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档案文化与档案文化建设

2015-10-16郭占利

散文百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档案馆记忆文化

郭占利

河南省南乐县公路管理局

浅谈档案文化与档案文化建设

郭占利

河南省南乐县公路管理局

一、什么是档案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王英玮教授认为,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和社会成员,通过意识的创造性劳动,逐步积累下来的维系和促进人类历史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档案文化是与档案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具有档案特质的文化。

档案和档案工作构成的档案文化与社会文化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社会环境影响着档案文化的发展,同时,档案文化的发展也对社会文化产生着重大影响。档案文化应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休戚相关。

无论是“大档案文化”,还是“小档案文化”,都是围绕档案这一事物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只是涉及的社会范围有所不同,而实质上具有共同之处。即都是由档案观念、行为方式、物化成果等方面所构成。因此档案文化就是某一历史时期某一特定群体的档案意识,以及在这种意识指导下的有关档案的行为方式和物化成果的总和,还包括社会总体文化作用于档案而产生的文化总功能。

档案文化的核心资源是记忆,而记忆即历史,是任何一个民族藉以安身立命的文化之根。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工程,“记忆”成为档案界的一个重要概念,档案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的主要载体之一成为共识。档案文化是一种记忆文化、存史文化。

二、档案文化建设的路径

档案文化建设应该是档案事业宏观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的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去认识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从整体上明确档案文化建设的任务,确定档案事业建设的终极目标,从而以最少的代价达到最理想效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社会转型时期档案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1.加大档案开放力度,降低门槛。

当前档案文化更多地表现为部门文化,主要由档案部门在极力倡导,如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教育基地、家庭档案、民生档案、宣传展览、信息化建设、开放档案等等,试图以此扩展档案文化的影响力,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呼应,社会反响平平。为达到使社会公众有充分的机会去实现档案权利,参与档案事务,从而激发潜在的对档案的各种诉求之目的,就要要加大档案的开放力度,降低利用档案的门槛。各级档案部门应放下身段深入社会生活,以社会的需求来改变传统的档案观念。真正让社会需求形成实现档案文化变迁的强大动力。

2.档案文化空间的拓展存在问题。

(1)设施落后和形象异化:档案文化空间要以承认与尊重多元档案文化并存的价值体系,并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多元档案文化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发展需求,其中特别要考虑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代表的社会记忆和民间记忆。特别是在社会属性与政治属性的提出,传统理念指导下的档案文化空间必须得以拓展。打破“档案重地,注意保密”的档案馆形象,面向公众,表现出应有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实现公众知情权、自由表达权。

(2)馆藏单一和开放不足:长期以来在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⑴档案馆保留历史记录或记忆仍以官方组织档案为主,多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文件,私人档案、民间档案数量稀缺;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著名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导致了馆藏资源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用需求;2现有馆藏开放面不足,无形中缩小了可利用档案的范围,在公众的服务时间、态度和手续上仍然表现为“衙门作风”,开放时间仅限于公务利用,节假日、双休日不对外开放,除北京市档案馆等少数档案馆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向公众开放,而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已经先行一步。3资金紧张和分配不均:由于行政机构直接领导,当前档案馆属于完全财政拨款性质的公共文化部门,鉴于档案馆不能直接效益产出,只能维持档案馆工作的基本经费,资金建设难以得到保证。如库房建设、档案保护、人员工资待遇、组织培训教育等,都需要经费。

3.档案文化空间的拓展对策分析。

(1)完善设施建设:公共档案馆必须要搞好软硬件建设,提高档案錧的文化品位,就要求馆库硬件过硬,业务基础建设必须规范,这些是档案馆工作开展的基本保证。如苏州市档案馆“一馆五中心”职能,既主要承担国家综合档案馆、工商档案管理中心、退休职工档案管理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机关文件保管利用中心、苏州历史文化展示中心。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为广大市民提供快捷方便查阅、利用数字档案服务。

(2)优化馆藏和开放利用:扩大档案资料收集范围,有重点、有选择地把社会各行各业档案资料收集进馆,尤其以群众活动为主体的档案资料,从而保证馆藏资源满足公众和社会的需要,关注人们与社会公共利益,准确、全面地记录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面貌。例如家族谱、契约、凭证、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民生档案等方面的资料进馆。合理放宽对利用的限制,简化群众查阅利用手续,调整节假日开放时间多向公众开放,丰富查阅方式,开展网上查询利用,提高服务质量。如浙江档案网,开启了浙江之最、浙江老照片、浙江方言、家庭档案等记忆浙江“十大项目”可方便查询的快捷方式,融入民生的档案文化产业化模式。

(3)多融资合理发展档案文化产业:公共档案馆在事业单位改革和管理体制创新中,自主减少国家财政负担,确立“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民间举办公益事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筹集事业发展资金,创造合法、合理、安全的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办档案事业的局面。如河南省南乐县某农民坚持十几年自筹资金建立农村记忆个人档案馆,深受省市地群众谋名参观,成为中小学生文化教育基地。

(4)更新观念和服务理念:档案馆需要引进文化产为化理论,其核心理念包括创新精神和经营理念、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理念、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等。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档案馆作用,增进社会各界对档案馆的理解和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建立人才机制,档案馆提升档案文化软实力,打造档案文化产品,将越来越多地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有档案专业知识,熟悉档案业务,还要有其他门类如文学、历史、法律、摄影、计算机、网络技术、广告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其次,还要建立资源整合机制,适应多元档案文化的发展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分散保存在各地的档案富含文化信息的档案,通过信息整合、网络共享、馆际合作等方式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档案文化软实力;再次档案人员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为工作基准,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准备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关材料,积极主动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档案人员要及时更新理念、培养创新意识,用新的理念去指导实际工作。档案人员要积极运用营销策略,加强对档案与档案工作及档案开发与利用的宣传与推介。

猜你喜欢

档案馆记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记忆中的他们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记忆翻新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