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 融合发展 铸就赛菲品牌新标杆
——苏州赛菲集团有限公司连续SiC纤维材料发展之路

2015-10-14田秀梅马小民

国防科技工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驱动纤维融合

□ 田秀梅 马小民 许 然

创新驱动 融合发展 铸就赛菲品牌新标杆
——苏州赛菲集团有限公司连续SiC纤维材料发展之路

□ 田秀梅马小民许 然

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SiC纤维从“0”到“1”的突破;协同创新,实现了赛菲集团SiC纤维产品从量到质、由点及面的转变。创新驱动,成就了赛菲华丽的蜕变。

SiC纤维是继碳纤维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战略性新兴材料,与碳纤维一样属于无机材料,都能够解决装备在极端条件、恶劣环境下应用时出现的技术瓶颈,因此受到国内外材料界的高度重视。而说起SiC纤维,就不能不提到苏州赛菲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的高新企业技术集团,以研发、生产、销售陶瓷有机先驱体、连续碳化硅纤维及制品、碳化硅纳米纤维、陶瓷微纳米粉、纳米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精密构件及产业化装备制造为主,是国内首家实现连续碳化硅(SiC)纤维产业化的企业,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创新驱动促转变

创新是动力,是灵魂,更是责任。由于SiC纤维性能优异(尤其在高温抗氧化、防烧蚀方面),且目前只有个别国家掌握了该材料的生产技术,所以国外施行了严密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军事禁运政策,致使多年来国内该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一直处于“无米之炊”的局面。在国家“创新驱动”科技大趋势的引领下,赛菲集团潜心研发,乘风破浪,开拓性地连续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国产连续SiC纤维的产业化,缓解国内SiC纤维紧需的燃眉之急。集团现建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工程中心和1个中科院联合实验室,已取得国家军品“四证一库”资质,成功实现军民两用产品的生产。

在“创新驱动”核心理念的引领下,赛菲又先后突破高纯前驱体的分体聚合技术、脆性齐聚物的连续稳粘成纤技术、隧道窑式不熔化交联技术、异相界晶型烧结改性控制技术、梯度界面连续SiC纤维的制备技术等,已形成高温型和电磁型连续SiC纤维2大系列9个品种,形成有机陶瓷前驱体——聚碳硅烷、聚铝碳硅烷、聚锆碳硅烷等3个品种,建立企业标准9项,并以主要单位起草行业标准1项、国家检验标准7项、国家军用标准1项,申请专利52件,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7项,同时,企业先后通过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和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等资质认证,并获得全军武器装备信息采购中心入库资格等。2014年,“耐高温连续碳化硅纤维”荣获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称号。

当下,“创新驱动”已成为赛菲的创业之基,立业之本。自主创新极大提高了研发人员的创新力,而协同创新则整合互补性资源,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能力优势,产生了“合作剩余”,有利于“新资源”的形成,并通过知识传递、分享和集成等多维互动过程,使得群体智力都能得到开发,这种 “协同放大”效应,加速了新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此外,赛菲也已从单一的技术创新延展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如6σ法控制、9S法管理、订单式“课题”攻关、手机APP客户端服务定制等,使集团从“保守型”和“传统型”蜕变成为“进取型”、“开拓型”企业。

融合发展保增长

多年来,集团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产品和市场定位为基础,以全价值链优化为手段,实施融合式发展战略,实现了技术指标、产品种类、技术储备、市场份额、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首先,集团将发展目标与客户价值进行融合,从客户价值识别入手,成立“订单式”课题攻关小组,进行专题跟单管理,实现了从“生产什么卖什么”到“客户需要什么提供什么”的转变,从单纯提供产品转变为整合产品价值链为客户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最后形成老客户成为企业产业链条的加盟商,新客户变成产品经销商的良好局面。

其次,对企业产业链进行融合。在全面分析企业产品、服务以及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企业在苏州、宿迁、镇江等地成立多家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开展有机材料无机化、金属材料有机化、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化等跨界融合,实现材料间的优势互补和技术间的交叉渗透。通过细直径连续SiC纤维的增韧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抗弯强度提高32%,断裂韧性提高77%,达到35MPa;重构纳米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精密构件的快速成型,实现材料耐盐雾超过军标1000小时,同时降低成本20%的佳绩;通过在SiC材料中添加金属元素,使得SiC纤维的耐高温性提高了330℃,实现了质的飞跃。

最后,借助军民融合平台,完成技术与市场双重领域的深度融合。军转民,民参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成为我国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更好地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对于赛菲来讲,这也是企业加快发展的战略新机遇。目前,赛菲的主打产品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87%以上,接受了十余家军工企业产品研发任务。此外,赛菲产品以其高强度、耐磨、耐腐蚀、耐高温、吸波等特性,在民品领域也有广泛的用武之地,如汽车、飞机的刹车盘,高温电缆防护罩,高温耐腐蚀催化剂载体,连续热处理炉的网状带,输送高温物质用的传送带,金属精练、压延、铸接、焊接等作业的耐热帘,金属熔体过滤器以及隔热材料,环境保护(排烟中的脱尘,脱硫,脱NOx装置)中的衬垫、过滤器、袋式受尘器,化学工业、原子能的过滤器,汽车工业排气处理中的催化剂载体,燃烧器械的喷灯嘴,检测元件的红外敏感元件用于煤矿瓦斯探测器,防辐射家用电器、科学和医疗电磁辐射设备等领域。军民领域的有效融合,使企业销售额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

保驾护航谋新篇

产品的高规格和持续出色的表现,源自赛菲“不断创新和持续融合”。企业以“小核心,大协作,广融合”为重点,通过不断规范表层、细化中层、深化核心,提炼并逐步形成了“坚持自主产权技术创新、满足高性能材料市场需求、超越世界高新技术水平,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的发展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苏州赛菲的事业不断拓展,目前,集团旗下拥有苏州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苏州中宝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宿迁澳鑫斯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赛菲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高性能陶瓷纤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等四家全资子公司。

除此之外,赛菲还在科技信息、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等方面融合式发展,实现企业发展的多样化、层次化和多元化,形成新常态形式下的开放融合、多元参与、多重叠加、价值重构的新格局,为企业技术指标、产品研发、技术储备、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的健康发展、稳步提升以及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赛菲“十年磨剑”的收获之年。通过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的淘炼,集团实现了“原料自给、技术自主和装备自造”,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军事禁运,提升了我国装备性能,树立了民族自信心。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同时也是赛菲在新起点上向新高度奋进的的发力之年,赛菲集团仍将以“创新驱动为基,融合发展为翼”,为企业未来健康发展和持续引领新标杆,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驱动纤维融合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融合》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