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束缚了中国人参产业的脚步

2015-10-13张瑜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人参吉林产量

张瑜

在中国,人参似乎仍是以奢侈品般的现实存在。

人参对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味神圣不可方物的灵药。在世界人参主产区之一的中国东北地区,人参甚至被称为“地精”“神草”“百草之王”。

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正因笃信人参的神奇,千百年来,无数采参人毕生守候在长白山中,有的人还把命丢在了那里。疯狂的挖掘一直不曾停止,野参已几近殆尽。

之后,人参进入种植时代,而关于其药用价值的神奇传说依旧在延续。

硬币总有正反面。这个神奇的光环也成为中国人参发展的一个残酷束缚。

在中国,人参始终是药更甚于食——许多人坚信人参稍微过量服用便会引发流鼻血。

2013年第15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长白山人参”展区

在上世纪90年代前,国家曾允许部分人参制品当作食品销售。而2002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则将人参列入保健食品名单,规定凡是以人参为原料的制品,不能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

这或许套住了人参的产业化步伐。

尽管中国人参的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仅吉林一省的人参产量便占到全球人参总产量的70%以上,但中国人参的总产值却不足韩国人参的10%。

韩国人参产业发展的重点就是食品,目前已开发出400多种产品,该国90%以上的人参是以食品形式消费掉——人参糖、人参咖啡、人参面,等等。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下游食品开发的市场无法打开,而上游的种植业却因对市场的严重误判而导致产量严重过剩。

上世纪80年代,长白山区的人参每斤能卖到30~40元左右,这个价钱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半个多月的工资。这样的行情令吉林抚松掀起了全民种参的热潮,每个乡镇、村子都有自己的参厂,连县里的机关单位、学校都有自办参厂。然而,过剩的产量令参价大跌,众多参农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甚至有人自杀。

当时,一些韩国企业从吉林大量收购人参,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买高丽参,送中国人参”的促销活动,让中国人参沦为外国消费者眼中的便宜货。

为打破这种困局,吉林从2005年开始屡次向当时的卫生部说明情况,希望放开人参进入食品领域的限制。终于在2012年9月,卫生部正式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人参被允许进入食品领域。

药食同源的放开,激发了市场活力。不仅人参销量大幅上涨,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而最关键的,还有消费者这一关——他们要像韩国民众那样收起对人参的敬畏,将其作为一种具有滋补价值的普通食品,这条产业链才能彻底打通,中国人参产业也才能彻底解放。

猜你喜欢

人参吉林产量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人参娃娃
胡萝卜为什么被称为“小人参”
胡萝卜为什么被称为“小人参”
吉林冬季之旅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吉林出版集团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