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突破

2015-10-16马丽娟

散文百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红眼病角度文章

马丽娟

河南省南乐县教师进修学校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突破

马丽娟

河南省南乐县教师进修学校

在作文写作时,有些同学常会感到头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写着写着就没词了,出现“卡壳”现象,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能及时地进行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下面这个写作小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明代著名学者解缙有一次去给一位友人的母亲祝寿,见许多人都在题写寿联,所题的祝词不外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祝愿吉祥如意,自然无可指责,然而,解缙总觉得太落俗套,缺乏新意,轮到他题写祝词时,他别出心裁,挥笔写到:“这个婆娘不是人”,吓得众宾客缩头吐舌,面面相觑,在人们揣揣不安的议论中,解缙从容不迫地写下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原来如此!”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绽露了笑容。可是好景不长,第三句“生来儿子都是贼”。刚写完,众人哗然,简直不知如何来收拾这个可怕的局面了,解缙面不改色地写下了最后一句“偷来蟠桃献至亲”。至此,人们恍然大悟,颔首称妙。文章的生命在于创新,“反弹琵琶”恰能给人以“新”的感觉。它之所以能给人以“新”的感觉,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习惯于正文正做,很少也很不习惯把“琵琶”反过来弹。久而久之,解决问题的方法固定化了,并成为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障碍。写文章要不落俗套,另辟蹊径,体现时代精神,就要在立意或选材上下功夫。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如何使文章避免千人一面而独具特色呢?成功的求异思维训练,会使学生笔下生花,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思维的逆向发散,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多方探索,导致新的认识。

要把“琵琶”反过来弹,关键在要善于摆脱习惯性思维,而且要敢于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求异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写作能力,使他们在有所发现、有所发展的同时,养成不囿成见,不唯书不唯上,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思想素质、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

成功运用求异思维,学生中出现的好文章比比皆是。“开卷有益”是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六中引宋太宗赵光义的话:“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原意鼓励读书,今天也用来规劝学习,认为开卷必有好处。然而有位学生却采用求异思维方法,想到了开卷的另一面。他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开卷有益”,应该对所接触的书刊进行分析和鉴别。那些引导人们振奋精神,增进修养,积累知识的书刊,的确“开卷有益”;而那些诱惑人们思想颓废,寻求刺激,意志消沉的书刊,非但无益,而且有害。正如意大利谚语所言,没有比一本坏书更坏的强盗了。因此,我们不可不加分析地说“开卷有益”,而应该说,开“好卷”有益,开“坏卷”有害。另一个学生则进一步提出:“仅能辨别好书坏书,读书也未必有益,要使读书受益,还必须学会善于读书。”这是学生求异思维向深层次的发展。他举例说,《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名著,有人读后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规律,有人却因一味欣赏并模仿宝黛之间的卿卿我我而误入歧途。成功的求异思维使这些学生笔下的文章,完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不乏真知灼见,读来不无启迪。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求异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显著作用。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挣脱习惯思维束缚

要使学生的习作不囿于套路、老路,有刻意求新之意,必须引导他们挣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帮助他们确立换角度(特别是相反的角度)意识。的确,“凡作文者,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戴师初语)。我们有目的地做一些这样的练习,给学生以启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对于某个问题,从某个角度想不通,或者想通了,但仍然感到缺乏新意,这时就要注意换个角度特别是相反的角度去思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学生认识了习惯思维的局限性,初步确立了换角度意识后,我就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作文题,让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不一定成文),并归类总结,进行评比,看谁的观点新,谁的角度新。我试着这样去做,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作文观点辩证,见解深刻,内容丰富,构思新颖,雷同的题材大大减少了。

二、启发求异思维心理

现在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逼”出来的。学生作文真正有写作欲望的很少,命题作文更是如此。没有写作欲望,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针对这一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求异心理,使学生顿生写作欲望,形成一股积极的心理动力,让他们跃跃欲试。如给这样的材料作文:有些人见别人比自己强,成绩比自己好,就产生嫉妒心,人们往往称之为“红眼病”。“红眼病”一般被视为小人不义之表现,违背了伦理。我要求学生反其意而用之,写一篇《要有点“红眼病”》的反调文章,打破常规思维,以体现时代的竞争精神与拼搏精神。这一要求活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了写作兴趣,点燃了智力火花,大家感到不但有道理可讲,有话要说,而且又不是老生常谈,颇具新鲜感。在“写景抒情”的训练中,我要求学生不写冬天肃杀冷漠的气氛,要抒发歌颂赞美之情。有篇文章这样写道:“冬天给人们预告了春的讯息,她是花的天使,绿的先驱。”“只有经历寒冬的人,才更容易感到春日和煦的可贵。”“没有冬天的积雪,就没有春天潺潺的溪流。”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思维渐渐进入了新的境界,不再受固有模式的限制,能从常规思路的反面去思考问题,所作之文常有新意。

猜你喜欢

红眼病角度文章
兔乖乖没得红眼病
神奇的角度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留神“电脑性”红眼病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角度不同
人啊
看一眼就会得红眼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