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护服装结构设计对舒适性产生的影响分析

2015-10-14李春苗梁建芳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4期
关键词:舒适性结构设计影响

李春苗 梁建芳

摘 要: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服装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而言,服装结构设计对防护服装的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防护服装结构设计对舒适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服装的开口、服装衣下的空隙、服装的整体结构以及部位结构这四方面的优化设计。本文就防护服装结构设计对舒适性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相关的设计概念,来优化防护服装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防护服装;结构设计;舒适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TS941.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16-02

防护服装是一种功能服装,一般工作人员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作业时,都会穿防护服装,这能为工作人员提供特定的保护。一般来说,由于防护的领域 不尽相同,导致了防护服装的类型也不相同,通常我国的防护服装分为两类:一是防护服;二是特殊防护服。根据防护的外界因素不同,可以将特殊防护服细分为防辐射服、防寒保暖服、防化服、抗静电防护服以及防水服等。防护服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防护功能,适应各种特殊环境,还要在此基础上保证服装穿着的舒适性。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服装材料的性能和服装结构设计两方面。要想保证防护服装在穿着时的舒适程度,必须要在选用合适服装材料的基础上优化防护服装结构的设计,优化设计防护服装的开口、服装衣下的空隙、服装的整体结构以及部位结构。[1]

一、防护服装结构设计对舒适度的影响因素

一般防护服装在进行结构设计时,由于其设计重点和处理的方式不尽相同,

从而影响了防护服装的舒适度,影响因素包括:服装的开口、服装衣下的空隙、服装的整体结构以及部位结构。

(一)防护服装衣下的空隙设计

人体的热湿度较高,服装能够对其起到阻碍作用,之所以能够起到阻碍作用,

除了服装材料本身的性能,还由于服装衣下间隙的厚度和状态。一般而言,服装款式结构、服装加放宽松量以及着装层数都受服装衣下间隙大小的影响。如将暖体假人穿上不同型号的消防服,并增加消防服内衣层的层数,比较其在静态与动态下衣下间隙对服装热阻的影响效果,可以发现在静态与动态下有明显区别。静态时,服装型号越大,多层消防服的热阻也越大,并且不同的型号之间热阻的差异较为明显;动态时,消防服的热阻值均下降,并且型号大的服装,其变化更加显著,这是由于人在运动时,使得衣下空气对流加剧,致使消防服的隔热性能下降。当然服装宽松度和覆盖度也会影响服装的隔热性能,一般来说,服装宽松度与服装热阻呈正比的关系,当服装达到3.5cm的宽松量后,服装热阻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服装覆盖度增加,服装热阻会随之变大。[2]

(二)防护服装的开口设计

为了使衣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能够更好的进行热交换,一般在设计防护服装时,会增加开口的设计。防护服装的开口设计包括领口、袖口以及脚口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开口设计,有些防护服装为了加强热交换,会在服装的背部以及腋下等增加开口设计。在分析服装开口对热湿舒适性的影响效果时,可以比较消防服领口、袖口以及脚口在正常状态和束紧状态时,消防服隔熱和透湿的情况,一般来说,消防服隔热值对开口状态变化而发生变化,开口状态呈现变化后,消防服的隔热值会变大,并且透湿的指数会下降;开口度增大,消防服的热阻会上升,当然开口度会有一个临界值,开口处空气层的厚度不得超过1.5 cm,超过1.5 cm会导致热阻快速下降,当然这中状态的出现是由于消防服开口会形成通风效应,可以有效调节衣下内环境的热湿状态。另外,服装腋下增设开口也会影响热湿舒适性,人体在运动时,服装腋下开口可以很好调节热湿平衡,有效减缓人体温度的增加,减少排汗量。全封闭式的防护服一般会在衣下增加通风装置,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在特定环境下的耐受时间,使工作人员的生理负荷减少,有效促进热量散失。防护服装进行开口设计,可以使人体在运动时,调节好热湿平衡。

(三)防护服装的整体结构设计

对防护服装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

工作状况,满足工作人员对对防护服装性能的要求。如冷冻加工车间的工作人员,由于其长期处于冷应激的状态,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低等,因此在对其防护服装结构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保暖设计,袖口和领口等开口部位较易进入冷气,因此可以在袖口采用双层的结构,内袖采用罗纹口结构;同时衣领要与人体颈部进行贴合,衣领材料可以选用弹力针织的材料;为了增强防护服装的舒适性,可以调节腰带以及围裙肩带,对后腰部进行保暖防护,增加护腰结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冷气进入身体,提高防护服装的保暖性能。因此在对防护服装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时,要进行综合考虑,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服装的舒适性。

(四)防护服装的部分结构设计

人体在进行运动时,其关节、骨骼以及肌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形,因此服装也会出现延展、褶皱以及滑移,来限制人体运动。为了避免服装限制人体活动,满足人们对服装性能的要求,在对防护服装结构进行设计时,多采用人体工效学原理来进行设计工作。由于上裆、臀围对防护服装的宽松量要求不同,因此对服装设计规格也不尽相同。如连体式防护服装,其裆部宽松量的结构处理影响着人体运动的机能性,在前后衣身加放(G3),并在后腰部位集中加放(G2),以此来满足在人们在下蹲时,连体式防护服装裆部的最小松量,可以知道人体在进行腰部下弯运动时,穿着G2连体服时的运动幅度要大于G3,这是因为G2结构的处理方式能够增加人体运动范围,减少服装对人体运动的限制。此外,人体在进行抬臂动作时,衣袖结构上装的不同,会使服装袖口等部位产生滑移量,从而影响人体运动。人体在运动时,袖口处连袖产生的滑移量要大于其他袖型,小于下摆侧部的装袖产生的滑移量,这是由于服装的不同结构部位,会对人体运动的应变方式有不同的影响。优化防护服装的部分结构设计,不仅对人体运动机能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还影响着服装热湿舒适性,上臂和肩部衣袖结构,具有较大差别,因此服装隔热的性能也具有差异;腹部和前臂与衣袖结构的相关性较小,因此隔热性能的差异不大,一般插肩袖上装的隔热性能较好,具有很好的热防护性能。

二、防护服装的发展前景

防护服装是服装类别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在对防护服装结构进行设计时,不

仅要满足其基本防护性能,还应注重防护服装的运动机能性以及舒适性。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研究防护服装的舒适性时,仅仅只从防护服装材料的物理性能方面进行考虑,如热湿性能,但是材料的性能并不是影响防护服装舒适性的唯一因素,并且我国在防护服装的结构设计方面还缺乏系统的体系。一般来说,防护服装的种类不同,其结构的设计重点和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防护服装结构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要想提高防护服装的舒适性以及运动机能性,就必须要优化设计防护服装的结构,以此来保证工作人员专业的要求,促进人体的热湿平衡;同时由于防护服装的结构可以进行分解,因此可以将防护服装结构的设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优化组合,并行设计,合理组合服装结构部位,使服装各部位的结构都能得以满足,将并行工程的设计概念充分运用到防护服装结构的设计中。[3]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防护服装结构设计对舒适度产生的影响时,从防护服装的开口、服装衣下的空隙、服装的整体结构以及部位结构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般来说,为了使防护服装更具运动机能性和舒适性,必须要从这四方面来优化防护服装的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田苗,李俊.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J].纺织学报,2014,02:109-115.

[2]洪正琳,尚笑梅.非常体肩袖结构设计方法综述[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4,03:115-119.

[3]周书林.常用高、低温防护服着装舒适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5:83-88.

猜你喜欢

舒适性结构设计影响
基于可靠度的沥青罩面结构设计研究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地铁扶手产品舒适性设计研究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指南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空调噪音舒适性评价的探讨
空调噪音舒适性评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