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士军团的进击与挑战

2015-10-15R·詹姆斯·布雷丁

商界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瑞士

R·詹姆斯·布雷丁

相对公平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和运作良好的自由市场经济,让这个手掌大的国度,创造的经济奇迹奇妙又多样。没有哪一种“模型”可以让政策制定者遵循,也没有“去瑞士”追求成功的灵丹妙药,但它足以成为一个创新国度的局部示范。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里,快捷的信息流使得新科技越来越触手可及。对于那些希望保持竞争力的国家和公司而言,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动力。

瑞士是被公认的最具有先进创新能力的国家,同时也是诸多全球创新研究报告排名中的佼佼者。从制造业到金融业,从医疗技术到旅游及食品加工,没有哪个国家能像瑞士一样,拥有如此非凡的产品和国际性的品牌,并且能在工业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数百年来,瑞士的发展是不容易的。地处欧洲冲突地缘,地下资源贫乏。在大国政治推演的欧洲历史上,瑞士只能算是徘徊在生存线上的小国。拥抱着银行、建筑和电信等几大领头行业,瑞士发展为欧洲财富的中间人。

稳扎稳打的建筑业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它处在欧洲的中心,但让人望而生畏的山谷和高峰却使其交通不便。纵观历史,瑞士的旅游和贸易大多出于需求而非便利。但需求是发明之母。自然界在瑞士境内立起一道道森严的壁垒来制约其自由发展,同时也激励着瑞士发展成一个拥有众多工程师和建筑师的优秀民族。当别的国家还在建造公路或铁路时,瑞士已经着手于隧道和桥梁的建设。

密集的建筑活动不仅塑造了现代瑞士的基础设施,还孕育了在世界建材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两大公司——豪瑞和西卡。尽管主要的建设部门,也就是这一卓越网络的设计师和建设者很大程度上专注于瑞士国内市场,在世界其他地方并不闻名,但还是有许多瑞士移民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尤其是在美国。如果没有瑞士土木工程师的远见,纽约、波士顿和旧金山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了。

在全球最大的水泥市场中成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水泥行业的显著增长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改革。当时,中国以年产6500万吨水泥的数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到1985年时,中国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建筑行业大多是本地企业并受到国家控制,豪瑞公司通过向中国输入技术咨询和专业知识,在20多年前进入了世界上最大的水泥市场。1995年,豪瑞成为苏州金猫水泥的股东;同年成立了北京代表处。4年后,豪瑞战略投资湖北省华新水泥,并在日后将其金猫的股份出售给华新。

这种谨慎做法符合豪瑞针对新兴市场的全球化战略,相对而言,在更稳定的市场上,豪瑞会通过并购实现增长。在中国,豪瑞选择投资华新,起初只是作为一个小股东,而后逐渐加重持股,深化合作,直至现在以约42%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外企凭借知识产权和增值服务,与国内厂商达成合作,进入了高度本土化并管控严格的中国市场。而这些正是中国企业尚欠缺的能力。在未来,这些能力可能就是水泥市场的竞争利器。

事实上,尽管统计数据看上去不错,中国也开始感受到,过去几年里其极端的增长模式开始放缓的影响。加上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中国市场上的西方企业越来越重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努力提升生产模式,以保持领先和更好地应对经济衰退。

随着中国确立环保目标越来越高,高污染的水泥行业正在进入转型阶段。中国政府计划关停低效率的生产厂,到2015年底,将增加更高效生产商的市场份额。这种情况正在改变竞争的本质,使可持续性和环境绩效的价值发挥更大的作用。豪瑞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投入,在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将成为豪瑞的有力竞争优势,有助其继续在全球最大的水泥市场发展业务。

作为一个集团,豪瑞一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策略的核心。创立豪瑞可持续建筑基金会就是一个重要的成就,它在推广可持续建筑技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与世界顶尖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包括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在2012~2013年,豪瑞集团再度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的建材行业成员。而在中国,豪瑞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的积极成员。

跨国取经的电信业

一切伟大的文明都始于计算,都致力于研究新方法并最终制造及其以简化复杂和耗时的计算——这些方法和机器已经演变成如今庞大的软、硬件行业。瑞士的发明家、设计师和商人们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努力一直是磕磕绊绊的,没有保持连续性。瑞士信息技术专家和机器制造商一度站在前沿,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和飞速变化的技术产业却又沦为无名小卒。

商业巨头今何在?

瑞士对全球信息和通信技术贡献巨大,自己也很成功——然而瑞士也错过了一些机遇。瑞士集中了一批小型创新公司,这是其行业特征,但在工程、食品加工和金融业的辉煌却正在消失。

为什么瑞士没有一家从事互联网服务、计算机或电信行业的世界一流公司呢?一般人认为电信创新失败,是因为通信产业的国家所有制。而美国早在1984年,近乎垄断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被打破垄断,给新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瑞士直到1998年才出现类似的情况。在计算机和大众软件方面,瑞士因规模小而吃了大亏。像超级计算机和大众市场应用程序之类的重要项目都需要前期投资才能旗开得胜,而瑞士的计算机业规模太小,不能提供所必需的交叉补贴。

未来也许在国外

但是,瑞士与信息技术和电信业的联系紧密得非同一般。例如,瑞士超过80%的人口都使用网络——全世界只有几个国家超过了这一数字。瑞士商业使用信息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目前有13 500家企业从事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工作。

因此,瑞士的各行各业对于处于领先地位的国际公司颇具诱惑就绝非巧合了。因为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像eBay、谷歌、微软、IBM、奥兰治、T–系统、西门子、戴尔、EDS、雅虎、路透社和惠普这样的公司都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成立其欧洲总部、瑞士销售和客服中心或研究中心。

例如,谷歌在美国以外最大的研究机构就设在苏黎世,而早在1959年,惠普已经在日内瓦从事欧洲市场营销——当时日内瓦是惠普公司在美国以外的第一个基地。这些外部动力很有可能驱动下一波瑞士信息化企业的出现和发展,这在瑞士经济历史上已经不止一次了。

制药业:生物经济的崛起

在19世纪后半叶,大英帝国及法国控制着海域。而包括德国和瑞士在内的其他国家,则掌控着木材、石油、金属、燃料等战略物资,因市场和战场的变幻莫测而差距甚大。在这种局面下,这些国家在寻找能源替代品方面就表现得尤为迫切。

创新的契机

虽然很难确切地说一个产业在何时何地诞生,但是毫无疑问,现代工业于1856年的复活节,诞生在贫穷的伦敦东区一座楼顶层的房间内。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年轻的化学专业学生威廉·珀金在无意间发现了第一种合成苯胺染料——苯胺紫。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英国可以从其殖民地大量地掠夺天然燃料,因此英国人对这一消息可以说毫无兴趣。但这一发明对于瑞士和其他欧洲国家来说可是天赐良机,使这些国家的纺织业蒸蒸日上。在瑞士的实验室中,苯胺紫的应用被证实在工业和制药业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实际上,这一创造性发明凸显了因化学革命而不断涌现的新产品的3个奇妙特点:首先,这些产品往往体现其自身的新价值而不是替代先前的产品。比如,镇静药安定就没有取代任何药物,但它第一次成为“产生轰动效应”的药物,是那个时代最成功的产品,近20年间为它的生产企业瑞士罗氏集团创收达年均10亿美元。

其次,产品的研发呈现出组合发展态势。大多数的科学发现,为后续产品的开拓提供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可能性和新机遇。1869年,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这一创新和几百年前麦哲伦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给人类的认识带来了彻底变革。地球上的化学元素被一一标注出来,这是最具雄心、最有天赋的科学家之间的竞赛,目的是搞清楚这些元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以什么方式组合才能产生一种全新且有用的化合物。不论它是一种新颜料、一种新香料、一种新化妆品还是一种新药物。元素周期表中那些尚未标记的领域将激发人们的求知欲,为准确地预测有待发现的新元素属性提供了框架。

科学家的支配力

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研究成果已被应用于电子工业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这种商机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巨大,同时又给“知识产权”这一理念注入了新的意义,使这一理念更具分量。

从一开始,瑞士就是这场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今天,诺华公司和罗氏的资产总和为2260亿瑞士法郎。作为瑞士最有价值的企业,雀巢的资产价值高达1610亿瑞士法郎,并且其经营也依然蓬勃发展。

早在2010年,瑞士化工制品和药物的出口创收就高达760亿瑞士法郎,成了最具价值的行业,这是瑞士手表或机械出口的3倍多。这一行业的研发投资比其余3个行业的总和还要多。难怪瑞士富人榜上的名字包括贝尔塔雷利、布洛歇、霍夫曼、奥利和山德士,他们的财富都来自这一行业。他们的成绩让人震惊,比如贝尔塔雷利曾资助并担任队长的瑞士阿灵基赛艇队在2003年赢得“美洲杯”,这是内陆国家的赛艇队首次获此殊荣。

科学的真谛在于渴求知识以及知识的互通。虽然瑞士人在此有高度戒备的惯例,但他们更看重国际协作,一般都同时使用几种语言文字。瑞士科学家在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们也因此被视为最佳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他们也以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对优势吸引着邻国的科研同伴。

瑞士公司去哪儿?

公司和机构都会受到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影响,所以不太可能被之后的几代人复制,而每一个新生代都提供了一组不同的机遇与挑战。正如一个老投资者的警告:“过去的表现不能保证将来的表现。”

蒂姆·伯纳斯·李在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发明了万维网,这使互联网的使用变得非常方便,自此才过去了20多年。在这段时间里,手机已经变得司空见惯,整个人类基因组图也被绘制出来。因此,像地方报纸、音乐和长途电话网络这样的行业已经消失了,或者说被重新界定了,变得几乎无法识别。像诺基亚和黑莓等企业曾经都是时代的英雄,现在也正在苦苦挣扎。

如此发狂的变化速度会继续下去吗?虽然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计算出这一结果,但是很难避免来自多个方面的打击,而这会使现代世界的功能和以前发生的一切截然不同——这或许对瑞士不利。

在公司层面,现在在重要的瑞士公司里就职的大多数总裁都是外国侨民。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应该去挑选该职位的最佳人选,而不管他们的国籍是哪里,并且很难说瑞士作为一个小国家能够提供最好的候选人。虽然这一点在个体水平上是适合的,但却给公司整体带来了挑战。英国巴克莱银行的瑞士籍主席汉斯·约尔格·鲁道夫会说:“瑞士信贷银行的外籍总裁将永远不会像瑞士籍总裁那样关心银行。”

目前,竞争强度和速度的增加意味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人才、产品和资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可替代性和流动性。作为面食制造设备的世界级领先企业,瑞士布勒集团在本地进行生产,其大多数雇员都来自瑞士东北部的乌茨维尔镇。凭借严格的质量管理、理智谨慎的国际收购以及不懈努力的品牌建设,它已经取得了成功。尽管做出了最大努力并取得了成功,但这并不是继续发展的秘诀。

15年前还没有谷歌,而现在它却比雀巢的市值要高。所谓的谷歌人(苏黎世是谷歌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工程场地,其员工叫“谷歌人”)以团队开展工作,他们在何地经营何种项目却不为人所知。这是事实,瑞士必须停下来思考思考。

瑞士出现了越来越不固定的跨国公司和来来往往的人群,所以需要按“航母级承载力”对其进行评估。瑞士的国内企业已经成为全世界很多行业的领头羊,这些企业类型都是在瑞士“花园”里发展和维持的,但是瑞士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卢卡斯认为,全球性的人才争夺战还会继续上演,人才集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很显然,瑞士想要在这种背景下完成关键任务,就需要继续发展、吸引和留住不成比例的世界上最聪明、最优秀的人才。天性使然,有才华的人喜欢和有才华的人聚在一起。瑞士拥有作为理想居住场所和开展业务的优势。事实上,瑞士外籍人士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因此瑞士更容易吸收和整合新来者。

但问题是:瑞士经济的辉煌成就可以持续发展下去吗?答案是:当然可以。瑞士已经把适应变成了习惯,把不成比例的成功变成了日常工作。目前的挑战是,成功很可能随时随地滋生出自满情绪,在这样的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人们不得不继续努力。尽管瑞士人在其悠久历史长河中已经发明了许多奇妙的东西,但不幸的是,他们还没有发明治愈自满情绪的良药。

[编辑 周春林]

E-mail:zcl@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瑞士
我的瑞士美食梦
多功能瑞士莲巧克力之家
瑞士伯尔尼:抬眼就能见到熊
郭碧婷 骑行瑞士 回归自然
瑞士镇迷阵
瑞士公布的宜居城市排名
瑞士如何保持山清水秀
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