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安全监督工作中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2015-10-19石陕龙长庆油田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五监督站陕西定边718600

化工管理 2015年13期
关键词:危险源隐患石油

石陕龙(长庆油田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五监督站,陕西 定边 718600)

石油安全监督工作中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石陕龙(长庆油田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五监督站,陕西 定边 718600)

我国石油行业的安全监督工作随着行业水平的提升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石油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源较多,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评价,可以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查找,进而从源头对事故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对石油生产中的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研究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石油生产;安全监督;危险源;安全评价

0 引言

石油行业由于涉及的危害物质较多造成了特殊的生产性质,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危险性。生产过程中都会用到或者生产易燃、易爆及有毒的危险物质,员工的不当操作或者生产环境的突变有可能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我国安全工作起步比较晚,各方面的技术不太成熟。并且由于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安全管理和技术的落后。石油行业的每次事故无一不给员工带来严重的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图1 石油行业事故伤亡统计

1 石油生产中的危险源

石油生产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主要的危险源广泛分布于原材料、生产工艺以及产品的储存运输等各个方面。

1.1原材料

地下开采出的原油包含的组分较为复杂,除碳氢化合物外还包含如硫化氢等多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组分;并且工作场所可能会用到或者产生一些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以及有害性的化学物质,例如原油管线中添加的清蜡剂、原油中产生的伴生气等。这些物质都造成了生产过程中较强的危险隐患。

1.2生产工艺

石油生产过程一般还会包含原油的初步处理和分离的生产工艺。原油的处理和储存一般都存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这会使生产中存在的易燃、易爆的物质以危险源的形式对作业场所的员工安全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1.3储存运输

原油经过开采、联合站油水分离等工艺处理后,所有这些原料都需要储存和集输。原油从油井到站点的输送一般是通过埋在地下的管线进行;原油的储存由于环境和用途的差异性导致较为复杂的储存形式。无论是何种形式其在输送以及储存过程由于压力、火源等危险隐患可能会造成火灾和爆炸。

2 石油生产中的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也可以称为危险评价,这项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让生产系统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

2.1安全评价的内容

证法二:图2,作AE⊥BC于E,DF⊥BC于F,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得到AE=D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得到△AEB≌△DFC,从而得到AB=CD。

安全评价包含了诸多方面,如最初的危险源辨识、危害评价到最后的对策的提出等。安全评价要针对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因此,危险源辨识是评价的基础工作。

危险源辨识完成后就要对其进行危害的分析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要想达到准确的分析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为贴近的模型进行危害后果的计算。随后以此数据要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这是得出危险源风险程度的重要步骤,可以以此进行事故或隐患严重性的判定。安全评价工作的最后一步即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和解决措施,为最终消除或者降低危险源对生产的影响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石油生产中的安全评价的主要程序如下:(1)准备阶段:对生产中所涉及的工艺流程、参考数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收集、了解;(2)识别和分析危险因素:以前期准备的资料为基础进行生产中危险源的识别,对可能得出的后果进行预测;(3)定性定量分析;(4)根据分析程度提出安全技术对策。

2.2安全辨识和评价方法

(1)经验分析法。这类方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参照油田企业中危险物质品种以及最小值的规定或者对比行业要求进行分析。如对于油田企业中具有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通过现场谈话、观察生产流程、查阅安全记录台账等方法,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等隐患进行识别。

(2)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的制定是由一些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生产工艺流程熟悉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查表格的编写,在安全监督检查中对整体流程或局部设施进行较为细致的检查和识别,通过系统的检查找出生产中存在的危害、隐患等。

(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针对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的企业或者流程,在安全监督工作中可以采取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通过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产生偏差的环节进行对策提出和整改监督。

石油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连续性强。所以选择合理、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较为复杂和重要的安全评价工作,通常还会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以保证危险源评价的准确和完整。

3 石油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建议

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制度是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提升的基础。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应逐步实现从事故管理为事前分析和隐患管理;被动的要安全转变为主动安全监督。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点:

3.1加强对危险源辨识的力度

生产中危险辨识是油田企业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所在,它为后期的安全评价和提出对策奠定了基础。为此可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强通过进行薄弱环节的辨识力度来加深安全状况的认识程度,为进一步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更为符合企业实际、准确的参考依据。

3.2加强油田标准化作业的实施

油田企业的工作性质较为特殊,涉及的工种、危险源较为复杂。标准化作业正是在危险源辨识、对策研究的基础上所确立的最为安全有效的作业程序。标准化作业的实施,目的就是在于主动控制、减少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强调生产中安全第一的要求,对生产中存在的违章作业和管理进行约束,更好的加强人员的安全管理,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式。

3.3强化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监督工作

油田企业的安全监督人员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工作现场的检查以及对所要求整改的隐患进行监督落实,可以分为例行检查、专业检查、巡回检查和抽样检查。安全检查在掌握危险源的发生和发展状态以及实际生产中人员、环境、设备、现场管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方面较其他安全管理方式更为直接。加强日常检查工作可以及时发掘隐患,为隐患整改提供动态信息。3.4 合理运用事故资源的警示效应

石油企业由于其高危性,在发展中存在着安全事故的历史。事故的发生会造成企业人员和经济效益的损失,造成对企业的消极影响。但是如果及时将这些安全事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事故进行细致的研究,以系统的安全技术和理论进行成因和预防对策的总结,就可以转消极作业为一定的积极作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结语

石油行业所涉及的危险物品多、危害性大,并且生产作业环境较为恶劣。这些特点造成了石油行业是事故多发行业的特性。对于目前我国石油行业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作为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的辨识和管控,做好企业安全评价工作,加强对安全责任制度的执行工作,加大现场管理、检查力度,通过多种手段的管理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何华刚,裴先明.化工安全评价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01).

[2]李一铷.火灾、爆炸危险评价方法选择及介绍[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2000,(01).

猜你喜欢

危险源隐患石油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