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改革初探

2015-10-09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赣州文化课留学生

(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中,语言一直是文化和观念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成功的语言教学往往伴随着系统科学的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不到位,语言教学的效果也将直接受到影响。正确得体的语言表达离不开对目的语文化的完整和系统的把握。目前留学生文化课教学存在片面强调语言教学、偏重主体文化以及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设置、文化教材及师资队伍方面提出了文化课改革的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改革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是目前国内外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在语言教学中,语言一直是文化和观念的重要载体,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分为两种,一种以语言课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为主,以分散性为特点。在学习者汉语水平为初级时以文化因素教学为主。另一种是专门的文化知识教学,以集中性、系统性为特点。目前对文化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而对专门的文化课研究还相对较弱。随着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集中、系统的文化知识教学就成为迫切需要,这将有利于学习者完整、正确地理解目的语文化以及交际中出现的种种文化差异现象。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映像,是文化的一部分”[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就开始认识到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研究使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相继提出了‘导入说’、‘揭示说’、‘融合说’和‘有机化合说’等使文化进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方法”[2]。其实质都是把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更加 “自觉”和“有意”地传导给外国学生。

(二)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

对于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文化“决不只是作为 ‘语言下位概念’的 ‘交际文化因素’,而应当是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习者提高语言文化素质需求的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和中外比较文化”[2]。这说明随着汉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其所接触的汉语文化因素也不应仅仅限于交际文化,而应当包含更丰富的中国文化。

二、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以“分散式”为主,在分散式文化教学形式中,语言教学是主体,文化教学为辅助,文化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跟语言密切相关的那些表层的物质文化,解决的是“知其然”。而在集中式文化教学形式中,文化教学是主体,语言教学为辅,解决的是“知其所以然”。目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中对“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理解不全面,依然存在片面强调语言学习而忽视文化教学的情况。

其次,偏重主体文化教学,缺少亚文化教学传播。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一个国家的文化粗略地分为主体文化和亚文化两大类,“主体文化指那些最能代表和体现一个国家文化特色的主流文化;而亚文化则包括由地域、民族、经济等原因造成的各种地方文化、都市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化等”[3]。留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地方文化关系紧密,但在目前的文化教学中对它的介绍相对较少。

最后,目前的文化课教学还存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以传统教法为主,课程设置上主要为课内教学,辅之一定的课外文化参观与考察,课外与课内的连接不紧密,与学习者的互动及教学反馈效果欠佳。以上因素都将影响文化课教学的效果和学习者目的语文化的习得。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江西理工大学留学生文化课教学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针对2014年春季在江西理工大学进行交流学习的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学生,共35人在赣州学习77天,问卷共发放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

(一)问卷设计与施测

本次问卷以提问和选择的方式呈现给被试,为了避免所提供答案的不全面性,设计的答案为半开放式的,保证了答案的全面性。在文化项目上设置了中国文化和赣州文化两项内容。

问卷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设计,一是考察泰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对赣州文化的了解程度;二是了解泰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对赣州文化的感兴趣程度;三是了解泰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对赣州文化感兴趣的方面;四是了解泰国留学生对现行文化教学学习方式的评价。

(二)问卷统计分析

1.对中国文化和对赣州文化的了解程度

本次被调查学生32人,大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赣州文化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其中27人对中国文化表示了解一般,不是特别清楚;24人表示对赣州文化不是特别了解;而对赣州客家文化表示一点也不了解的有26人。我们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论是交际文化还是知识文化都对理解和正确运用目的语有重要的影响。

2.了解中国文化和赣州文化的意愿

从调查结果看,泰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赣州文化的感兴趣程度呈现了分化。32人中有31人表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而对赣州文化则32人都表示有兴趣。

3.对中国文化和对赣州文化的感兴趣程度和兴趣点分布

本次问卷对中国文化和赣州文化分别进行了调查,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门类,要求被试为每一个按感兴趣程度打分,按总分排序,结果如下:

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节日、国画和名山大川是泰国留学生最感兴趣的三个方面;而赣州各地自然风光、赣州新兴文化和客家习俗则是泰国留学生最感兴趣的赣州文化。泰国留学生对传统节日、客家习俗、自然风光等贴近生活的文化门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民族音乐舞蹈、戏曲等传统门类则兴趣不高。其中脐橙节作为赣州新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赣州的品牌文化和代表,从形式和内容上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学生普遍对其评价较高。其他未做宣传推广知名度不高的赣州文化项目则得分不高。

4.对现行文化课教学的评价

在对文化课教学的满意程度上,有28人表示喜欢上文化课,4人不喜欢上文化课,不喜欢上文化课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组织方式不合理”。可见在文化课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组织方式比较重视,而文化课的内容繁琐,教师的课堂组织手段和能力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文化课的教学手段方面,24人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活动和播放的影音资料。这说明学习者对文化课教学手段存在多样性的要求。而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和时代性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反馈方面,25人表示文化课的气氛很活跃,18人表示自己能在文化课上积极回答;19人表示自己能在文化课上学到很多东西。这说明目前从总体上看学习者对文化课的教学是比较满意的。但仍有部分学习者在这些问题上选择了 “不确定”或“不太符合”。

5.对文化学习的认知

在文化课教材方面,19人认为文化教材对文化课学习很重要。说明相当一部分学习者希望通过教材系统、完整地学习目的语文化内容。

在学习文化的方式上,25人在下课之后还会去了解中国或当地的文化;24人表示相比较课堂学习更喜欢课外感受当地的文化。这反映出学习者在学习方式上倾向于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并更喜欢课外直接感受目的语文化。并且20人表示在课外能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

而在课外学习目的语文化的方式上,有17人通过中国朋友和中国学生了解,有26人了解并有现在中国流行的通讯方式(如QQ、微信、微博),22人表示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文化竞赛或文化表演。

在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上,22人认为了解当地文化有必要,18人认为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对地方文化更感兴趣。这说明在文化教学的内容上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地方文化的内容。

四、留学生文化课教学改革措施探索

结合上述调查及其反映的问题,针对目前留学生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精选文化教学内容,增加地方特色文化版块

多年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表明,成功的语言教学往往伴随着成功的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不到位,语言教学的效果也将直接受到影响[4]。而我国的国情决定在留学生文化教学中尤其不能忽视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介绍。这是由于:

第一,中国文化的广博性。在我国,地方文化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的集中反映。由于各民族、各地域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不同地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也存在很大差别[5]。因此,汉语国际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都应结合本地实际。

第二,地方文化的亲近性。在中国文化的众多亚文化当中,地方文化与来华学习的留学生关系最亲近,其特殊性和特色也最能被学习者直接感知。了解地方文化有助于学习者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同时为学习者了解中国的其他文化内容打下基础。

此外,推广地方文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各地独特的文化形态可以通过汉语国际教育走向世界,从而增强地方文化的辐射力,带动文化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6]。

地方文化版块应选取地方文化中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内容。以赣州为例,赣州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不仅有丰富的有形文化资源,还有大量无形的文化遗产。赣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全市95%以上的人口为客家人。其所形成的客家文化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反本追远的气质、浓厚乡土的情结”的内涵特点[7]。赣州文化中包含诸多亚文化,其中“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脐橙之乡、客家摇篮”是赣州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体现,在中国国内,赣州还是“红色故都、江南宋城、两江源头、生态赣州”。赣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二)改变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文化教学效果

文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方法。而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教学的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首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习者注意力,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如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教学中就可穿插对节日民俗介绍的图片和短片,同时也可让学习者领略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其次,充分与学习者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准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习者踊跃地参与进来,如可以演唱民族歌曲、表演民族舞蹈、小品表演、情景活动、自拍短片汇报等。在形式上,可以个人参与,也可分组进行,或让中国学生辅助留学生共同完成。

(三)探索灵活的课程设置方法,运用“课内+课外“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课内+课外”的互补文化教学模式,一是开设综合文化体验课。这门课旨在让学生亲身投入到当地的文化环境中,与当地文化作亲密接触。赣州的古代宋城墙、郁孤台、八境台、通天岩等古迹;瑞金、兴国等红色景区;石城板桥灯、寻乌“抬故事”、宁都竹嵩火龙节等民俗活动;脐橙节、樱花节等新兴生态旅游节等都可以作为文化体验的内容。学生既可以体验赣州的经济和文化特色,也可以参与其中。二是开展以文化课为主导的多种文化主题活动。以综合文化体验课为主导,可开展与之相关联的文化知识讲座、竞赛等;让学生走进城市或社区制作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录像短片;表演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小短剧等。使“课内”教学与“课外”体验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参与使留学生对地方文化有更深的体会。

(四)选择配套文化教材,科学系统地进行文化知识教学

所谓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指的是专为开设文化课程而编写的课本或教科书。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担当的任务是以文化认知即了解和理解文化为主,所涉及的文化层面和深度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和尺度,就是不应因“文化因素”而影响“语言教学”[8]。在选择教材时要从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出发,如有无学习汉语的经验,有无汉字背景,学习时限等,根据文化课程与其他语言课程的关系选择适合的教材[9]。

同时可以针对地方文化,整合适合运用到教学的文化内容,编写成配套地方特色文化教材。在选取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二是要便于教学和实践。以赣州为例,赣州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新兴文化以及各县市秀美的自然风光等既富有趣味性又便于学生实地进行考察学习。三是增强文化内容的“亲和力”。作为学习内容的文化应该和学生关系密切,如饮食文化、礼俗文化、服饰文化、建房迁居习俗、婚俗等。

(五)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掌握丰富的文化教学技能与艺术

优良的师资是保证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在优化师资队伍方面,首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播除了靠文化自身的感染力、影响力之外,“更有赖于汉语教员自身的言谈举止,汉语教师就是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就是中华文化的窗口与镜子”[10]。其次要加强师资培训。在教师培养上根据不同的教师能力要分类培养。语言教师和文化课教师需要的能力有所差别,语言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汉语言功底,以及汉语教学和习得研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专门的文化课教师来说,除了一定的中文知识之外,更需要的是外语能力,文化教学的教学组织技能和艺术,需要掌握几种中华技艺。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有计划地把教师送到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知名的高校甚至国外进修,注意针对性,避免教师培养上的一刀切。

[1]黑琨,王凤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3):48-50.

[2]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04-109.

[3]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9:3-8.

[4]程书秋,郑洪宇.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J].继续教育研究,2008(3):118-120.

[5]曲凤荣.对外汉语教学中本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课程设置[J].教育探索,2008(5):56-57.

[6]刘刚,焦亚威,韩建民.论对外汉语教学与河北“软实力”的提升[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6):101-104.

[7]周红兵.绚丽多彩的赣南客家文化[N].赣南日报,2013—8-8(5).

[8]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J].汉语学习,2004(2):53-59.

[9]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2-56.

[10]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2):11-16.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教学改革初探

马晓文, 罗家国

2095-3046(2015)02-0065-04

10.13265/j.cnki.jxlgdxxb.2015.02.014

G642

A

2015-01-08

江西理工大学校级科研基金课题(编号:HSFJ2014-G10)

马晓文(1983- ),女,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研究,E-mail:349387015@qq.com.

猜你喜欢

赣州文化课留学生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