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口战役寻南口

2015-10-09高文瑞

中关村 2015年9期
关键词:居庸关南口城墙

高文瑞

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日寇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准备“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一部分沿平绥路西进,占领山西,妄想迅速打垮抗日力量,一举歼灭中国军队精锐,进而控制整个华北。其间,日军先后集结7万兵力进犯南口。

南口及沿线长城要隘是阻击日军的天然屏障。中国军队第13军、17军等6万名将士迅速抢防南口,布置重兵,由汤恩伯指挥,担任南口方面的防御。战斗自1937年8月8日打响,各个阵地均与日军展开激战,反复冲杀。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攻击下,疯狂进攻。装备相差悬殊,中国军队只能以步枪、手榴弹、大刀与敌军拼杀。战士们以血肉之躯,一次次打退了鬼子的进攻,甚至冒着枪林弹雨,面对横冲直撞的坦克,爬上去,用手榴弹、手枪还击敌人。战斗之残酷,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据当地老人回忆,日本鬼子还用了毒气弹,毒死的士兵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双手持枪,怒目圆睁,场面惨烈。就是这样,中国军队与日军浴血奋战近20个昼夜,死亡过万人,而日军伤亡也近万人。

南口阻击战或称南口战役虽然失败了,却严重地挫伤了日寇,打乱了日寇的作战计划,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阻挡了日本的侵华步伐,毁灭了灭亡中国的梦想,影响巨大深远,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正如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周刊所言:“不管南口阵地事实上的失却,然而这一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此后诞生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可以说,南口战役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向前追溯10年,这里还发生过南口大战。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各派军阀,组成了“讨赤联军”,大举进攻。国民军被迫放弃天津、北京,撤至南口预设阵地防守。面对北洋军阀联军的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在上千里的战线上与敌人作战。当时南口方面是主要战场,张作霖和吴佩孚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这一方面,并集中飞机大炮轮番轰击。面对北洋军阀直奉鲁晋联军的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南口大战,双方均投入主要兵力。最后,国民军因处于三面包围,伤亡过半,弹尽粮绝,于8月向绥远、包头一带撤退。虽然也以退却告终,国民军有效抵御了进攻,长达4个月之久,吸引了北洋军阀联军主力,致使南方空虚,有力支持了国民革命军北伐挺进,起到了战略配合作用。

南口城经历了大小多少次战争,没做统计,却延续了上千年,其中有特点的就是北魏,杜洛周在燕州起义,正是北方一带。朝廷派兵征剿,官军把守着当时称军都关的居庸关至喜峰口一线的重要关口,阻断起义军的进军路线。统领这次战斗的都督元谭占据南口。不久,河北安州的石离、冗城、斛盐三地的官兵造反,联合起杜洛周的起义军,兵力达到3万多人。元谭派手下将领崔仲哲把守军都关,结果战死。杜洛周与造反官兵内外夹击,元谭腹背受敌,大败而逃。起义官兵夺取了南口。

不说普通战事,引出朝代更替的战争就发生过几次。辽代把北京称为南京。当年金人进攻京城,辽人据守居庸关,当金兵攻到居庸关前,没等开战,山石崩塌,砸死守关辽兵,金人不战而胜。到了元人进攻时,金人吸取了经验,知道居庸关的重要,铸出铁的城门,还在路上布满了鹿砦、铁蒺藜,绵延百十里,并派精兵驻守。元太祖范了难,问手下札八儿有无破关办法,回答说:黑树林中有条小道,曾经走过,仅容人马穿过,若采用偷袭的办法,让士兵不作声响,趁着夜色,便可穿过。元太祖令札八儿做前导,大军紧随其后,日暮进入山谷,黎明到达平地,放开脚步疾驰,到了南口城,金鼓之声齐鸣。守城的金兵从梦中惊醒,以为神兵自天而降,大败而逃。元人破关而入。

元人当然知道居庸关的重要,又常出入关沟,往来于上都间,开始在南北口派兵戍守,设立千户所。北口千户所属上都路龙庆州,南口千户所属大都路昌平县。之后又觉不稳妥,至大四年(1311),枢密院上奏:居庸关一带通往京城的要塞有43处,有官兵把守的仅有13处,以前设置了千户所,位轻责重。此后升为万户府,各要塞增加了驻守兵力。皇庆元年(1312),始改为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延祐二年(1315),又把哈儿鲁军千户所归入管辖。元人统治不过百年,便被明人取代。朱棣长年驻守京城,更知道居庸关的重要,多次亲征漠北,都经此关出入,刚刚做了皇帝,便建起关城,加强关口的把守。《四镇三关志》中记:南口堡城建于永乐二年(1404)。

南口城的北墙横跨东西两山,峰巅两座残墩台应为当年北墙的东北、西北两座角墩,顺着残墩南下,汇为南墙,这片巨大的区域便是南口城。从明代志书上看地图,居庸关居中,南北两口各建关城,南口城称南门口,如同南大门,封堵住沟口。南口城在北方威胁严重的时候,几经维修,明崇祯十二年(1639)重修,到了清朝的雍正十二年(1734)再次修葺。

为什么这里发生过那么多重要的战争?古时有人把居庸关称为蓟门关,北京古称蓟,这里就是进入京城的大门。

太行八陉,绵延千里的山脉横生出八条断裂带,有小路可以穿过。关沟是第八陉,又是太行山与燕山的交接处,全长40余里,两侧山岩陡峭,中间有路,极为狭窄,只容一车通过。沟内树木葱郁,一水旁流。《昌平山水志》形容:两山壁立,重岭叠障,蔽亏天日。郦道元在《水经注》描写: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如今走在关沟,沿山边架起公路,有车水马龙相伴,还觉出险峻,若在当年,形单影只,无人相随,寒鸦鸣叫,回响山谷,令人不寒而栗,再遇有人生坎坷,冷清凄凉境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自北方进入京城,翻山越岭,走关沟最为便捷。古人已知重要,依据天险,建立雄关,此地便称为关沟。居庸一名由来,古人传说,始于秦皇筑长城时,让强征来的民夫等人住在这里,“居庸徒于此”,因而得名。而庸徒居于何处,是此沟还是这一带?条件险恶,生存艰难。假设后人建关,算是有了远见,不用文韬武略的将才,普通人便可守住关口,所谓一夫把关,万夫莫开。

两山之间,只在沟口才能见到平地。北端为居庸北口,即八达岭,南端为南口。穿越关沟,南口是必经之地。南口最初不称此名,古人以北为上,南口称为下口,后来称为夏口,到元代才称为南口。

南口城经历过历史变迁。清未修建的京张铁路,后来修通了京张公路,皆穿城而过,大部分城墙已被拆毁。时至今日,只剩一段南城墙。南城门还在,经过修复。券门完整,外表是新砖,洞内砖还为原来旧物。城门两侧连接着城墙,因临着关沟的河水,墙上用的是大块鹅卵石。城墙高5米,上宽3.5米,下宽5米,东西长约300米。城门旁住着一户人家,小院门敞开。主人正在家中,名孙国新,55岁,在区里工作,看到我们在观查古城便说,南口城中有南北大街,早年为车辙重重的石板道,后来全部改造重铺路面,垫高了约70公分,数百年悠久历史埋在了地下。2008年村中进行上下水改造,原始地面暴露,能见到因长期行走而磨光的鹅卵石地面。

南口城在明清两代曾经兴旺过,城中有南北向大街,曾有经营粮食、布匹、杂货等店铺,渐成商业集镇。城内外有龙王庙、娘娘庙、关帝庙等寺庙。问起是否还有现存,孙国新说,现在还有一座清真寺,向南走就能看到。清真寺在南口村中心,去时寺门没开,只能围着四周院墙观望。清真寺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四合院布局,座西朝东。寺内古松高大挺拔。正好墙边有堆柴火,踩着上去,看到了全貌。清真寺经过维修,存有正殿三楹,带廊,石台基座,四级台阶。北面有三楹配殿,无廊,基座低些。正殿前立有一块残碑,经查,为光绪年间重修清真寺时,由著有《昌平外志》的文人麻兆庆撰文。该寺为南口地区较早的清真寺。

从清真寺出来,回望南口城,巨大的鹅卵石砌成的墙面斑斓,如同虎皮,称为虎皮墙,似乎比一般城堡结实了许多。历朝费尽心机经营关口,至明代建起城池,防卫达到顶峰,而地非不险,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却没能挡住朝代的更替。李自成进入京城,并没偷袭,也没走偏道,而是堂堂正正,沿宣府、怀来、八达岭、居庸关、南口城这条大道,一路过关斩将,甚至兵不血刃,颠覆了大明王朝。看来,还有比城墙更为坚实重要的,那就是国法与人心的向背。

南城门外尚存一座照壁,经过修复,四周用着旧砖,中间墙体用的还是大块鹅卵石。孙国新说,路面升高,城与照壁看起来都比当年矮了些。有了照壁,人们便在后面盖起房舍,城门前自然形成了两条岔路。孙国新指着东侧的那条岔路说,当年日本鬼子的坦克就是从这条路开进的。此时望着古老的城墙,又多了一层感触,新砖后面,也许藏着刀枪剑戟的伤痕,还会留有枪炮子弹的痕迹。当地人曾在烽火台城墙上发现了无数个弹孔,捡到了子弹壳、头盔、刀片、水壶,还有防毒面具,甚至飞机机身的零件。古老的城墙曾起着防御的作用,直到现代还阻挡过侵略者的铁蹄,成为正义与不屈的象征。

猜你喜欢

居庸关南口城墙
北京地区平原生态林林分调查分析——以北京市南口农场为例
破阵子 居庸关
南口战役:惨烈程度超过台儿庄战役
早年间南口有座塔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