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哀牢绿林掩映下的五彩纷呈:花腰傣的“衮冕衣裳”

2015-09-29程芳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6期

程芳

摘 要:在群山深处的元江中上游河谷,因为其艳丽的民族服装和五彩腰带而被称为“花腰傣”。在显见的亮丽的服饰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传统的织布技艺是如何展现的。本文从科技史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来探求一下这门古老的技艺。

关键词:花腰傣;织布;花腰带

民族服饰长久以来都是作为身体装饰文化表征的一部分,哀牢山脚下的傣族之所以称为花腰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妇女习惯于使用一条色彩缤纷的长腰带系在腰间。当然这样一条以正红为主色调的五彩腰带是不容易织成的,尤其有些腰带会带有一定的复杂图案,织起来就更为艰辛,花腰傣的腰带宽约为8公分,长约3米左右,要织成这样一条腰带需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从绕线到纺织,步骤简短过程却十分不易。傣族人平时做衣服和日用品的布料基本都是自己用棉线织成的,除了绚丽多彩不说还很耐用。

哀牢山脚下的花腰傣分为傣雅、傣洒、傣卡三个支系,服饰也会因此有明显的差异。传统的花腰傣使用的布料是当地盛产的攀枝花的果实纺织而成。攀枝花树木每年二月份左右开花,五月份成熟,成熟的果实内棉絮状的绒毛就可以收集起来作为织布原料。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用土法做布的已经几乎不存在了,但是这些都不妨碍花腰傣服饰作为其“衮冕衣裳”的存在。

一、绕线

在织布之前需要将彩色的丝线或者棉线放置到织布机的轴承上来。村里的妇女在织布或是织腰带前是会找几家来帮忙一起绕线的,这项工作机械繁琐且耗时长。早晨路过曼李村公房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几位妇女团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只见空旷的地面上排列着几根大小一致的竹桩,上面已经缠好了各色丝线,并且这些丝线都是一排排列开来的,而不是豪无规律堆积在一起。

看到随意排列的丝线是令人费解的,这些颜色是根据什么规律或者章法排的,还是根据妇女们随心所欲想要哪种颜色就绕哪种颜色呢。原来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图案就会拿来已经织好的图样对照,什么颜色用几根都是根据这样的图案数出来的。其实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大家要想完成漂亮的腰带,就必须这样不厌其烦一根根绕上去。织布比织腰带耗费的时间要更长,因为线的数量更多,差不多是半天的时间,绕线的过程主要是主人家完成,来回走动,缠绕,打结,换线,旁边会有一两个人时不时帮忙照看,防止绕错了颜色。其他几位目前还帮不上忙的妇女就在一边聊天,闲话家常。一派其乐融融场景,试想哪家妇女若是人缘不好的话,没有人肯来帮忙,那她家连布和腰带都是织不了的,这种需要集体来合作的工作深刻反应了花腰傣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绕线工作进行的很缓慢,主人家每一根都绕的很小心,五根竹竿,如果一不小心,就会缠在一起,那整理起来就会非常麻烦。我们一直看到大姐把所有的线都绕完了,花色匹配成功了。这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系上一根绳子,因为丝线根细,若是一不留神,有的线可能看不到就被漏掉了,这样做记号可以保证没有哪种颜色哪根丝线是漏了的。绕完之后,在五根竹竿的丝线交叉之处,主人家拔出竹竿,将其套在一个可以转动的轴承上,轴承的后面是根绳索系住可以活动的拦腰长度的扁担,女主人就将扁担套在腰间,绷紧所有的线,此时绷紧很重要,否则丝线打结就很难清理。主人家双手拉紧轴承,后腰发力崩住,双脚赤脚踩在地面,整个身体呈120度后倾,可以看出来使了很大力气。这个时候其他妇女都会站起来帮忙,有的在后面拉住线尾,有的在中间理线防止线打结,还有两位站在主人家的两侧,主人家转动轴承的时候她们就隔十厘米左右往线下垫竹条,速度很慢很谨慎,一整个轴承把线拉到结尾,差不多花了二十分钟。待这些全部垫完以后,丝线才算排完了。

二、纺织

嘎洒地区的傣族,主要是傣洒分支,傣洒服饰由头饰、衣、裙三部分组成。用料多为绸缎和自织土布,衣服由内褂和外衣两部分组成,内褂无领无袖,衣身主体用银泡和自绣的花纹图案点缀而成,外套无领无袖,用各色绸缎缝制而成,下着黑色筒裙,裙边绣有各色图案,腰间系上数根自织的花带,小腿套有白色布套。

很多妇女平时在外面打工,遇到休息的时间就在家手脚不停地织布。织布机和织花腰带的机器不同,但都购自于镇上专门出售织布机的商家,一台织布约售400元,织花腰机则需要250元。我们访谈到的刀某,就是一位农闲时在自家的织布机前织土布的普通花腰傣妇女。刀大姐平时在镇上做卫生清洁,因为雇主家里装修,所以赋闲在家里。而这次织布用的棉线是几年前在镇上买的,织一匹布,买棉线的成本是三百多块钱。刀某告知因为手工织布要耗很多工时,这种土布一匹的卖价通常可以达到一两千元钱。织布机长约1.5米,宽约0.5米,最高处高约1.8米左右。布的样式是花腰傣的传统样式,主色调为红色,大红,桃红,粉红,再配以蓝色,绿色和少许的白色,由以上几种颜色组成了许多格子状的纹样,双面都可以呈现,只是反面因为织法的原因略微颜色暗淡些。这种布一般傣家人尽供自家使用,多余的才拿到集市上卖,织布的用途很广泛,大到窗帘,床单被罩,小到妇女身上背的单肩包,腰里别的荷包,都是用这种布料做成。这种布料十分结实,做成的床单用十年八年都不会坏。每家每户只要有女儿出嫁时,母亲总会亲自为女儿准备一床漂亮的自己织成的床单被套,凝聚着母亲深切又伟大的爱。

织布的彩线过去大家还会自己纺,但是颜色远不如这么鲜艳,所以现在基本都是从集市上购买。那些彩线刀某买来花了三百多元,但是是三年前购买的。可是后来因为不停出去打工已经没有再织了,线放久了就会受潮便脆弱,也容易断,在织的时候总是会断线,织布者就要不停打结,站起,坐下,十分辛苦。一床织布做成的床单拿去卖要卖到三四百元,可是整个纺织的过程使得这些布凝聚了时间和汗水,来之不易。

一块布有几种颜色就会有几把梭子。经线是排在一百多把的竹条上,每个颜色都有十三四条,要整齐的将这些线码在竹条上十分不容易,一家织布,需要十几个妇女来帮忙排线。纬线都是由梭子穿梭构成的,梭子上方的绳索是拉动梭子运动的开关,十分方便。布的每一条纬线都是由一个梭子在经线里穿梭一个来回得到。最窄的纬线只需一个来回,最宽的纬线部分需要梭子来回十六次,十分繁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汉文化的浸入,如今二十几岁的年轻姑娘已经不再学习这种收入不高又缺乏流行元素的古老技艺了,如果相关部门不加以传承保护,若干年后的花腰傣子孙恐怕只能从历史的记忆中来寻找这美丽的花腰了。endprint