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有“气场”的语文教师

2015-10-16杨林康

散文百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白蝴蝶机智气场

杨林康

四川省广元中学

做有“气场”的语文教师

杨林康

四川省广元中学

一次机缘巧合,听到了这样一句话:我喜欢我的语文老师,却不喜欢语文。有这样的断语,并不奇怪,因为宁静的校园,早已盛放不下语文的“遗世独立”。不喜欢语文,不学语文,是裸露已久而又无可奈何的社会现实。

面对这样的现实尴尬,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打造专属于自己的“语文气场”,以此来涵养语文的根脉,安放人们对母语早已消散的敬重和激情。

这里所说的“气场”,就是指语文教师要学会“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并提升用语文的方式进行思考、感悟、表达、评价的专业意识,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力磁场,从而促使学生亲近语文,关注语文,拥抱语文。在这个短视而又功利的新学习时代,教师要如何打造专属于自己的“语文气场”?

一、善于发掘引导的契机

语文教学要实现良性循环,必须倡导以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体验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而非被动地、机械地照抄照搬。遗憾的是,现在的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十分淡漠。能否把课堂从“独奏曲”变成“交响乐”,能否将学生从被动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深思的命题。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从乐学、爱学到最终实现创造性学习,这都需要教师拥有强大的“语文气场”,来激发学生即将消逝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将“口、耳、手、脑”真正“动”起来,从而实现他们源于内在的对语文、对阅读、对生活的关注。

而这一强大的“语文气场”,我认为,就是教师要善于发掘引导的契机。

理科班的男生大多喜欢数理化,其次是英语,最末是语文。

我所教的理科班里,就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叫黄潇,诚实善良,特阳光单纯。一进高中,他就对语文兴趣缺缺,对物理却近乎痴迷。第一次自由阅读课,他什么阅读材料也没准备,就抱着一本物理题在座位上狂算,这样的他,真让我有点哭笑不得。接下来的发展,是那么地顺“理”成章:每一次定时练习,不及格者,他都赫然在榜。

一次,做一道寓意为“接受诱惑的代价是失去自由”的漫画题时,他是这样解说画面的:两只不同的鸟,一只被关在笼子里不能出去,没有食物吃却很胖;而另一只有大量的食物吃,身材却依然苗条。而对于寓意,他概括为“只有消化了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

这样的审读与理解,着实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于是,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交流,遗憾的是,他总是用对物理的狂热对抗我的满腔热忱。

在手足无措与痛苦反思中,契机就这样悄然而至。那是一次月考后,他同化学老师就试卷上一道大题的理解进行争论,而他固执地认为自己没错。无独有偶,同样的情形发生在生物课上。当他拿着化学与生物试卷向我求证时,我暗暗地笑了。

现实的痛吻让他顿时惊醒,语文学习有多么重要。从那以后,他也拿起了文学作品,他也开始了阅读名著。而更令我惊喜的是,辩论赛上竟活跃着的他身影。三年下来,他依然对理科狂热。不过,他也喜欢阅读,会用辩证的眼光思考、解答问题,偶尔还会吟两句诗取乐。还有,还有就是,高考他的语文考了115分。

二、要有巧妙的引导机智

教师要打造专属于自己的“语文气场”,就必须拥有巧妙的引导机智,如此,才能真正催生学生对语文的狂热之情。

2009年刚上高三时,那天下午的语文课,我准备的教学内容是汤显祖的《闺塾》。才走到三楼的楼梯口,就有学生偷偷地来告诉我,胖小子王昭与他的铁哥们姚尧,不知为何打了起来。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快步走进了教室,暗中观察了下“暴力事件”中的两个主角。他们都还在气头上,脸色铁青,全没了平日的耍宝样。

站在讲台上,我什么也没说,在上课铃声响起时,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并介绍说这是宋代高翥的《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简单地说了下诗歌的意思,然后就告诉学生,民国时,有人因争坟地而发生械斗,两败俱伤,好事者就活剥了这首诗,将其改为:南北山头争墓田,清明殴斗各纷然。衣衫撕作白蝴蝶,脑袋打成红杜鹃。日落死尸眠冢上,夜来儿女哭灯前。人生有事须当让,寸土何曾到九泉!我接着说,民国时的黄侃教授曾戏改此剥皮诗,更为深刻有趣: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打架各纷然。毡帽撕作黑蝴蝶,鼻血化成红杜鹃。日落死尸横冢上,夜归儿女哭灯前。人生有架须当打,不打何能到九泉。学生们听完后全都笑成了一团。

我笑着说,课前,两位同学用具体行动为大家活化了“衣衫撕作白蝴蝶,脑袋打成红杜鹃”般的“武斗”,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不曾为此到九泉”。顿时,学生们又一阵爆笑。最后我真诚地说,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有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美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的人。

那一天,原本无味的古代戏曲课,最后竟上得情趣盎然。而两个打架的学生,下课后也握手言和了。

本以为,这就是大结局。谁知,还有“尾声”。

这“尾声”却是学生们主动续上去的。先是,班上掀起了阅读剥皮诗、打油诗的热潮,继而引发了仿写狂潮。更令我吃惊的是,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了3篇以剥皮诗、打油诗为主题的研究性报告。

知识离开特定的情境,就只是抽象的符号,学起来枯燥无味。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因此,教师巧妙运用引导的机智,创设出利于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境,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就能使其在愉悦的情感认同中完成对知识的接收。

事实上,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师若能机智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最大限度地引领至“现实生活”这一宏大的情境中,语文教学就站在了新的制高点上。而这样的课堂才符合语文的学习规律,才谈得上切实、高效。

猜你喜欢

白蝴蝶机智气场
一只白蝴蝶
一只白蝴蝶
气场
机智闯关
飘飞的白蝴蝶
机智的斑马线
黄金时代
机智的警察
这个圈有一种矛盾的气场
白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