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改进农村水利

2015-10-08张新豫武闯

科技视界 2015年27期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建议对策

张新豫+武闯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涉及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可以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充分发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实际特点,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指出了新形势下水利管理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对策;建议

1 农村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特点

农村水利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物质保障条件。农村水利与农村道路、农村供电等同属农村公共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同时,农民是农村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合作办水利,是发展农村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农村水利的宗旨是服务,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

农村水利工程种类和功能很多,大体可以归纳为眦下几类:小水库、塘坝、水池等蓄水设施,小型拦河闸坝、引水闸、截潜流等引水设施,渠道、管道、闸门等输水配水设施,泵站、机井等提水设施,保护村镇、农田的河道堤防等防洪设施,乡村自来水厂、水窖等生活供水设施。这些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

1.1 基础地位和作用大,需要高度重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村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于有了完善的灌溉设施,良种、化肥、耕作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才有用武之地。但是,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利工程,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易受人们忽视。所以,对农村水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强化服务,增加投入。

1.2 群众性强,要搞好统一规划,加强指导

就单个水利工程来看,技术比较简单,但从流域、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它涉及水利、农业、政策、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看,农村水利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认真开展前期调研,搞好规划工作。

1.3 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

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和防治地方病等除灾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大田作物灌溉,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任务。以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从总体上看,农村水利服务对象是弱质产业,投资回报率较低,但仍需政府安排一定补助经费给予扶持。

1.4 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

小型农村水利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破产倒闭。灌溉所有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是公共资源。所有生活在当地的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农村水利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在政府的规划与计划指导下有序进行。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存在的问题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农民还是习惯于“一等、二靠、三要”。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和养护,农村水利工程人为破坏现象十分严重。现有水利设施由于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得不到保障,功能衰退,致使工程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老化失修、损毁现象严重。因此,改革现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2.2 工程建设资金不足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由于社会公益性强,自身直接经济效益较差,不得不依赖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和全社会力量来维护。面对面广、量大的农村水利投资需求,虽然各级政府想方设法争取上级资金,但因农村各级财政实力不够,配套资金往往难以落实。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由于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很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配套建设,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工程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

2.3 基层技术力量单薄,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务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速度较慢,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以承担具有一定深度的工作。很多基层管理单位非工程管理岗位多,真正亟需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效率低下,不利于基层水利部门的健康发展。

3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建议

3.1 坚定改革原则

(1)保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原则。我国水资源贫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社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必须保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管理体制必须保证公益性水利工程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管理体制一方面要追求工程社会效益的实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保障、水资源供给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须着眼于工程管理单位本身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盈利性与公益性之间寻求平衡点。

3.2 明确管理权责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投资运行企业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投资运行企业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

3.3 提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

(1)加快水利信息自动化化建设。以节水型社会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支撑,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水利管理水平。

(2)以水定产,合理配置灌区水资源。坚持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结构。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根据资源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严格执行各级《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科学利用地下水,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3.4 加强新时期水利综合型人才的培训

新时期水利建设要有新思路、新观点和新举措,就必须加强人才培训,单位内部要建立人才培训制度和计划,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不同方式,进行多知识面和多方位的培训。当前不仅要注重水利工程业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更应加强经营型人才的培训,选拔懂经营,善管理,有市场经济头脑的综合型人才,从而提高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单位内部管理与经营的效能,促进单位与社会相适应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丛培经、范运林等实用工程项目管理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张荣.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1(04).

[责任编辑:邓丽丽]

猜你喜欢

小型水利工程建议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