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词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10-16

散文百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用词词语教学

梁 燕

河北省衡水市滨湖新区彭杜中心校吴杜小学

小学生词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梁 燕

河北省衡水市滨湖新区彭杜中心校吴杜小学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因此老师在上课前,要作课前精心设计、巧妙导入、新颖教学、情景设臵,生临其境,同时要造成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作者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出以下看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渠道是多样的,新课的引人,教法的选择,作业的布臵和评改等,只要努力去发掘,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法上,我尽量做到以读为基础,讲为手段,练为重点,思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将相和》一文中,在讲“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时,用表演讲本剧的形式完成故事情节。课堂上,我对学生说把《完璧归赵》编成课本剧怎么样,“好”,学生欢呼雀跃。接着,我启发学生?要想把剧演好,首先得熟悉台词,把握好人物的特点。怎样才能熟悉台词,把握人物特点呢?聪明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说“读课文。”好,开始吧。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兴味盎然,争分夺秒地读书,熟记台词,非常投人,读时还不由自主地加着动作。初步完成台词的任务之后,我把学生分成三人小组,按蔺相如、秦王、旁白进行分工,试对台词。之后由大家推选三名学生上台表演,并允许他们尽可能地利用教室内的东西作为道具。这一节课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通过研究课文同学们对人物的个性、心理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在表演中有创新,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给词汇赋予“温情”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第一次听到这样富有诗意的描述,是在薛法根老师的课堂上。是的,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时,每一个词语都是有温度的,只不过这是需要用心去阅读和感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去触摸词语的温度。教学《天安门广场》中介绍几个建筑物的方位一段,学生根据文字已经弄清了各建筑物的方位,我没有急着继续下文的教学,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用词:师:同学们,这段话给我们清晰地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东西南北中的建筑,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作者的用词,你一定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学生读书,圈画,片刻后有学生举手。)生:我发现文中说中央的纪念碑时用的是“矗立着”,南边的纪念堂直接用的“是”,而东边和西边说博物馆与大会堂用的是“遥遥相对”,不像我们写一个地方的建筑时,会写成东边是什么,西边是什么,中央是什么……(学生笑)师:对,这是作者注意了用词的变化。生:(忽然有所发现)我觉得最后这一句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里的遥遥相对用得好,使我们感觉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就像是两个人在面对面相望着一样。师:是啊,一个“遥遥相对”充满了温情,饱含着作者对天安门的热爱和赞叹!只要你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很多词语都是有情感的,

三、赋予词语真实情感

很多时候,一个词就是一幅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来还原词语的本来面目,在有想象思维参与的品读中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丰满起来,带着生动的形象真正走进并植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如教学《黄河的主人》:师出示一组词语: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词语,教师正音:浊)师:现在请大家再读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正确,但缺少味道)师:同学们,我们祖国的语言很神奇,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比如读着黄河滚滚,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边似乎响起了怎样的声音?生:我好像看到了滚滚的黄河水一泻千里,耳边仿佛听到它奔腾咆哮的声音。师:请你再读读这个词,要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生:黄河滚滚。(读得很有力度,很有气势)(学生受到启发,纷纷练习起来。再读这些词语,都读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艄公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师:我们常常说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有时候词语也是可以有感情地朗读的。读词语的同时展开想象,我们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一幅幅多彩的图画,这样就把词语学活了。

四、赋予词汇精妙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词语,可是稍微留心一下你便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心目中的“好词”,无非是一些成语或四个字的短语,再看看他们的作文、日记,便可以发现,其实他们并不太理解它们“好”在何处,有时一段话甚至变成了华丽辞藻的堆砌。其实,好词绝不是仅仅指那些所谓的“优美词语”,而应该是那些在表达上非常精妙、无法替换的词,即所谓“适宜”和“唯一”。比如叶圣陶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间冒出来”的“冒”,像这一类词,离开了具体的语句,很难说是“好词”还是“一般的词”。所以,我常常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1)换词比较:如《燕子》中,“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让学生把“几痕”换成“几根”或“几条”来比一比,品一品,便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体会到文章的美感所在。

(2)删词比较:《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让学生去掉加点的词比较一下,便可体会出作者语言的精确。《李时珍夜宿古寺》中,“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笑着”一词谈不上“优美”,却传神地表达出李时珍为了写《本草》不辞劳苦,以苦为乐的伟大精神,学生删掉后读读比比,便可以掂出它的份量。

猜你喜欢

用词词语教学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容易混淆的词语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找词语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汪曾祺小说的用词特点赏析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