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周边外交调整的预期目标与大国反应

2015-09-30孙云飞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国崛起

孙云飞

摘 要 十八大后,中国政府对周边外交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调整周边外交最重要的目标是助推中国崛起,并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崛起之后的愿景。中国对周边外交的调整引发了地区大国的不同反应,而平衡和互信问题成为困扰中国调整周边外交的两大障碍。在此次周边外交调整中,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对地区机制的创设,此举将会帮助中国将经济实力逐渐转变为结构性权力,即“以权力生产权力”。这表明中国与国际体系的互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积极参与国际机制到创设国际机制。中国此次对周边外交的调整是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一次,将会逐渐改变中国的外交格局,使中国成为一个“大亚太”国家。

关键词 周边外交 中国崛起 预期目标 大国竞争 机制创设

中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对周边外交尤为重视,根据新形势对之进行了调整并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外交理念。中国政府对周边外交的重视更表现在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座谈会。这些都昭示中国周边外交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对周边外交的调整是一个渐进而缓慢的过程,不仅要考虑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也要将地区大国的反应考虑在内;不仅要预计周边外交可能取得的成果,同时要对可能发生的战略困境有充分的预期。“未来5—10年是中国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和机遇的时期。”

周方银:《周边环境走向与中国的周边战略选择》,载《外交评论》2014年第1期,第28页。此刻中国对周边外交进行调整,是崛起的中国在与国际体系、地区体系互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对周边外交做出的相关调整,并非是外交方向、外交原则的改变,而是在已有外交政策、外交措施、外交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周边形势和中国崛起阶段进行的创新,是对以往的查漏补缺、继承发展。

一、 中国对周边外交的调整

习近平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赵可金:《中国周边外交战略重在立威增信》,载《人民论坛》2014年第19期,第31页。中国的崛起首先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适时的对周边外交进行了调整,这主要体现在:

其一,周边外交理念的新界定。中国周边外交历来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方针。2013年10月中央周边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周边外交要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这是对中国周边外交理念新的解读,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针对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心,提出的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标尺。“亲”意味在与周边国家合作交流中,中国将周边国家视为亲密邻居、亲密朋友,中国与周边国家不仅是地缘亲近,也是经济亲密,更是相互亲善;“诚”则强调中国以诚待人,以诚为本,以诚立身;“惠”表明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中,不仅要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也注重对方的利益和诉求,使中国的发展造福周边,共享发展福利;“容”表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包容不同意见和诉求,在对待彼此之间的争端时宽容以待,展现海纳百川的气度。

其次,开展“共同体”外交。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首次提出“三个共同体论”,即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李克强:《共同开创亚洲发展新未来》,载《人民日报》2014年4月11日第2版。“共同体意味着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达到认同的程度,它建立在各成员之间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相互关系基础之上。”

[英]巴里·布赞、安娜·冈萨雷斯·佩莱兹:《国际共同体意味着什么?》,载《史学集刊》2005年第2期,第3页。建立命运共同体既是外交手段,也是周边外交的目标;既是我国周边外交理念的推陈出新,也是我国积极调整外交政策的产物。第一,“共同体”强调中国与周边国家是“一体”,是利益相关的。新一届政府向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中国与周边国家荣辱与共、风雨同舟;中国需要周边国家,中国渴望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和平共处。第二,“共同”不再单纯地强调经济利益的互惠,同时尤为重视安全的共赢。在2014年4月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如果没有安全共同体支撑,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是不坚固的。

王义桅:《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安全观——中国的安全文明及其对西方的超越》,http://www.rmlt.com.cn/2014/0630/285254.shtml.第三,利益共同体侧重“互利共赢”而命运共同体则更看重“共同繁荣发展”。命运共同体强调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

《守望相助五个坚持 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03/c1024-23100920.html.利益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的前奏,命运共同体包容利益共同体,两者都以共有利益为基础,但是显然命运共同体要求更高、目标更远。责任共同体注重中国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的责任与国际体系中担当,同时也表明中国希望与相关国家责任分担、共同进步。总之,“以人类共同命运为前提的价值定向,无疑是中国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余潇枫:《论中国如何参与全球安全建设》,载《国际关系研究》2014年第2期,第6页。

最后,“一带一路”的提出既是对外交新理念的落实,也是重新塑造中国的周边环境,更是中国周边外交历史性的调整。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了针对中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简称“一带一路”或“双丝路”。中国的“一带一路”并非是纸上谈兵,而是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习近平提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4-08/5101243.html.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上,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同中亚国家共同努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俞正樑:《双轮驱动 全球拓展——2013 年中国新外交》,载《国际观察》2014年第2期,第14页。另外,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结合具体国家、地区的现实情况扩大双边经济贸易投资。“一带一路”描绘了中国崛起的蓝图,用中国的经济实力将不同地区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挖掘地区发展潜力。

二、 中国周边外交调整的预期目标

1999年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西格尔(Gerald Segal)认为,即使是在最好的情况,中国在未来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二流的中等大国”,中国只能被视为是一个理论上的强国。

Gerald Segal, “Does China Matter?”Foreign Affairs,Vol.78, No.5, 1999,p.24.但是,中国高速提升的国家实力使这一论断沦为笑柄。当下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外汇储备的最大持有者、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而非世界大国。

金灿荣、段皓文:《周边国际环境的新特点及中国的应对》,载《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第10期,第12-14页;Shaun Breslin,“China and the global order:signaling threat or friendship?”International Affairs,Vol.89,No.3,2013,pp.615-634.中国的地缘环境决定了亚太地区对其和平崛起的重要性。因此,当前中国周边外交调整最重要的预期目标是力争稳定周边,助推中国崛起。

第一,中国周边外交的调整需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在推动和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将中国的经济实力转变成国际影响力。中国对周边外交的调整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推进将会极大地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在“一路一带”战略落实中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联系的频繁,搞活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经济,开拓中西部市场。“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23期,第7页。陕西已经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的“新起点”,新疆则要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桥头堡”。

丁晓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性与可行性分析——兼谈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4期,第72页。在国际上,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手中最好的也是最有力的“牌”莫过于经济,通过经济资源提升本国影响力是此次周边外交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政策对接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合作、对外投资等经济方式而非政治、安全措施,在使周边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地区影响力。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走廊,将周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联动效应。例如,在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以“海上修路”为切入点,以“经济合作”为立足点;

《中国构建海上丝绸之路 实现海洋强国》,

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4-05/5005939.html.在南亚,海上丝绸之路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连为一体,促进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融合;针对中国北部邻国,则提出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另一方面,中国通过与相关国家进行政策对接、展开双边经贸合作,赢得相关国家的认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提出:“我们将注重照顾各方的舒适度”。“舒适度”意味着中国对周边国家进行的投资与合作是在充分考虑对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展开的,是按照对方的意愿与其国内发展需求的情况下进行互利互益的合作。例如,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萨克斯坦—新丝绸之路”计划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第二,中国对周边外交的调整也是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保障周边安全,稳定地区形势的新举措。2012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了《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顺序》战略指南,这份文件从军事战略的维度提出了“亚洲再平衡”的概念。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Sustaining U.S. Global Leadership:Priorities for 21st Century Defense,”

http://www.defense.gov/news/Defense_Strategic_Guidance.pdf.在2014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亚太地区再平衡以维护该地区和平与稳定”位列各优先议题之首。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QDR, 2014,

http://www.defense.gov/home/features/2014/0314_sdr/qdr/docs/2014-QDR-EXSUM-in-Chinese-final.pdf.重返亚太的凌厉之势给东亚地区安全态势带来了诸多的变数,造成了东亚国家在安全领域中的分裂,激化了东亚的紧张气氛。另外,由于历史、现实、安全等原因,某些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并可能主导亚洲感到不安,转而追求大国制衡政策,主动迎合美国,希望借助美国抗衡和制约中国。

朱锋:《东亚安全局势:新形势、新特点与新趋势》,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12期,第10-16页。例如,在新加坡看来,美国仍然是维持地区稳定的首要力量,是唯一一个有能力抑制新兴大国雄心的国家。

猜你喜欢

中国崛起
中国崛起在全球舞台上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日军影像改写
海洋强国崛起的经验总结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在“相互依存式主导权”和世界秩序重塑下解读中国梦
“中国崛起”内在逻辑与领袖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