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到红海的突破点,让它变色

2015-10-06李海波麦极网海趣网创始人

中欧商业评论 2015年9期
关键词:音响设计师产品

文/李海波 麦极网、海趣网创始人

找到红海的突破点,让它变色

文/李海波麦极网、海趣网创始人

蓝海市场可能是一个陷阱,我要做的是在既有红海市场里面找到突破点,让它转变颜色。

2009年我告别呆了十年的媒体圈开始创业,一头扎进了互联网的大坑,和三个朋友一起做一个创意产品B2B的网站,凑了20万元起步,四年多时间一点点把原本大家认为的小生意做到了年销售额几千万。做法就是去各个国家找好东西,再想尽办法去拿它们的国内经销权、代理权,在国内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

但我们发现这个模式有一些棘手的问题:一是好的设计会迅速被山寨产品把整个生命周期缩短,前期所有的努力都白白浪费;二是作为代理和经销,很难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在需要确保“大客户”利益的时候,中国客户经常是被当作“可以最后考虑”的对象。于是我想,能不能自己来生产创意产品?2014年,开始二次创业做海趣网,就是想在用户、设计师、工厂(供应链)和平台之间,用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三方先均不收费,签一个战略协议,第一批加工量100个到1 000个不等。我们先用这小批量去做实验,在各种销售平台上限时完成销售,观察数据斜率。如果短短一个星期之内所有产品都销售完了,马上上批量,铺货,追单,因为这被验证是可行的,风险自然减小了很多。接下来,再履行第二步合约,这一次就涉及投入资源和资金以及后期的利益分配——设计师拿走约定的比例,从15% 到30%不等,平台占一部分利润、剩下的归工厂,大家的收益都比原来大很多,并且都有保障。通过这种模式,我们现在已经操作了十多种产品了,大部分效果还不错。最近一个比较成功的产品林柯维兹Pluto音响,就是用这个方式操作的。

“匠人精神+社群”的新平台

Pluto音响给我的一个启发是,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产品没有发自内心的真爱,而只是“寻找各种趋势”去做事,是很难把一个事做到极致,最终成为好东西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专注一件事情多年,他们是今天这个时代稀缺的“工匠”,在个性化和品质化必将替代性价比的这个节点上,选择极致的产品,一定能够走出产品生命周期的怪圈。

我选择把Pluto作为海趣的重头产品,首先是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深度音响发烧友,最初捣鼓音响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去商业化,纯粹是因为热爱,这样,在产品的第一个层面就能做到足够纯粹。在互联网上卖音响,你说你音质好,怎么能让客户知道?挨个听,不现实,录下来,重播设备给你全毁了,这时候只能凭人格。在罗辑思维上卖书,凭的是罗胖一贯的品位和节操;卖音响,凭的是我的热爱和对林柯维兹的产品信任。

在Pluto音响背后,是地球上还活着的唯一一个声学顶级大师,林柯维兹老先生,一个91岁的德国人,他在声学界的角色相当于物理学界的霍金。1998年他把自己的毕生设计和理念在互联网上建了一个网站全部公开,叫林柯维兹实验室,几乎是全球DIY爱好者的圣地。你要做成一个高级音响需要的所有数据、图纸,元件怎么做、在哪里获得材料,他都公布在上面。老先生试图把那些被神化了的几十万、上百万价格的音响们拉下神坛,让每个人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材料,回家自己做音响,用下水道管道、装修剩下的木板,都行。他的这个“互联网思维”当年震撼了音响圈子,因为林柯维兹参与过设计的音响那都是百万元以上的!于是全世界的发烧友就开始疯狂地做,当时全球有147个团队在做,几十个国家,都有林老的粉丝,包括我自己在内。每年有一个类似武林大会一样的PK,大家会请出林老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

从2007年到去年7月,我们一共做了9套,连续7年都能拿到最好的分数。然后,林柯维兹说:“干脆我把林柯维兹系列产品的全球商业化授权给你们,但你得确保一件事情,让普通人可以享受得起我设计的东西,让我的名字让更多人知道,也让更多人听到美的声音。”于是我们有了一个不是合同的合同,上面没有商业回报的数字,写的全是理想——能让多少人听到Pluto音响发出的声音。就这样,用一个意向性的合约书,林柯维兹就把唯一授权给了我们团队。

让更多人享受低价格高品质的音响,哪有那么容易。之前做Pluto一年才能做几个,而且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很高,一个产品要从DIY到量产,这中间的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差不多用了一年时间,总算搞定量产的全部环节和技术难题,问题来了,这不是什么大牌,你又怎样让更多普通用户在没听过的情况下,就能够爱上这款音响,愿意花钱购买它?

我们先从定价入手,决定全部在互联网上销售,把传统音响销售需要的那些中间代理环节全部砍掉。在全部制造成本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25%的利润,最终零售价35 800元,要知道,这其实是动了整个音响行业的奶酪。

可以这样理解,在Pluto的背后,是罗辑思维、林柯维兹和我的三重背书。不懂音响,没关系,他会信任罗胖的推荐;懂音响?更没关系,声学教科书第三页就是林老的理论;怕买亏?有我给出的、极其超值的性价比方案。我们做产品的概念是,永远给客户超出他期待的惊喜,不管是价格,还是品质。

接下来,我们需要用圈子的方式来玩。有人问我,混了那么多年音响圈,你为什么不在音响论坛卖产品呢?因为专业领域不是Pluto的最佳用户群——它是一套完整的系统,不是用来拆机磨机玩的。第一个圈子我选择了罗辑思维,很简单的原因,老罗的社群属性是有品质的读书人聚合人群,音乐和好书,这二者几乎是分不开的,销售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和罗辑思维合作,每周带大家听一次音乐。我们跟一个电影团队合作,播放电影中出现的古典音乐,并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个电影会选用这一段,这是谁的曲子,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我们现在采用的是邀请制封闭式分享,在种子用户之间分享传播这些内容,好东西,会员自然会帮助我们传播出去。

我们是很小的初创企业,现在基本停止继续去销售,扎扎实实埋头生产线,给大家一个个调试,发货,服务好这最珍贵的天使用户,毕竟,这是Pluto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次批量生产,我不想让它有任何的不完美。这只是一个小步,在音响硬件这个哀鸿一片的红海市场,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的一个小小尝试。我并没有发现这个领域的蓝海,所谓智能,所谓连接,所谓社群化,噱头很多,却没几个回归到音乐本身的好产品,这,就是红海里的蓝海吧。

通过做Pluto音响,海趣网正在回归,这个平台的意义更像是在不同的领域,找到一个类似于像我这样的行家、工匠、执著的设计者,由他带领组建不同的群,在这些群里面,意见领袖能够成为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主导,让大家一起出主意,其实集合的还是群体力量,更多的是落地到社群方式上,慢慢形成细分和垂直领域的特立独行的“好东西,好生活,好个性”。

所谓智能,所谓连接,所谓社群化,噱头很多,却没几个回归到音乐本身的好产品,这,就是红海里的蓝海吧。

那些关于产品的“坑”

过去,海趣平台的野心比现在大很多。当时我们的想法是,我有134个工厂资源,又和几百个设计师签了协议,甚至一度对接了一个号称有25万设计师的资源……然后,有那么多用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创意。比如说,普通用户觉得这个笔用得不舒服,是不是变个方向更舒服一点?问题提出来,让设计师去完善它,再由工厂生产,全程我们来掏钱。当时我们觉得自己特别伟大,因为帮助用户实现了价值,但用这种方式走下来的6种产品,全都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是,我们忽视了人性非常隐秘的一点,就是用户在提交需求之后,为了后期获取分享的收益,他就会去拉票。我们以为得票来自用户需求,其实都是假需求。设计师完成设计之后也是自己刷票,所以当我们看到数据很好去开工生产时,就会一败涂地。

甚至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一种产品,2014年拿到德国红点设计best of best至尊大奖、淘宝众筹最佳创新大奖的双头图钉,也在市场上一败涂地——拿了多少奖,也不能决定你销售就会好,反过来,设计师不满意,工厂也郁闷。

慢慢地,我们感觉,从用户产生的价值会不会是一种伪需求?我们也合作过两届奥运会纪念徽章的设计师,由他主导设计了一款台灯,绒毛材质,又贴合羊年主题,软软的,很漂亮,而且还多出12项功能:可以给手机充电、可以调光、可以当手电、可以两个头分别用等等。实话实说,到现在,一个都没有卖掉……后来还有一款类似的产品,婴儿车防雾霾装置,在柴静关于雾霾的纪录片发布之后推出的,问题是,雾霾天谁会推婴儿出去?它的失利也是必然的。

以前做创意产品经销的时候也参与过不少国外的众筹,比如瑞士军刀的手机壳,在草图阶段就拿出来众筹,当时觉得设计真牛啊。可订货以后,迟迟收不到,几个月后终于等到了,一看,是iPhone4的壳子,没错啊,人家当时众筹的草图就是这个,可这会儿iPhone 5都上市几个月了……这就是在预判时间节点上没有考虑周全。

巅峰腰扣是另一个有趣的案例。很多人用传统相机,出去之后携带是很大的问题,这个在国外众筹非常成功的产品,一个小的卡扣,一键就可以锁上,45公斤的东西都可以挂住,甚至小孩子的凳子都可以挂在上面。这个产品拿来之后,我们在第一年做了很多品牌推广,刚刚把市场铺起来,结果国内有一家三脚架的工厂,用很有意思的方式“抢走”了代理权——不给,我就山寨你。品牌方考虑了很久,给他们了。然后,他们在他之前熟悉的传统摄影圈卖了一年,效果很差,过了一年,代理权又被“还回来”了——因为他们给这个产品的定位是专业摄影器材,但我们的定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创意产品,找准定位了,再去找专属渠道,才会真正把一个产品的生命力放大。

在国内做产品,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山寨。实话说,现在我们也拿不出来太多对抗山寨的办法,只能尽可能用三板斧来保护自己,第一,提高产品的技术内涵;第二,选取那些很难山寨的独特材料。第三,快速迭代。我们把134家供应商砍到只剩下3家,这3家提供的材料分别是碳纤维、聚乳酸、食用级硅胶,是国内能做到这一品质的仅有的几家供应商。我跟它们进行战略合作,产品优先基于这3种材质去开发,别人想要山寨就得找这3家工厂或者至少量级差不多的,这样,就给山寨先树立起一个门槛。在设计阶段,我们从技术层面给产品加上保险,注册专利什么的没用,而是得有一些山寨根本就没法做到的核心技术,比如Pluto音响,就算你用比现在更好许多倍的喇叭单元,若没有林柯维兹的曲线,根本出不来那个声场;就算你仿了这个单元,没有后期的DSP写入代码,一样发挥不了最好的效果;就算这些都做到了,成本绝对不会比现在销售产品的两倍还少……在山寨者仿制的时候,我们的迭代产品也会给它们来个碾压。

猜你喜欢

音响设计师产品
小小设计师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设计师访谈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创意设计师
诚实音响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