10月5日检查组在现场对正在施工的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含水量进行了抽检,结果为16.9%、17%、18.8%,均符合要求。

3.3 未能准确计算灰土含灰量

根据设计灰剂量8%和拌合层厚度准确计算现场白灰用量每延米铺装层消石灰体积用量:

V=(bhp×m/m+100)/p1d (1)式中:b为铺装宽度;h为铺装层厚度;p为灰土最大干密度;m为灰剂量;p1d为消石灰天然干密度。

每袋灰的铺设面积:S=m袋/hP×[m/(m+10)];m袋为每袋灰质量;h为铺装厚度;p为灰土最大干密度;m为灰质量;根据以上任意一种方法先铺设一试验段,灰土厚度为20 cm,准确计算所用白灰质量或体积,对拌合好的灰土含灰量进行检测,均达到设计要求[4]。在后续路基灰土施工时,根据试验段的参数进行土和白灰的摊铺,以确保灰土的灰剂量符合要求。

效果检查:2011年10月20日检查组在现场对正在施工的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含灰量进行了抽检,结果为8.1%、8%、8.2%,均符合要求。

3.4 松铺土厚度过大

在施工前先做一试验段,按照压实后灰土厚度20 cm进行虚铺土,测其摊铺厚度,并在其上摊铺白灰,对拌 后的灰土进行碾压,密实度达到96%以上,测其厚度,根据两次测量的厚度,计算出土松铺系数。在施工时按照土的密度和摊铺厚度、松铺系数精确计算摊铺层所用土方量,在现场打方格网,根据方格网面积准确计算用土量。

效果检查:2011年10月23日,小组成员在施工现场对路基施工过程进行检查,施工人员均能按照要求在现场打方格网,根据方格网面积准确计算用土量,以确保摊铺层厚度。对已摊铺过的路基厚度进行抽查,结果为20 cm、21 cm、20.5 cm。规范要求厚度允许偏差为±10 mm,均符合要求。

通过严格的PDCA循环,使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2011年11月20日我们小组对现场的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路基压实度、路基变形、路基凹陷、路基开裂、路基边坡等项目仍按原来长度进行抽查,合格率为96.7%,达到并超过了预期效果(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实施后检查实测表

4 结语

通过本次质量管理活动,对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并取得一定的经验,认真总结,形成《Ⅲ级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并在以后的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得以推广应用,相信会起到很好地指导作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质量会明显提高。当然,影响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每一个环节的忽略都将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除了对上述影响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工序交底不到位、灰土含水量控制不严、未能准确计算灰土含灰量、松铺厚度过大给予高度重视控制外,其它因素也不能忽略。如压路机碾压遍数不够、倾斜碾压、碾压速度过快,施工环境温度低,养护时未封闭交通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

[1] 张维明.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与提高[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电,2005(3):285-287.

[2] CJJ1-90,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3] 王军.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几个主要环节[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65-67.

[4] 张若瑾.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J].赤峰学院学报,2014(2):388-389.

U416.1

B

1009-7716(2015)07-0169-03

2015-03-23

陶炳芳(1976-),女,青海互助人,副教授,从事土木工程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灰土陷性交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基于问卷调查的施工技术交底现状分析与对策
灰土挤密桩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兰州地区马兰黄土工程特性分析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浅析水利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及应注意的事项①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灰土压实系数指标探讨
湿陷性黄土地区基坑滑塌边坡治理措施
探析安全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