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灰霉病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

2015-10-15王满意李焕玲陈璐

长江蔬菜 2015年19期
关键词:霉层灰霉病分生孢子

王满意 李焕玲 陈璐

蔬菜灰霉病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

王满意李焕玲陈璐

特约栏目主持:魏林

植物学博士,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导师,湖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植保与产品安全岗位专家。长期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今年来重点进行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治研究工作。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3本,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已授权5项。

灰霉病是蔬菜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设施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保护措施的改进,为灰霉病的孳生蔓延创造了条件,加之重茬严重、轮作困难,灰霉病发生非常普遍,造成的损失可达30%。目前,灰霉病在全国各大菜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病原菌的寄主相当广泛,在瓜类、茄果类、豆类、十字花科蔬菜上都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1 发病症状

1.1茄果类蔬菜灰霉病发病症状

茄果类灰霉病,是茄果类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露地、保护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灰霉病在茄果类蔬菜上的发病率一般为20%~50%,严重时病株率高达100%。

叶片发病,在叶片上形成典型的“V”形病斑,或形成不规则病斑,微具轮纹,中央褐色,边缘水渍状暗绿色(图1~3)。湿度过大,病斑处会长出灰色霉层。条件适宜病情会迅速扩展,病斑连片,致使整个叶片腐烂(图4)。

茎部感染,病部首先出现水浸状长条形病斑,后上下左右扩展,病斑颜色随之加深,呈深褐色,病部有缢缩,湿度大时产生灰黑色的霉层(图5),当病部绕茎一周,易造成植株上部枯死(图6)。

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病菌从花瓣或柱头处侵染,致花腐烂、生淡灰褐色霉层,引起落花(图7、8)。

病原菌从残留花瓣处侵染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向果面与萼片夹缝内发展,引起萼片及果蒂部发病,进一步发展到果实肩部等。病果皮初呈灰白色软腐并着生一层灰色霉层,最后落地腐烂(图9、10);果实的柱头感染灰霉病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向果的脐部蔓延,再发展到果实其他部位(图11)[1]。

1.2瓜类蔬菜灰霉病发病症状

瓜类灰霉病是瓜类生产中的一大病害,不仅为害瓜类花和瓜条,也可为害叶片和茎蔓;侵染黄瓜、丝瓜、南瓜、苦瓜、西葫芦等瓜类作物,发病率一般为20%~40%,严重时病株率高达80%。

叶片染病,初期病部呈水浸状,大多数在叶片边缘形成近“V”形病斑或不规则形病斑,后逐渐扩展,病斑灰白色至褐色,边缘明显,后期病组织较薄,易穿孔,湿度大时产生灰色霉层(图12~15)。茎部染病,初为条状或不规则水渍状斑,后病斑环绕茎部,呈深褐色,上下左右蔓延,湿度大时着生较密的灰色霉层,病处凹陷缢缩,易折断。

花期染病首先从凋萎的雌花开始侵入,侵染初期花瓣呈水浸状,随着病情扩展整个花瓣呈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长出灰褐色霉层(图16)。后逐渐向幼瓜扩展,致瓜条头部呈水渍状,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皮密生灰色霉层(图17)。

1.3豆类蔬菜灰霉病发病症状

豆类灰霉病是豆类作物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在各个种植区均有发生,可为害豇豆、芸豆、菜豆等,幼苗期和成株期都易受害,侵染叶片、茎蔓、叶片和豆荚,发病率一般15%~20%,严重时病株率高达60%。

叶片发病,大多在叶边缘形成近“V”形病斑,或形成不规则云状斑,微具轮纹,病斑前期呈灰白色水渍状,后期渐变为褐色,并逐渐沿着叶脉向内蔓延,在湿度大的条件下长出灰色霉层(图18~20)。

茎蔓染病初期呈水浸状,灰白色,随着病情扩展,渐变为褐色并产生缢缩,湿度大时在表面着生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环绕茎蔓一周并上下蔓延,使茎蔓干枯坏死(图21)。

豆荚发病,病菌先侵染花蒂,使花蒂变褐,并着生灰色霉层,后期蔓延至豆荚,使豆荚腐烂(图22)。

1.4十字花科蔬菜灰霉病发病症状

灰霉病是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的贮藏病害,主要为害叶柄、叶片,发病初期茎部出现褐色凹陷梭形病斑,引起叶腐。近10年来,在老菜区冬春温室、大棚甘蓝生长期内灰霉病发生比较普遍,有的地区比较严重。新疆和田地区的甘蓝灰霉病发病株率为10%~15%,严重时达30%~40%[2],对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寄主植物大白菜、不结球白菜、菜心、甘蓝、抱子甘蓝、花椰菜、芥蓝、萝卜等。

叶片发病,一般靠近地面的叶片先发病,开始呈水渍状,后来病斑扩大并呈褐色,后逐渐发展到茎基部,最后腐烂,导致上部叶片萎蔫;或者从外部叶片扩展到内层叶片上,湿度大时病部生灰色霉层(图23、24)。后期有时还产生似鼠粪状的黑色小菌核。

2 病原菌

引起蔬菜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属半知菌亚门链孢霉目(Moniliales)链孢霉科(Moniliaceae)葡萄孢属(Botrytis)。菌落初为灰白色,后逐渐变为褐色,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根丛生,直立或弯曲,褐色至浅褐色,顶端分枝,分枝末端膨大,上密生小梗,分生孢子簇生于顶端的小梗上;分生孢子卵圆形、椭圆形或宽梨形,在自然条件下菌丝后期也能形成菌核,菌核为黑色、不规则、扁平状[3]。

3 发病规律

3.1初侵染源

蔬菜灰霉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者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属于弱寄生菌,一般可以随病残体存活4~5个月,温湿度适宜时,菌丝萌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进行侵染。

3.2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经气流、雨水、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传播,并通过伤口、衰老枯死组织侵入。条件适宜时,附着在病残体或土壤中的菌丝体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迸溅及灌溉水传播到其他健康植株进行传播蔓延。温湿度适宜时发病部位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脱落后随着气流或水流飘落到其他健康植株上,进行再侵染。另外当田间种植密度较大时,操作人员进行农事操作很容易造成伤口,增加病原菌侵染的机会。

4 发病条件

灰霉病一般在始花期至坐果期易发生,受温湿度影响较大,低温、高湿、弱光条件下发生重。发病最适温度18~23℃,最适湿度80%~90%。连阴天多、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加上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极易大面积发生。棚温高于30℃或者低于4℃,空气干燥,病情不扩展。

5 防治方法

5.1选育抗病品种

根据不同地区的栽培方式和气候条件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优良品种进行栽培。

5.2改变栽培方式

选择地势高、易排水、采光好的地块搭建棚室。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种植前深翻土壤,移栽后覆盖地膜,条件允许还可以膜下铺设滴灌管。地膜覆盖不仅可以阻止植株、果实与地面接触,还可阻隔土壤中的病菌向植株传播,有效降低叶片及果实的发病率。滴灌可以减少灌溉用水量、降低空气湿度、提高地温,创造不利于灰霉病发生的环境。

5.3摘花套袋

灰霉病菌对瓜条侵染部位主要为开败的花瓣,因此可采取摘花及套袋措施。研究表明,黄瓜在开花前期套袋,开花至花败1~2天摘花防病最佳[4]。

5.4加强田间管理

做好田间卫生清洁工作;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以及幼果上残留的花瓣和柱头;合理密植,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降低室内湿度。

5.5合理轮作

避免与瓜类、茄果类、豆类、叶用蔬菜轮作,可选择与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进行轮作。

5.6物理防治

对于棚室蔬菜,晴天上午当棚内温度达30~33℃时,开始通风,中午加大通风,将湿度降到70%~75%,温度控制在20~25℃;当夜间温度15℃以上时,可整晚放风,通过降低湿度来控制病害的蔓延。

5.7药剂防治

灰霉病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花期和坐果期。发病初期施药要仔细,喷施部位主要是残花、叶片、叶柄和果实,正面背面都要喷施到,幼苗期发病应减少用药量。发病初期可选用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7~10天喷施1次,连喷2~4次。还可选择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也可选用含活孢子2亿个/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续喷3~5次。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应交替轮换用药,以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1]李保聚,朱国仁.番茄灰霉病发展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治[J].植物保护,1998(6):18-20.

[2]吾格丽尼沙·阿不都拉,于苏甫·奴尔东.和田地区甘蓝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新疆农业科技,2010(4):42.

[3]张中义.中国真菌志第二十六卷,葡萄孢属,枝隔孢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9.

[4]陈志杰,张淑莲,权清转,等.摘花与套袋防治黄瓜灰霉病效果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2):65-67.

(本文配有彩图,详见彩色插页)

王满意,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00071,电话:23508119,E-mail:manyi@nankai.edu.cn

李焕玲,通信作者,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100801,电话:18510537495,E-mail:lhl200912@126.com

陈璐,北京市丰台区和义街道办事处

2015-06-15

猜你喜欢

霉层灰霉病分生孢子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鸡 妈 妈
番茄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如何防治辣椒疫病
万寿菊制种田中的病害鉴定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