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师育人的真谛

2015-10-17林国红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真谛名言孩子

林国红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假期里认真品读了《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让我对这句话感悟更深刻。特别是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应该怎样教书育人。我们常常静下心来苦思冥想,我们这些教育者究竟应该怎样做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让我明确了方向,让我领悟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一、理解教育的真谛

当我品读了《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一书中陶行知老先生这样一段话我深有感悟: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做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只有我们学会了做人,才能真正的掌握其它的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也是我们做其它一切的基础。《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夏丏尊的爱的教育,人格的培养更像一把教育的指挥棒引领着我们如:“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從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过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而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我深深地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就在于用爱心、用真情,培养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育的艺术就是读懂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我品读了《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一书中[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是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对准音调”。我们的教育是面对学生,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的艺术魅力。因此读懂学生是教育艺术的开门锁。想要艺术的读懂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想学生之所想,念学生之所念。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美]阿拉伯特·爱因斯坦一语中,足以说明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我是这样做的:

1.好奇心是形成学习兴趣的先导。好奇心是人们对求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例如一个处在童年期的小孩如对外界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总是向大人问这问那,总想弄个明白。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从小都有超常的好奇心。作为学生要十分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文体知识,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社会,带着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

2.知识的积累是形成学习兴趣的源泉。广博的知识中包含着广泛的兴趣。知识积累得越多,兴趣也就不断地增加。有不少同学有这种体验;听得懂的课就有兴趣,听不懂的课就没有兴趣;学得好的课兴趣就浓,学不好的课就无兴趣。这就说明知识的积累是兴趣的源泉。同学们要设法及时把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搞清楚,从听得懂每一节课开始,进而学好每一门课,这样你会对学习的兴趣逐步增加。

3.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学生,要学好每一门课,打下夯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学生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但并不是说要求每个学生对每门课都要有同样程度的兴趣爱好,而应该在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基础上,可以在某些课程的学科领域里发展更浓厚的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校内外选择一些活动作为自己的中心兴趣加以发展。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三、用“爱”为孩子导航,用书籍的“智慧”让孩子扬帆远行

“从教近20年,一直担任着班主任的工作,每天都与孩子在一起学习。与孩子的交往中,我意识到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爱是伟大的,爱能感动一切,爱更是学生的导航仪。

“无线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个信条”。《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一书中[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一语明确我们品味过多少书香“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有人说,人品即文品。对教师来说,人品也是教学的品位。“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教学表面虽只是他的言语世界,其实正是他的精神世界——心灵和人格的体现。这不正如《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一书中[春秋]孔子说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今天的教育我们既要教会孩子的读书方法,又要鼓励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明天,孩子就会善于把书中的智慧以及积累的丰富的信息化为巨大的力量,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到达胜利的彼岸。

总之,《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一书中的名言是教育的经典。不但让教师领悟了教育的真谛,而且还是教育的发展与启迪。更是我们教育者今后的警示和激励。

猜你喜欢

真谛名言孩子
爱的真谛
一花一草见真谛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