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秋葵整枝留杈高产栽培试验

2015-10-13尹正红杨丽琼李荣琼杨靖昆施桂仙

上海蔬菜 2015年6期
关键词:黄秋葵采果整枝

尹正红 杨丽琼 李荣琼 杨靖昆 施桂仙 马 鹤

(云南省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650034)

·栽培技术·

黄秋葵整枝留杈高产栽培试验

尹正红杨丽琼李荣琼杨靖昆施桂仙马鹤

(云南省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650034)

黄秋葵生产多采用留主秆、去侧枝的栽培方法,为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开展了4种整枝留杈方法试验,探索主茎与分枝对产量的贡献力,试验结果表明,留2个、3个侧枝处理产量较高,667m2产量达2063.34~2230kg。

黄秋葵;整枝留杈;栽培试验

黄秋葵具有增耐力、抗疲劳、补肾壮阳、延缓衰老、润肠通便、美容养颜等多种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畅销国内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昆明地区每kg黄秋葵售价20元左右,经济效益较高,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各地由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传统的黄秋葵生产多采用留主秆、去侧枝的栽培方法,为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开展了4种整枝留杈方法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黄秋葵为从山东引进品种,经过3年栽种,在昆明地区性状表现稳定,株高2m左右,叶片宽肥,分枝多,结果多。

1.2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大薛营村,海拔1536m,年平均温度17.5~17.8℃,土质为粘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茄果类蔬菜。黄秋葵为喜温蔬菜,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10℃以下停止生长,不耐低温霜冻。试验设处理1(ck):以主秆结果为主,打掉其余侧枝;处理2:以主秆结果为主,留1条侧枝,即二秆整枝;处理3:以主秆结果为主,留2条侧枝,即三秆整枝;处理4:以主秆结果为主,留3条侧枝。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0.2m2,株行距0.3m×1.0m,667m2栽2200株左右。各处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一致。

2 栽培要点

2.1播种

黄秋葵根系发达,入土深,宜选择耕层深厚、土质肥沃、受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地块。播种前深耕土壤20~30cm,施足基肥,每667m2撒施精制有机肥800kg、复合肥50kg、普钙45kg,耙平整匀。采用窄垄单行栽培,垄宽100cm,每垄栽1行,株距30cm,即每小区栽2垄,每垄打塘17穴,每小区34穴。穴播,穴深3cm,穴内浇足水,每穴播种4~5粒种子,覆土厚2~3cm。2015年4月1日干种子直播于大田,同时采用穴盘育苗以备补苗。穴盘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min,杀灭种子表面病菌,再于常温下浸种24h,而后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待5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于穴盘内,共播种5盘。大田直播的,4月6日出苗,分别在幼苗长有1片、2片真叶时间苗,发现缺塘及时补齐,最后每穴定苗1株。

2.2水肥管理

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播后20d内缺水时宜在早晚浇小水。夏季正值收获盛期,地表温度高,需水量大,应在上午9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浇水,不可在温度较高的中午前后浇水,以免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第1朵花开放前少浇水,以中耕为主,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速度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进行中耕,封垄前培土,防止植株倒伏。适时追肥,以氮肥为主,适量补充磷、钾肥。出苗后667m2施尿素6~8kg,定苗后开沟施复合肥15~20kg,开花结果期重施肥,每667m2施人粪尿2500kg、复合肥25kg,生长中后期应减少追肥量,但不可不施,以防植株早衰。生育中后期,及时摘除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防止病虫害蔓延。

2.3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病毒病、蚜虫、蓟马等。病毒病应以预防为主,蚜虫和蓟马主要危害果荚。黄秋葵采果频繁,采果前15d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1次,以后整个采收期无需防治病虫害。

2.4采收

黄秋葵以采摘幼嫩果实为主,嫩荚8~10cm、平均单果重13.4g、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时为最佳采收标准,每隔1d采收1次。及时采收是获得高产的关键,采收过晚,果荚纤维化程度越高,失去食用价值。从播种到开始采收需57d,采收期长达82d。采收时用剪刀剪断果柄部,注意带手套采摘,以免茎、叶、果实上刚毛刺伤皮肤。

2.5采种方法

选择田间长势旺盛、健壮无病的植株作种株。种株上的花谢后,保留种荚,蒴果变黄,摘下植株中、上部果荚,晒干留种即可。

3 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整枝处理黄秋葵的物候期

黄秋葵苗高30~40cm,从茎基部3~4张叶片叶腋开始抽生3~4条分枝,4~5张叶片叶腋开花结荚,开花结荚后就不出现分枝。5月20日按试验处理整枝留杈,第1侧枝距离地面2.2cm、第2侧枝距地面3.1cm、第3侧枝距地面4.3cm、第4侧枝距地面10.2cm,从主茎第4、5叶片叶腋开始开花结荚。各处理黄秋葵4月1日播种,4月6日出苗,5月23日达始花期,5月28日进入始收期,8月17日为终收期,播种到始收均为57d,始收到终收均为82d。

3.2不同整枝处理黄秋葵的植物学形状

7月28日,采果末期调查不同整枝方式黄秋葵的株高、开展度,每小区顺序测量10株,株高为213.0~219.0cm,开 展 度 为(91.6cm×76.3cm)~(107.3cm×86.6cm),依据29次采收产量、收果数量,得出每株采果数为54.3~75.2个,每株采收总果重为740.2~100.3g,平均单果重为13.2~13.6g(见表1)。

表1 不同整枝处理黄秋葵的植物学性状

3.3不同整枝处理黄秋葵的产量表现

5月28日第1次采收至8月17日采收结束,共采收29次。不同整枝处理黄秋葵667m2产量为1645.92~2230.74kg。留3条侧枝处理667m2产量最高,为2230.74kg,比对照增产35.53%;其次为留2条侧枝处理,667m2产量为2063.34kg,比对照增产25.36%;再次是留1条侧枝处理,667m2产量为1821.61kg,比对照增产10.67%;对照产量最低,667m2产量为1645.92kg(见表2)。

表2 不同整枝处理黄秋葵的产量

4 小结

从出苗到终收期,不同整枝处理黄秋葵的生育期基本一致。留3条侧枝处理黄秋葵的株高、开展度、每株采果数、单株总果重优于其他留侧枝少的植株。在栽培过程中,随着采果期的延长,黄秋葵植株的株高会增高(该品种从未采果植株株高平均为153.4cm)。(3)本试验中,留3条侧枝处理黄秋葵667m2产量最高,为2230.74kg;其次为留2条侧枝处理,667m2产量为2063.34kg;再次为留1条侧枝处理,667m2产量为1821.61kg;对照667m2产量最低,为1645.92kg。对不同整枝试验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F测验,留2条侧枝、3条侧枝处理较以主秆结果的黄秋葵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生产中适当抑制主茎生长,留2~3条侧枝,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能,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与收益。

猜你喜欢

黄秋葵采果整枝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采果后不要放松管理
中国热科院椰子所与2家单位合作研发油棕机械采果机
整枝与密度互作对冀棉95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番茄整枝有技巧
试析薄皮甜瓜整枝技术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
黄秋葵与红秋葵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柑橘采果前后管理技术
黄秋葵引种栽培技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