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方式探究
——探究诗词,走进作者

2015-10-16郑云珠

散文百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性情李白古诗词

郑云珠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九中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方式探究
——探究诗词,走进作者

郑云珠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九中学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性格,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一、了解生平思想,合理大胆想像

叶圣陶先生在《小学生诗选·序》中写道,性情的涵养和想像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项目……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凭借,而最好的凭借便是诗歌……让他们与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触,涵养和培植的收效自当更多。

如在教学李白的《行路难》时,如何让学生理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的深刻含义?这就需要学生根据作者的生平及性情,发挥想象。李白游历大半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这无形中培养了他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性情;另一方面,李白豪放不羁、我行我素以及嗜酒如常的个性,终难以被朝中权贵所容。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由于积极入世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而发出的激愤之辞,同怀才不遇的抒情一样充满失望的痛苦和反抗的激情,表达出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和否定,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这两个基本主题贯穿着李白的大部分作品,从中我们看见的李白是高傲的李白、由于感到没有出路而忧愤不已的李白、放浪不羁并对许多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世人皆欲杀”的“狂人”的李白——这就是上层社会中的李白,其言语行动均表现出鲜明的叛逆性格。

二、熟悉创作风格,品味名篇佳句

古诗词中有些名句突破了时间的囿限,仍然“存活”于今人的文章之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推敲,领悟诗人手法的巧妙。

李白以自屈原以来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代冠以“诗仙”的美誉。李白咏月,不象别的诗人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还用多不胜计的篇句构织出一个特殊的世界。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态。

如在教授《月下独酌》时,了解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一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这种清狂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李白还有些写他步月而归的诗,心情平和,于闲适中同样流露出极深的孤独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只有充溢着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发出如此的奇思妙想。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未受污染的世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那样幽冷而静谧,使人产生达到透明和空灵程度的纯洁感。这个世界的自然存在既是真实的,而它在李白诗中出现又具有特殊的意义。李白写过许多游仙诗,也写过不少歌咏隐逸的诗,这些作品经常是借题发挥,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但他却很少把自己的苦恼和愤懑带进笔下的月光世界。李白象别的不满现实的诗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世外桃源,但他的世外桃源不在仙山也不在田园,而在与污浊现实截然分开的月光世界。

三、关注民生民情,渗透爱国教育

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还要让学生学习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权、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激励学生从小就要树立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坚强信念。

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为什么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杜甫素有“致君戈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渴望报国,又心系黎民,嫉恶如仇。但杜甫个性内敛沉郁,尽管满腹诗书,初时却不得不向权贵们投诗寄书,以求赏识举荐,谋取一职。他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所以无论是长安十年困顿,还是草堂艰难度日,乃至举家颠沛流离,终至贫病客死船上,始终忧国忧民,胸怀社稷。在他担任一个左拾遗的小官时,也不忘尽职尽责。帝王们本是要粉饰门面,而他竟真给上书进谏,终遭忌弃。这也正是他漂泊半生,贫困一世,充分接触到社会底层,深刻了解体会民众疾苦的原因。

如在教学《石壕吏》时,也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杜甫一生中多数是在贫病交加、流离失所中度过,尝尽了人间凄苦。他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写就的《三吏》、《三别》及《春望》等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社会动荡以及政治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和家破人亡的悲剧,对黑暗的社会给予了有力的批评和揭露,对劳苦大众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的忧愤,散发着他高尚人格的光芒,其艺术感染力震撼人心,被历代称作“史诗”。

作者是作品的源泉。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确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就一定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只有在详实掌握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性情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想象、推敲词语、激发爱国情怀。

古诗词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背诵名篇名句、理解翻译,而是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进而走进作者。让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背景上认识古诗词。古诗文所承载的文化传播作用要靠广大师生甚至是全社会去践行,所以,探究诗词,走进作者应该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值得借鉴的一个方法。当然,关于古诗文教学的其他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猜你喜欢

性情李白古诗词
时间的性情
踏青古诗词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感受书法 体味性情
古诗词中的新年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