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工业化、信息化如何相融

2015-10-0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100191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19期
关键词:工业化融合信息化

刘 垚,刘 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 100191)

看工业化、信息化如何相融

刘垚,刘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100191)

摘要:信息化时代已然到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庞大的信息量所覆盖,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各个行业也无一不被信息化的浪潮所感染,就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来看,需要提供适当的环境、道路和策略来共同作用。文章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基础和发展道路进行论述,并就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融合

1 引言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我国经济管理决策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意义的实践,被证明是顺应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的。而随后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行了补充,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在揭示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相互关系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也反映出二者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但学术界针对如何理解中国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如何融合却存在着多种表述,关于研究视角和结论也不尽相同。由此可看出,探索中国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相互融合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基础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必须保证拥有正确的方针、明确的目标、突出的重点、切实可行的途径以及有力的保障。对于这两者的融合方针,需加大提升信息化、工业化水平来予以实现,同时,还要明确融合发展道路上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及其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求在工业化、信息化的一些重点领域内取得适当的突破,保证信息化与工业化促进融合途径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加强有力保障体系的构建。

2.1促进信息技术与行业的融合

加快信息技术与工业产业领域中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培育和壮大新兴工业产业的规模,大力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作用和倍增效应,将传统的工业产业不断改造并加以提升,加大信息技术在制造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深入推进并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加大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力度,在创意、设计、物流、展览、流通、中介等生产服务业中也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强化,以便形成一条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服务类产业链。

2.2以信息技术升级换代信息产业

如今各领域的多种行业都加大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这催生出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对开拓新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基于此形成了分工合理、规模效益都十分显著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技术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在此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新型的业务管理模式不断被更迭,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涵被赋予的更加丰富,不断培育并发展创新新兴产业门类,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持续创造新的机遇和突破口[1]。

2.3调整、完善相关支持保障体系,促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

信息产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一系列自主创新和应用创新行为的加强对信息化在工业化领域中的自主创新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完善、健全信息化应用中的投融资政策和财税政策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关键,大力扶持一条龙式的信息服务产业链,着实增强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搭建并完善多网融合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以便对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从而建立一个支持平台,向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资源,开辟多条可行的渠道,这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业务和机会,为今后相互融合的网络协同服务提供了契机,也给社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演变营造了良好的外界环境。

3 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发展

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和之前经验结论来展开分析,然而就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本质特征来看,它们之间却存在着认为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与效率密切相关的共同点[2]。所以,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看作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技术效率的一个过程,这样的一类假设是可行的,可以通过这一过程来达到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预期目标。静态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两者的融合是一种过程状态或过程结果;而从动态角度出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则被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技术效率主要体现于既定的工业化条件下最大化的降低信息化的投人成本。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隶属于潜变量的范畴,它们本身是不可度量的,如果要进行测量则需要借助与它们密切相关的显变量来作为辅助,而技术效率则恰好构成测量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一个显变量。实现产出技术效率的工业化、信息化繁荣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过程都被认为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如若不然,则不属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即非融合。所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融合,就是要通过一些合理、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从非融合到融合的转变,或是将低水平融合提升为高水平融合[3]。这两种方式虽然采取的具体的办法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从最初的探索直至最终成熟的过程。

4 结论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中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决定了这一过程绝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终极目标包含着提高技术效率、实现二者平衡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和社会的稳定协调等内容,走工业装备技术资源与信息资源平衡发展的道路,从而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形成符合我国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奇平.如何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J].互联网周刊,2008(01):86-87.

[2]汪传雷,李从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J].理论与探索,2009,32(11):32-37.

[3]谢康,肖静华,乌家培.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环境、基础和道路[J].经济学动态,2009(02):28-31.

作者简介:刘垚(1984-),女,北京人,硕士,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猜你喜欢

工业化融合信息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融合菜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月“睹”教育信息化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融合》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