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藏同源词例证——以鱼部字为例

2015-10-17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071

关键词:吴语藏语古汉语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071)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071)

本文试图用规范化的程式作汉藏同源词的比较研究。以汉语上古音鱼部字为例,列出与此同源的藏文词,以相当数量的声韵母比较作为支持,以申明其为同源词的理由。每个词并以汉语方言和藏缅语中该词的语音形式作为佐证。

汉藏同源词;鱼部;汉语方言;藏缅语

研究汉藏同源词已经有很多学者做了大量工作,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成果。我们试图在此基础上用规范化的程式作一新的尝试。本文首先从汉语鱼部字中能够与藏语对应的同源词做起。

汉语鱼部的上古音,从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①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J].国学季刊,1931,1(2).开始,学者们就认识到是-a而不是-u。汉语鱼部的上古音对应藏语-a:

-a抑或表现为变体-o等等:

一、汉语.吾(疑母)**ŋa——藏语.ŋa(我)

(一)上古汉语疑母对藏语ŋ-

ŋ-或表现为变体ny(ȵ-)、g-等:

(二)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①藏缅语词汇见黄布凡《藏缅语族语言词汇》,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汉藏语同源词检索》(光盘版2.0)。汉语方言词汇见东方语言学网(http://www.eastling.org);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商务印书馆,2008年;北大中文系《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语文出版社,1995年,下同。:汉语.吾(疑母鱼部)——藏缅语.我

ŋ上古汉语ŋa书面藏语、藏(拉萨、巴塘、夏河)、道孚、波拉、哈尼(绿春)、纳木兹、嘎卓、土家、怒苏怒、史兴a书面缅语ŋ ɑ南昌、广州、阳江ŋɔ阿昌、浪速、基诺ŋ ɑɑ嘉戎、独龙、义都、缅(仰光)、彝(喜德、巍山)、拉祜、ŋɔ o 武汉、成都、长沙ŋo载瓦、勒其、彝(南华)、白ŋ厦门gua傈僳ŋuɑ西安、太原ŋɣ纳西ŋə建瓯uε普米(兰坪) ε

汉语“吾”与藏语ŋa同源,而不是古代藏羌语的借词,具体论述详见施向东、朱红《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和汉藏语》。②施向东,朱红.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和汉藏语[A].施向东.古音研究存稿[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二、汉语.五(疑母)**ŋa——藏语.lŋa/ŋa(五)

汉语“五”跟藏语lŋa同源(说见上节例)。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见下表:

a上古汉语ŋa书面藏语lŋa/ŋ a藏(拉萨、巴塘)、墨脱门巴、贵琼、吕苏、波拉、怒苏怒、彝(巍山)、拉祜、纳木兹、嘎卓ŋ书面缅语、缅语(仰光) ŋɑ a藏(夏河)hŋ ɒ彝(撒尼)ŋ傈僳ŋ ɔ uɑ藏(阿力克) rŋæ平話(龍州上龍、馬山喬利) ŋɔ阿昌、仙岛、浪速、哈尼(墨江)、基诺ŋ建阳闽语、ŋo载瓦、彝(南华)、白ŋo三亚闽语ŋeu彝(武定) ŋu彝(喜德) ŋɯ客家(横峰、井冈山)、平話(臨桂、三街)、蛋家粤语、修水赣语ŋ'苏州、无锡ɦŋ'勒其ŋ梅县客家n ■ua官话u纳西

三、汉语.鱼(疑母)**ŋa——藏语.ȵa(鱼)

(一)汉语“鱼”跟藏语ȵa同源(说见上节例)。

(二)上古汉语的疑母ŋ-跟藏语的ŋ-对应已见上节例,与ȵ-对应的例子还如:

汉语.龈**ŋɯn(《说文》:“龈,齿本也。”) 藏语.rnyil,rnil龈(旧词)。卧**ŋwals(《说文》:“龈,齿本也。”)nyal,mnal睡眠。

(三)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鱼(疑母鱼部)——藏缅语.鱼:

书面藏语、藏(拉萨、巴塘、夏河)、却域、克伦ȵa上古汉语ŋa ŋ' a书面缅语、缅语(仰光)、拉祜ŋɑ ɒ苏州、梅县墨脱门巴、景颇、怒苏怒ŋ彝(撒尼)ŋ阿侬怒ŋ o uɑ乐平赣语ŋʉ彝(南华)、白ŋ y温州ŋø彝(武定) ŋu福州、建瓯ŋy潮州hɯ彝(喜德) hɯ奉新赣语ȵi纳西ȵi南昌ȵiε吕苏ȵæ官话y史兴Ɂu

四、汉语.瓜(见母)**k W ra——藏语.kwa(瓜)

(一)上古汉语见母与藏语k-或kh-对应,有时也对应g-。例如:

(二)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瓜(见母鱼部)——藏缅语.瓜:

上古汉语kw ra书面藏语kwa官话、梅县、广州、阳江kua藏(拉萨)、扎坝、哈尼、土家kuɑ却域、扎坝、木雅、纳木兹kua-kua普米(九龙)、道孚、达让僜、kua嘉戎、格曼僜、义都、彝(南华) ka苏州、温州、双峰ko彝(喜德) kuɑ-kuɑ藏(夏河)、kɑ厦门、潮州kue kau错那门巴

五、汉语.苦(溪母)**kha——藏语.kha-mo(苦)

(一)上古汉语溪母与藏语kh-或k-对应,例如:

(二)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苦(帮/並母鱼部)——藏缅语.苦:

书面藏语、藏(巴塘) kha-mo藏(夏河) khakha纳西、彝(巍山、南华)、缅、格曼僜上古汉语kha wo克伦、嘎卓、怒苏怒、景颇、khɑ拉祜、普米、qhɑ独龙、义都kɑ平话(扶绥龙头、富宁剥隘) hɔ浪速khɔ安定闽语xɔu载瓦kho船寮吴语khʉ土家、彝(喜德) khɯ khu官话khu白

六、汉语.巨(群母)**ga——藏语.rgya(大)

(一)上古汉语群母与藏语g-对应,有时也对应k-或kh-。例如:

(二)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巨(群母鱼部)——藏缅语.大:

上古汉语ga书面藏语rgya仙居吴语ɡy道孚gε-cɕhε景颇ka-pa义都kɑ-ʨ E hi嘉戎kə-kt i平话(百色那毕、龙州上龙)kø qo-rʒ i却域田东林逢平话khøi厦门闽语ku吕苏kɯ-kɯ三亚闽语khi木雅ki五华客家ki-kɐ平话(郁林福绵、藤县藤城) ky书面缅语kri温州吴语ʥy云和吴语ʤy诸暨吴语ʧu缅(仰光) ʨ官话ʨy i

七、汉语.懼(群母)**gw as——藏语.skrag(害怕)

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懼(群母鱼部)——藏缅语.害怕:

g上古汉语gw as书面藏语skra吴语(江山、仙居)、石陂闽语ɡy彝(巍山)/彝(撒尼)ɡo/ɡu横县横州平话、闽语(建阳、寿光)ky哈尼(墨江)kv ■浦城闽语kye土家kɯe宾阳芦墟平话ku羌qu百色那毕平话、福安闽语køi拉祜kɔ扶绥龙头平话kɣ普米(九龙)kə

福鼎闽语ki普米(兰坪) ski ε五华客家khi基诺khø Ɂ临桂五通平话kiou载瓦kju崇安闽语həu吴语(杜泽、丽水) dzɥ吴语(常熟、杭州、嘉兴、温州) ʥy傈僳ʥo _松阳吴语ʥyε彝(喜德) ʥu_-ɬɑ瑞金客家ʨhiu错那门巴chak官话、船寮吴语ʨy彝(南华)/嘎卓ʨi/ʨo

八、汉语.无(明母)**ma——藏语.ma(不、毋、勿、未)

(一)上古汉语“无”不仅可以作动词,带宾语,表示“没有、不存在”的意思,还可以作副词,表示“不、毋、勿、未”的意思。如:《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里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诗经·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左传·隐公四年》“老夫耄矣,无能为也”,诸如此类。汉语的“无”与藏语否定词ma同源。

(二)上古汉语明母与藏语m-对应,例如:

(三)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无(疑母鱼部)——藏缅语.否定词:

书面藏语、门巴、扎坝、却域、尔苏、哈尼、阿昌上古汉语ma ma藏(巴塘)、嘉戎、缅语、彝(巍山)、纳西、拉祜、傈僳mɑ彝(撒尼) mɒ m梅县、广州、厦门、潮州m■不怒苏怒、达让、阿侬怒阳江mou不基诺mɔ阳江、广州、温州、官话mei未贵琼me福州muei未藏(夏河) mə史兴mu郁林福绵平话、武宣蛋家粤語mi未义都、道孚mi独龙mɯ

九、汉语.父(帮/並母)**pa/ba——藏语.pha/Ɂa-pha(父亲)

(一)“父”字古有“方矩、扶雨”两读。《经典释文》“父”字出现160次,70次不注音,凡注音者皆“音甫”,方矩反,用于人名或地名。作“父亲”义者例不注音,当如字读作扶雨反。

(二)上古汉语帮母与藏语p-/ph-对应,例如:

帮母字有时候也对应藏语的b-:

汉语並母与藏语b-对应,有时也与p-/ph-对应,例如:

(三)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父(帮/並母鱼部)——藏缅语.父:

上古汉语pa/ba书面藏语pha/Ɂa-p a ha济南、太原、武汉、建瓯、广州pa-pa藏(拉萨)、扎坝、嘎卓pa-p藏(拉萨)、道孚a-pa藏(巴塘) Ɂa-p a土家、拉祜ɑ-p ha门巴Ɂa-p温州、潮州、厦门、广州、梅县a-pa a达让僜、彝(巍山) ɑ-pɑ克伦、怒苏怒、史兴a-ba波拉、载瓦a-va厦门、潮州pe(a-pe)缅ɑ-p ɔ he百色那毕平话fou哈尼(墨江)ɔ-phɔ/ɔ-p建阳闽语xo彝(喜德、南华) fu吴语(丽水、临海、龙游、溧阳) ɑ-bo广州、诸暨吴语、瑞金客家vu基诺a-pu

十、汉语.夫(帮母)**pa——藏语.pa/pha/pho(男子/丈夫)

(一)“夫”字在上古有“丈夫、男子”等意义。《说文》:“夫,丈夫也。”《诗经·小雅·车攻》“射夫”孔颖达疏:“夫,男子之总名。”

(二)藏语pho义为“男、公、雄”,与汉语“丈夫”义相应;pha义为父亲已见上文,但是也有“那、彼”义,与上古汉语指示代词“夫”义相应。pa常作指人名词的后缀,如khur-pa苦力,背夫;gru-pa船夫; nya-pa渔夫;mnyan-pa掌舵者,船夫;rta-pa管马者,马夫;thun-pa/vthun-pa/mthun-pa樵夫;byis-pa愚夫,凡夫;shan-pa/bshan-pa屠夫,zhing-pa农民,田夫;等等。pa抑或以po、pha、pho、ba、bo出现(pha只在古藏文里有,现代都改成pa了),以区别于用ma、mo为后缀的表示女性的指人名词。如vdzan-pho奸夫,vdzan-mo淫妇;rgyal-po国王,btsun-mo王后;khol-bo仆夫,khol-mo仆妇,grogs-po朋友,伴侣,grogs-mo女友,等等。很明显,pa、po、ba、bo作为指人的男性名词的后缀,这是名词pha/ pho长期使用后虚化和变异的结果。

(三)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夫(帮母鱼部)——藏缅语.男子/丈夫:

上古汉语pa书面藏语pa/pha/pho怒苏怒 (丈夫) ɺɔ˜-pha墨脱门巴 (男子) pho-jak-tsa纳木兹 (男子) phæ-厦门闽语pɔ/hu ɔ■ɿ拉祜 (丈夫)ɔ-ph ɔ基诺 (丈夫)khɔ-ph a平话(百色那毕、龙州上龙) fou嘉戎 (丈夫)phou-j赣县客家hu错那门巴 (男子) pu

崇安闽语xu普米(九龙) (男子) pui tshe建阳闽语xo白 (丈夫)po-ɲ龙泉吴语fəɯ道孚 (男子/丈夫) pə-ŋa -tho却域 (丈夫)pə彝(撒尼) (丈夫) fv ■官话、吉安赣语、建宁客家fu 彝(南华) (丈夫) vu-■ɯ彝(巍山) (丈夫) Ɂvu-ʥa

十一、汉语.母(明母)**ma——藏语.ma(母亲)

(一)“母”字上古音属之部,音mɯ,但是也有鱼部的读音。《礼记·内则》“淳母”郑注:“母读曰模”,是其证矣。《诗经》“母”字亦有与鱼部押韵者,《鄘风·蝃蝀》二章“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母”与“雨”韵,押入鱼部。“母”有鱼部读音,故可以与“毋”(明母鱼部)同字而作否定词用。盖“母”字本音明母鱼部,读ma,转入之部后,其本音不泯,造作新字留存之。“毋、姥(姆)”皆是也。今日口语中“妈”字,最顽强地保留了“母”字的古读。

(二)藏语ma为“母亲”义。在有些指人名词中也用作表示女性的后缀(或写作mo),与上述表示男性的指人名词后缀pa/po/ba/bo相对。如skyes-ma女人,妇女,kheds-ldan-ma妙龄少女,khim-vdzinma主妇,gar-ma女舞蹈家,女演员,glu-len-ma女歌手,女歌唱家,dgava-ma妻子,女友,sgeg-ma美女,窈窕淑女,chang-ma酒娘,卖酒女,chos-ma尼姑,女教徒,vphul-ma美女,bu-che-ma孕妇,btsas-ma产妇,zhal-ta-ma侍女,等等。

(三)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母(明母鱼部)——藏缅语.母亲:

上古汉语ma书面藏语ma北京、济南、西安、合肥ma普米(兰坪) ː mɑ羌mɑ缙云吴语mu却域ma福州i-ma藏(巴塘、夏河)、门巴、哈尼(绿春) Ɂami广州、阳江、梅县、温州a-ma藏(拉萨)、贵琼ama南昌、长沙、扬州、武汉m■-ma普米(九龙) ɑ-mɑ道孚ɑ-mə独龙ɑ-mɑi梅县a-mε缅、彝(武定) ɑ-me绍兴m■-mo白ɑ-mo克伦a-■mo宁波a-m■怒苏怒a-m太原、扬州、广州、建瓯ma-ma扎坝mamo ma嘎卓mo-

十二、汉语.睹(端母)**ta——藏语.lta(看)

(一)上古汉语端母与藏语t-/th-/d-对应,例如:

(二)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睹(端母鱼部)——藏缅语.看:

书面藏语lta藏(拉萨、巴塘)、上古汉语ta ta藏(夏河) hta临桂两江平话tə基诺t ε无锡吴语tʌɣ错那门巴te平话(宁远清水桥、马山乔利) tɔ藏(阿力克) rtæ南宁蛋家粤语tou普米(兰坪) sto苏州吴语tзu普米(九龙) tio吴语(丹阳、黄岩、金坛) təu松阳吴语、临桂五通平话tuə吕苏tuo吴语(常州、金华)、灵川三街平话tu常熟吴语tɯ

十三、汉语.乌(影母)**qa——藏语.ka-kakhwa(乌鸦)

“乌”是一种常见的鸟。汉族传统中认为乌鸦懂得“反哺”,所以《说文》云:“乌,孝鸟也。”藏族的原始宗教认识中乌被认为是神鸟,是代神传达旨意的,所以常常被用来“鸟卜”。可见乌鸦在藏族心目中的地位也很高。

(一)“乌”字影母鱼部。上古影母常常与藏语k-/kh-/g-及v-(按即ɦ-)相对。如:

(二)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乌(影母鱼部)——藏缅语.乌鸦:

上古汉语qa书面藏语ka-ka/khwa建瓯、阳江、梅县(lɔ/lou/lau)-a错那门巴Ɂaː-khu墨脱Ɂak-pu i普米(九龙)qɑ-lε ə却域qa-l木雅qa-ra史兴qhu-la土家ka北京、济南(lau/lɔ)-kua吕苏kua-li西安、成都、长沙、武汉(lau/nau)-ua嘎卓koa-ŋa怒苏怒kra-na _仙岛kak藏(拉萨、夏河、阿力克) khai ta扎坝kha-j傈僳ɣɑ-ko苏州、温州(læ/lз)-o普米(兰坪) go-i

十四、汉语.户(匣母)**GWa——藏语.sgo(门)

(一)“户”字匣母鱼部。上古匣母常常与藏语g-相对,有时也与/k-/v-(按即ɦ-)相对。如:

(二)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户(匣母鱼部)——藏缅语.门:

o上古汉语GWa书面藏语sg百色那毕平话、厦门闽语hɔ藏(巴塘、夏河)、go建阳闽语xo藏(阿力克)、rgo黄岩吴语ɦu哈尼(墨江) ɣu-xε定安闽语hɔu彝(撒尼) hæ-qɒ崇安闽语xu纳西ɔ khu怒苏怒kh纳木兹qhuo-bu普米(九龙) kɑ¯藏(拉萨)、墨脱门巴ɔ ko错那门巴k

十五、汉语.餘(以母)**la——藏语.lhag(剩餘)

(一)“餘”字以母鱼部。上古以母字常常与藏语l-以及带有上加字l-、下加字-l-的音节对应,有时也与y-以及带有下加字-y-的音节对应,如:

(二)汉语—藏缅语词汇对应汉语.餘(以母鱼部)——藏缅语.剩餘:

上古汉语la书面藏语lhag a灵川三街平话sɯ藏(拉萨)ɫ龙州上龙平话se藏(巴塘) ɫɑɁ ɑ田东林逢平话sε/hi道孚ɫ南宁亭子平话ɕi藏(夏河) ɫaχ

郁林福绵平话ɕ错那门巴ɫak-ka定安闽语ʒi纳西xa平话(百色那毕、马山乔利) hi普米(兰坪) xa-si崇安闽语həu羌ho-ʐgu江山吴语ɦy木雅ɦɑ-lɑ宁远清水桥平话ɔ松阳(古市)吴语词汇ye临桂两江平话i ə

从以上汉藏同源词看来,这些词在汉语和藏语中对应的规则还相当地整齐,在汉语诸方言与藏缅语诸语言中还保留着相当多的痕迹,应该是可信的同源词。

其他各部的同源词比较也可以照此进行,我们将继续进行此项工作。

汉藏同源词例证
——以鱼部字为例*

施向东

Examples of cognates in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words with the radical yu(鱼)

SHI Xiang-do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This paper giv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gnates in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 on the basis of the standardized programs.It compares the words with the radical yu(鱼)in ancient Chinese with its Tibetan cognates on the basis of enough initials and vowels.Each related word in the Chinese dialects and Tibeto-Burman languages is analyzed phonetically to prove the existence of the cognates.

cognates in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s;the radical yu(鱼)in Chinese;Chinese dialects; Tibeto-Burman languages

刘胜兰]

H4

A

1000-5110(2015)02-0018-10

施向东,男,上海人,南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音韵学、汉藏比较、梵汉对音、对外汉语教学。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词汇语音数据库的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12&ZD174)。

猜你喜欢

吴语藏语古汉语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正反同辞”理论在古汉语教学中创新研究——以“罢极”训释为例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藏语传统辞书词目编排法探析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