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光控元件的智能锁设计①

2015-10-09董向博曹博刘冬张琰

科技资讯 2015年17期

董向博++曹博++刘冬++张琰

摘 要:该文依据光控元件的特点,用光控元件代替数字键盘设计出门锁的硬件电路,结合由单片机构成的控制电路,设计出新型的智能门锁。该智能门锁具有安全性能高、成本低的特点。

关键词:光控元件 门控系统 智能锁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062-03

门禁的安全性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使用安全性能高的门锁是门禁安全的保障。数字电子技术和微处理器(单片机系统)的相结合使得电子密码锁成为新时代门禁系统的“新宠”。密码锁的键盘部分通常采用数字键盘系统构成。这种键盘系统的特点是直观、简单,用户只需要记住数字构成的密码,就可以开启房门。但这种由0~9构成的数字密码一般都设计为4为数字密码,很容易被破解,安全性也随着降低。随着光电技术的日益发展,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制成的光电元件[1]以其快速、测量精确、无接触、测量距离远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设计利用光电元件的特点,将光电元件构成的键盘系统代替电子密码锁的数字键盘系统,结合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出新型的智能密码锁,从而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1 整体设计

由光控元件(光电传感器)构成智能锁的键盘部分,LCD屏显示开锁过程中出现的状况,AT89C52单片机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用电磁锁替换传统的机械锁。光控元件将手势的“触摸”信号传递给单片机,通过单片机判断信号的正确与否启动电磁锁的开启与否。

设计的智能锁可以实现的功能有。

(1)在输入密码时在LCD屏幕上显示*号;

(2)设计开锁密码为特定手势;

(3)能够LCD显示在手势正确时显示PASSWORD OK,手势错误时显示PASSWORD ERROR,输入手势时显示INPUT PASSWORD;

(4)实现输入手势错误超过限定的三次密码,键盘“锁死”,发报警信号;

(5)该产品具备报警功能,当输入密码错误时蜂鸣器响并且LED灯亮;

(6)密码可以由用户自己修改设定(只支持6位密码),修改密码之前必须再次输入密码,在输入新密码时候需要二次确认,以防止误操作。

设计的智能锁系统图如图1所示。

2 单元电路的设计与特点

2.1 光控元件构成的键盘电路

基于光电元件构成的键盘系统,其核心元件是光敏元件构成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特点是[2]:结构简单、非接触、高可靠性、高精度和反应快等。设计中采用小型光电传感模块构成3×3键盘系统,单个模块电路如图2所示。

该模块的特点是对光线的适应能力强,通过电位器可以调节手指接触键盘的距离(可调距离为2~30cm),干扰小,便于安装,使用方便。在设计时,将手指与键盘之间的距离统一调节为10cm,可避免因距离问题,使非正确信号(开门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从而使错误信号启动了门锁的报警系统。

2.2 继电器驱动电路设计

门锁的“锁”部分由电磁锁构成,设计中采用SRD-05VDC-SL-C型继电器驱动电磁锁“开锁”。由于采用了光控元件,电磁锁的电源电压相对较小,一般采用5V即可。设计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

3 门控系统设计

门锁的核心系统是门控系统,该系统由AT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构成[3],利用AT89C52单片机灵活的编程设计和丰富的I/O端口,及其控制的准确性,实现基本的智能锁功能,其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系统的I/O口分配如表1所示。

4 系统调试

首先应用Proteus软件进行系统仿真[4],系统图如图4所示。仿真过程中,先给一个启动锁的手势信号(相当于机械锁的插入钥匙状态),LCD屏显示“*”信息,再给定正确的开锁手势信号,显示屏显示“PASS WORD OK”。连接实物进行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联调时,给定正确手势信号,听见继电器动作声音,却不见电磁锁动作(开锁)。在初步设计中,电磁锁与继电器构成的输出电路中采用的电源电压过大,导致继电器线圈烧坏,因此出现继电器一次侧吸合动作,二次侧电磁锁不动作。调整了外接电源后,电磁锁顺利动作,达到设计要求。

在仿真过程中为方便运行和系统图布局,用3*3阵列按键代替了光电传感器模块构成的按键系统,实际系统搭建时键盘系统是由光电模块构成,仿真的结果和实物调试结果一致。

5 结语

该文介绍了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智能锁的设计方案,阐述了整个设计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设计仿真和实物制作调试。基于光控元件的智能锁的设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安全性能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洪润.传感技术与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毅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陈海宴.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基于Keil C与Proteus: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